葉子葉子葉子


葉子葉子葉子

葉子

世間有許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雖然發生,倒也不覺得奇怪,只能感嘆大自然生命的傑作。對於已被我們熟悉卻仍在不斷演變的大千世界來說,如同我們自身一樣,不知道未來的歸宿會在何處。小而言之,不知道我將葬在何處。

清晨剛採回的桃花就有了第一片落紅,未及夕拾,倒也未可憐見。少年時便未曾痛惜落花,近老時自然也不會心疼,如同我從未感悟時光流逝。然而,一片落葉卻飄到我五樓的窗臺上,這給我什麼樣的生命啟示?

這是一片麻櫟樹的葉子,俗稱柞樹葉子。柞樹既是一種灌木也是一種喬木,俗稱蒙古櫟,也稱橡樹。其果實稱為橡子,在農村可做成“橡子豆腐”——如今是有名的新縣特產。作灌木時,它是一種柴禾,是所有柴禾中最耐燒的,不光是它的枝條,還有它的葉子。作喬木時,這種樹能活得很久,新縣有將近一半的古樹都是這種麻櫟樹。

這種樹的堅韌在於,它的枯葉很難落下,和法國梧桐的枯葉一樣,若非風吹,枯葉就一直掛在樹上。我不知枯葉對於樹木有任何存在價值,既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也不能吸收水分,它掛在樹上,只是一種垂死的留戀罷了。

這片樹葉應該是從對面的山上飄過來的,清晨有強勁的春風。抬頭看對面的小山,果然,保持了一個冬天的柞樹葉子到這一刻幾乎完全落完了。一些樹已經開始換上新裝,柞樹也準備換上新裝了,這些枯葉,到了該放手的時候了。

以前我曾對柞樹葉這種堅持不放不以為然,認為它們不懂得放手,到了冬天仍然掛在樹上,豈不是柞樹的一種累贅?人世間也有許多這樣的累贅,譬如老年長病之人,病榻之上,久久不願瞑目,給子女帶來深沉的負擔。然而這一刻我懂了,這是一種情意,這一種情意保持在柞樹與柞葉之間,超越了人類的孝道之德。

每個人總是刻意地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樹,而不是一片樹葉。若作為樹葉,我們應該保持怎樣的存在?怎樣保持好與樹木的這種親密關係?作為一片樹葉,最後的死葬之地,不管是否歸根,是否化作春泥,對一棵樹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只有當它未老之時,最後的奮鬥,才是報答一棵樹的最好生命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