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中的主人公托尼,拥有在职场中活得最久的三个特质

《绿皮书》是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维果·莫特森、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剧情片,于2018年9月11日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该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保镖托尼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将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俩人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

《绿皮书》中的主人公托尼,拥有在职场中活得最久的三个特质

托尼因本来工作的夜总会关门装修,于是就有朋友推荐托尼去给一位音乐家巡演当司机。当托尼和音乐家唐见面时,才发现,唐是一位黑人音乐家。而他巡演的地方,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种族隔离最严重的南部地区。托尼本是想拒绝这位要求多又要去南部巡演的黑人音乐家,但是迫于急需用钱的无奈,于是和唐开启了一场打破种族歧视之旅。一路上,托尼和唐都在不断地挑战自己原有的价值观,以及不断挑战外界对种族歧视的看法。唐的一句:“暴力无法取胜,只有尊严才能赢得一切。”成为电影的金句。最后,托尼和唐也成了相伴一生的好朋友。

《绿皮书》中的主人公托尼,拥有在职场中活得最久的三个特质

电影开头介绍托尼人物形象的时候,我对他的印象停留在混混层面。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托尼赚的钱仅仅补贴家用。工作中也不太老实,会做一些小动作来讨好厉害人物。然而,音乐家唐再三请求托尼能够考虑自己的条件,希望托尼能够担任司机。托尼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唐一定要找他,唐说:“我们问遍了中介,他们说你最符合我的要求。”

《绿皮书》中的主人公托尼,拥有在职场中活得最久的三个特质

看到这里,我很害怕托尼因为工作上的失误,造成唐演出失败,结果越看到后面才发现了托尼的能力。

在托尼的身上,我看到了如今职场人士最需要关注的三个特质。这三个特质,决定了一个人能够在这个行业里走多远。

花最大的力气解决最关键问题

唐在演出开始前就规定过托尼,一到演出城市,托尼就要立马检查演出场地提供的钢琴是否如合同里写的一样,是斯坦威钢琴。

托尼和唐到达汉诺威后,托尼去演出的音乐厅检查发现,音乐厅给唐准备的钢琴又破又旧,甚至还有垃圾在钢琴里面。托尼一看这可不行,于是叫了一个负责场地的工作人员来问。工作人员一脸鄙视的说:“算了吧,这些黑佬谈的都不是一样弹的吗?”

《绿皮书》中的主人公托尼,拥有在职场中活得最久的三个特质

托尼好生劝导工作人员,在仅剩的两三小时里弄一架斯坦威钢琴足够了。工作人员本想蒙混过关,没想到托尼是个硬角色,最后,还是给唐换上了斯坦威钢琴,演出十分顺利,获得一致好评。

《绿皮书》中的主人公托尼,拥有在职场中活得最久的三个特质

对于音乐家来说,演出是否成功,琴好不好很关键。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

“多米诺骨牌效应”,推倒了最重要的第一张牌,不出差错的情况下,后面的牌就会一张接着一张倒下。我们的关键问题,就是找到这个和第一张牌同等重要的问题。

托尼在其他方面是大大咧咧的。开车时想上厕所,将车停在路旁便进到树林里方便,一边开车一边吃着炸鸡,喝饮料,一边和唐闲聊,还要顾着开车。但是,他能分清楚什么是重要的事情。事实上,我们不能在工作中做到面面俱到,如果总想着每个方面都要做到最好,不仅你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在不必要完美的事情上,甚至还会影响你决定成败的关键节点。

《绿皮书》中的主人公托尼,拥有在职场中活得最久的三个特质

清朝文学家刘蓉在《习惯说》中讲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趣事。小时候,刘蓉十分喜欢看书,自己的屋子里有了坑,也不去修补。有天刘荣的老爸来看刘蓉,没想到屋子里竟然有个坑,于是对刘蓉说:“自己的房间都管理不好,你又如何对待百姓和国家呢?”

如果我们每天都操心房间哪里哪里不好了,我们不就在操心房间里花了很多时间,还不如用来解决关键节点问题。

影片中的托尼也是如此。虽然他在武力上略胜一筹,但他绝不会轻易亮出拳头,托尼会用自己“吹牛皮”能力,说服对方帮他解决问题,高效解决问题,不在没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绿皮书》中的主人公托尼,拥有在职场中活得最久的三个特质

乔治·安德斯说:抛开琐碎的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问题上,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技巧的。但只要你足够勇敢,敢于尝试不同的方法,就能做到。

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这本书中,介绍了如何帮助自己找到关键问题的方法。书中说,找到关键问题,就问自己这些问题,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为何做了这件事就会让其他事变得不重要了呢?

