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白砂深入實施“黨建+激勵性扶貧”工作機制

“感謝黨和政府,感謝父老鄉親,如今我們的居住條件改善了,也有了適合自己 的扶貧產業項目。”昨日上午,上杭縣白砂鎮 碧沙村村民丁志錄感慨地告訴記者。

丁志錄的家原本是一層年久失修的平 房。去年,村黨支部牽頭,鄉親們為他家捐 款 7 萬餘元,鎮裡將他家改建納入立面改造 和平改坡項目,建起了新樓房。丁志錄的兒 子患尿毒症,鎮裡又為他牽線搭橋引入山麻 鴨養殖激勵性扶貧項目,讓他們全家的增收 有了新希望。

這是白砂鎮實施“黨建+激勵性扶貧”工 作機制的一個縮影。白砂鎮有建檔立卡貧 困戶 380 戶 932 人、3 個貧困村。前些年在脫 貧攻堅工作中,存在單純給錢給物的現象, 使 部 分 貧 困 戶 滋 生 了“ 等 靠 要 ”思 想 ,導 致 “幹部前腳送雞,貧困戶後腳殺雞”,貧困戶 內生動力不足成為最大的問題。該鎮黨委 書記曹永忻告訴記者,對此,該鎮從 2017 年 起,推行“黨建+激勵性扶貧”工作機制,引導 群眾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取得了 積極成效。

通過深入調研,白砂鎮黨委、政府發現 60%以上的貧困群眾具有完全勞動能力,想 做事但缺乏資金、項目。該鎮著力外部幫扶 與 內 生 動 力“ 雙 輪 驅 動 ”,依 託 農 業 龍 頭 企 業,創新實施“產業激勵+扶貧車間”雙軌並 進工作方法,推行“支部+龍頭+基地+貧困 戶”模式,創建了大田山麻鴨、扶福跑山兔、 塘豐絞股藍、碧沙甜葉菊、茜黃黃金果等 5 大 激勵性扶貧產業基地,實行統一品種、統一 技術、統一回購和企業幫帶指導、貧困戶認 股種養、政府考評激勵。這種成本低、風險 小、收益穩的模式一經推出,就得到了貧困 戶的熱烈響應。

扶勤拒懶,幹好有獎。白砂鎮盯緊“病 根”、對症“開藥”,不搞平均分配、“大水漫 灌”,採取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 方式,對貧困戶的勞動成果進行考核獎勵, 多幹多獎、少幹少獎、不幹無獎,有效推動了 貧困戶由“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的可喜 轉變。

該鎮大科村村民傅富先為給腦癱的女 兒治病一度債臺高築,2017 年報名入選激勵 性扶貧對象後,他逐年能領到政府發放的扶 持 資 金 及 河 田 雞 、跑 山 兔 、山 麻 鴨 等 種 苗 。 在政府、種養大戶的幫扶和夫妻倆自身的努 力下,種養規模迅速做大,去年增收約 11 萬 元,還了外債,建了新房。傅富先不僅被評 為龍巖市“自立增收脫貧模範”,還成為一名 扶貧協管員,積極幫助更多鄉親脫貧致富。

據悉,僅 2019 年,該鎮就實施 23 個激勵 性扶貧項目,22 個村實現全覆蓋,帶動 233 戶 675 人貧困戶發展。貧困戶實現自立增收,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記者 黃俊 郭亦斌 見習記者 曾俊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