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畝之間》一詩四解,美好生活盡歸田園

​朝吟風雅頌,暮唱賦比興,

秋看魚蟲樂,春觀草木情。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家開始思考人生的真諦,誰都不知道意外和驚喜哪一個先來臨,所以活在當下,享受生活最重要。


烹茶煮茗,把酒話桑麻,在閒適中感受生命的真諦。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下古人的幸福生活《魏風·十畝之間》。這首詩歌只有兩段,內容很簡單,但解讀卻很深奧。


思無邪 | 《十畝之間》一詩四解,美好生活盡歸田園


《魏風·十畝之間》

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桑者洩洩兮,行與子逝兮。


“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行與子還兮。”桑者:採桑的人,古時候從事這個勞動的都是婦女。閒閒:朱熹《詩集傳》中解釋,“閒閒,往來者自得之貌”,閒閒,意思是指來往穿梭、悠閒自如的狀態。行:走。一說且。還:通旋。


在十畝之間的桑園裡,年輕的姑娘們採桑多悠閒,讓我們一起回去吧。


“十畝之間”是什麼意思呢?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中寫道:“古者民各受公田十畝,又廬舍各二畝半,環廬舍種桑麻雜菜。"古代的百姓,不僅要耕種自己的土地,還要分攤耕種公田,每戶人家所分配到的公家的田地就是十畝,然後自己家的私田是二畝半,圍繞著私田和公田之間就會種植著桑樹、麻樹這樣的植物。


思無邪 | 《十畝之間》一詩四解,美好生活盡歸田園


“十畝之外兮,桑者洩洩兮,行與子逝兮。”洩(yi)洩:人多的樣子。逝:返回;一說往。


田野之中桑樹之間,採桑的女子來來往往,悠閒自如地做著農活,熱鬧而悠閒,讓我們一起回去吧。


思無邪 | 《十畝之間》一詩四解,美好生活盡歸田園


詩歌兩段前半部分表現的是一幅春日美好景象,而“行與子還兮”“行與子逝兮”則有一種歸隱的味道。歸隱田園詩歌是歷代詩歌的一個主體流派,以陶淵明為首。


《歸園田居》

陶淵明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裡魚嚮往著從前深淵。我願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


歸隱田園是一種嚮往,遠離塵囂,迴歸本真,是詩人們追尋的真諦。然而這邊產生了一個前提,那就是世俗和田園的對立,現實生活和美好理想的對立。其實歸隱的本身是一種逃離,逃離當下的一切,迴歸到單純且美好的狀態。


思無邪 | 《十畝之間》一詩四解,美好生活盡歸田園


那麼《十畝之間》就有了不同的解釋。第一種解讀 這首詩歌表現了一群在田間忙碌的採桑女子悠閒的狀態,一整天的忙碌後,互相招呼著結伴回家。整首詩歌渲染了一幅美好的田園畫面,勤勞而質樸的人們,自然而美好的景色,再配上採桑女子們的歌聲,美妙無比,令人嚮往。


思無邪 | 《十畝之間》一詩四解,美好生活盡歸田園


第二種解讀 這首詩歌的歸去有歸隱之意,是賢者相約歸隱。朱熹在《詩集傳》中寫:“政亂國危,賢者不樂仕於其朝,而思於其友歸於農圃,故其詞如此。"意思詩歌的作者是一位賢能之士,當時魏國的政治昏暗,統治者治理無道,詩人這樣一位優秀的賢者也不被重用,所以也不願意再繼續擔任公職,來到郊外田野之中,招呼身邊與自己一樣的賢能之士相約一同歸隱田園,因此就寫下了這首動人的詩歌。


第三種解讀 是夫妻相約歸隱。方玉潤在《詩經原始》裡說到:“故語其婦曰:世有此境,吾將於子長往而不返矣。”意思詩歌作者是一位男子,他忍受不了世俗的生活和昏暗的社會狀態,帶著自己妻子來到郊外希望和自己心愛的人能夠遠離塵世,永遠過著自由隱居的生活,再也不回去了。


無論是賢者之間的互邀或是夫妻之間的約定,這種歸隱都是美好的。


思無邪 | 《十畝之間》一詩四解,美好生活盡歸田園


第四種解讀 這是一首諷刺詩。毛亨在《毛詩》中寫道:“刺時也。言其國削小,民無所居焉。"這首詩歌是詩人在諷刺當時魏國統治無道,人民生活貧困疾苦,流離落魄,連基本的安穩居所也沒有著落。


王先謙在《詩三家義集疏》中也解釋了這首詩諷刺在哪裡,“詩人言他國田蠶之樂,而羨其得所”。詩人所描寫的這田園美景都是魏國鄰國其他國家居民的生活狀態,詩人羨慕周邊富裕國家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狀態,心中無比嚮往,多希望能夠離開這裡,去往他國。


思無邪 | 《十畝之間》一詩四解,美好生活盡歸田園


魏國統治者橫徵暴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後來秦朝滅六國,魏國是第二個被滅掉的國家。所以當時魏國人民嚮往其他國家的生活。


我們再回頭讀詩歌,以上幾種解釋都在其中,都可以自圓其說。但詩人究竟想要表達什麼,還需要大家一起來理解,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