将问题分为三部分,进一步解释,这些问题代表着什么意思。

第一部分: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最重要的事就意味着只是一件事,不是两件或者三件重要的事。这是为了让我们找到最重要,必须要去解决,并且需要完美解决的问题。如果不做或者做不好,就达不到理想结果。

第二部分:做了这件事会达成什么样的效果?

这是给自己定一个标准。做这件事情,你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不能说找到最重要的事,但是不知道它能够发挥多大功效。充分发挥杠杆作用,用这件事,翘起整件事情。

第三部分:让其他事变得简单或者不必要了。

当你找到最重要的事情后,再去看别的事情,你会发现有些变得不重要,甚至有些事情不需要你去做没必要做得很好。即使不好,对整体的效果影响也不会很大。腾出解决不必要事情的精力全放在做最重要的事情上。

《绿皮书》中的主人公托尼,拥有在职场中活得最久的三个特质

谢尔·希尔弗斯坦曾说:你必须做、可能做、将会做的事情都要靠边站,你真正做的事才最重要。

完成工作永远先找到最关键的问题,再筛选掉没必要做好或者没必要做的事情,最后用绝大部分时间解决你的关键问题。

拿我写稿子举例子。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找到选题。找到选题的效果最好是稀缺的,没人写过的,同时对读者来说还挺重要。选题选的好,这篇稿就有了七成的胜利。那什么是不重要甚至不需要做的事呢?搜索配图太久,排版用什么格式字体用什么颜色等等,这些没必要在上面花过多时间。当你仍然是菜鸟阶段,你唯一有的就是时间了。

凡事准备Z计划

影片中有这么一幕。托尼本来在旅馆的床上边吃披萨边研究绿皮书的时候,乐手乔治跑来告诉托尼,唐在酒吧遇上麻烦了。托尼赶紧跑去酒吧解救唐,发现三个白人围着唐,扯着唐昂贵的领带,还侮辱他让他去后厨洗碗,对他拳打脚踢。托尼想好好和这三个人说话,其中有一个拿出了把刀威胁托尼让他别管闲事。托尼,做出了一个动作,把手绕道裤腰带位置,就像是在拿枪,说:

“无论这里发生什么,我都会让一颗子弹穿过你的后脑壳。”

《绿皮书》中的主人公托尼,拥有在职场中活得最久的三个特质

后来,在酒吧老板的驱赶下,托尼才带着唐安全离开。唐问了句托尼是否真的带了枪,托尼回答“那是不可能的”。没想到,影片结尾,有两个小偷在唐的车附近鬼鬼祟祟,托尼察觉后掏出了一直藏在他背后的那把枪,朝天打了一发子弹,小偷看见托尼拿着枪的样子吓得乱窜。

《绿皮书》中的主人公托尼,拥有在职场中活得最久的三个特质

作为混迹夜总会一辈子的托尼,自然知道这个世界能有多复杂。平常看托尼最多是用拳头解决问题,发泄不满情绪,但是他从来没有拿出来那把枪。他知道,当时去南部演出,有可能遇上最坏的结果,兴许会遇到生命危险。托尼很聪明,准备了最糟糕情况下的解决方案。如果托尼没带枪,酒吧老板还放任几个白人欺负唐,没准那把白人握手里的刀指不定造成多严重的后果。

大家都听过墨菲定律,其中有一条是这么说的:会出错的总会出错,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会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绿皮书》中的主人公托尼,拥有在职场中活得最久的三个特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019年,和5G掀起热议的,还有华为的鸿蒙系统

。2019年5月16日,美国禁止购买华为设备,禁止华为向美国采购技术或配件,同日,华为公司宣布“备胎”计划。于是,华为的鸿蒙系统开始出现在大众眼中。

这个备胎计划,哪知道是任正非2004年提出来的。当时华为手机业务才刚起步,任正非发现芯片一直被西方公司掌握。任正非就找到专门研究芯片的何庭波说:“给你2万人,每年4亿美金的研发经费,一定要站起来!”当时华为的研发资金不过10亿美金。将近花费一半投入到芯片的研究中。

直到2019年,鸿蒙系统的出现,国人为之震撼,同时也感叹任正非“惶者生存”意识多么强。

《绿皮书》中的主人公托尼,拥有在职场中活得最久的三个特质

领英的创始人霍夫曼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叫ABZ计划

A计划是指,你愿意长期投入,all in 的事情,就比如你当下的工作。能够让你获得回报,并且觉得可以一直做下去。

B计划是指,在A计划外,你还能给自己拓展一些额外的机会。比如副业、兴趣爱好、投资等等。

Z计划,就相当于备胎计划,是你为自己准备的退路。就像这次疫情,许多人发现自己手头上的钱不够用了,也没有存款,无法打硬仗。Z计划就是为了让你在遭遇最糟糕情况下,还能让你的工作或者生活运转。比如说存钱,买一些家用常备的物品和医疗用品等等。

这个ABZ计划用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我们往往不想面对糟糕的情况,怀抱些许运气,但是只有做好了Z计划,才能确保在糟糕情况下还能让系统中最核心的功能运转下去。

《绿皮书》中的主人公托尼,拥有在职场中活得最久的三个特质

辞职也要记得给老板和同事留下好印象

影片开头,托尼因为自己工作的夜总会停业装修,于是经朋友介绍,去应聘唐的巡演司机。唐为了挽留托尼,他说:“托尼,我拜托唱片公司到处询问,有很多人多次推荐你,许多人对你印象深刻,说你有靠谱的办事能力。”唐拒绝托尼提高价格的要求后,过了一两天,专门打电话给托尼家,还让托尼老婆接电话,希望托尼能够接下这份工作,薪水会按照托尼的要求发。

《绿皮书》中的主人公托尼,拥有在职场中活得最久的三个特质

托尼的人缘好到在旅途中碰到以前的同事,还让托尼放弃现在给唐干活,给他介绍一份新工作。

以前听过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十分优秀的设计师,老板很器重,对这名设计师待遇也不错。在设计师临退休前,老板让他设计了一套房子。设计师想,反正就最后一套了,随便糊弄吧。结果等到老板来验收后,发现这套房子的设计水准完全不是设计师应该有的。老板没有骂他,对他说:“这套房子,其实是我送给你当作你的退休礼物的。”设计师接过老板的房子钥匙时吃惊了。自此以后,老板对他的态度远不如从前一般好,没等退休就辞了着名设计师。

人一旦被贴上标签,就很难撕掉。与此同时,你长期以来建立的好形象,有可能因为一件事情,导致你的人设崩塌。

《绿皮书》中的主人公托尼,拥有在职场中活得最久的三个特质

比如著名脱口秀演员池子和笑果文化公司解约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池子不仅在微博中公布了被移除群聊的聊天记录,还公开吐槽前公司的各种不是,说前公司有多黑,对员工如何如何。先不论前公司到底是如何不好,但是毕竟是给池子提供平台的地方。你如何评价前公司,就代表你会如何评价你的下一家公司。

《绿皮书》中的主人公托尼,拥有在职场中活得最久的三个特质

《绿皮书》中的主人公托尼,拥有在职场中活得最久的三个特质

著名作者粥左罗曾经讲过,有位大号接了一篇广告软文,甲方想让他们写一篇质量高的软文投放在公众号上。并且还付了一半的金额。这个作者就很随意,看到已经有了钱就没好好对待。结果到了要交文章时,甲方看了对方写的文章,质量远远达不到想要的标准,钱已经交出去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回不来本。于是,这个公司就在行业里宣传,千万不要再找这个作者写文章了,质量又差还坑人。即便作者知名度很大,而名誉度跌到谷底,许多公司也都不再找这名作者写稿。

所以,当你在行业圈子中,就要特别注重自己的名誉。培养一个好的形象需要很长时间,回毁掉形象几秒就能做到。一旦有了“前科”,就像一个污点跟着你,当别人看到污点时,即使你有再多的优点,也会被别人打上很差的分数。

《绿皮书》中的主人公托尼,拥有在职场中活得最久的三个特质

在职场中活的最久的,通常都属于长期主义者。他们明白能够在行业中活下去,不仅仅靠自己的能力,还靠周边人。所以,在能力上要学会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并用最多的精力去完美解决,并且凡事准备ABZ计划,不管在工作上还是职业规划中,你都要有一个“备胎计划”,给自己留条退路。最后,在老板同事面前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有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