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萬元戶”受人尊敬,當時一萬元相當於今天多少財產?

文|觀景說史

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的春風吹遍祖國神州大地,在改革開放以後,國人可以擁有私人財產並能進行自由買賣,中國人的錢包開始慢慢鼓了起來,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富足。

80年代初,“萬元戶”受人尊敬,當時一萬元相當於今天多少財產?

改革開放後城市日新月異

農業責任承包制和城鎮的“下海”催生了第一批“萬元戶”

改革開放後,在農村實行農業責任承包制,一些農戶家庭或者個人靠埋頭苦幹,加上一些專業技術,迅速成為農村致富帶頭人。而在城鎮有一批從企業大膽“下海”的人,他們從事個體工商業或者自己開公司。以上這些人成為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批土豪,這些人當時是受人尊敬的。

80年代初,“萬元戶”受人尊敬,當時一萬元相當於今天多少財產?

70年代發行的10元大鈔

80年代第一批吃到“螃蟹”的土豪們還有另外一個響噹噹的頭銜叫做“萬元戶”,顧名思義就是“身價”超過萬元的家庭。我們今天的00後會對“萬元戶”這個詞很陌生,但如果你願意跟一些老人拉家常,還是會偶爾聽到“萬元戶”這個詞。

80年代的一萬元放到今天,相當於多少呢?

改革開放已經歷了40多年,經過這些年的通貨膨脹,“萬元戶”已然成為了那個時期的歷史“代名詞”,讓我們不禁好奇的是,在80年代初的一萬元,要是放到今天,又相當於多少錢呢?

80年代初,“萬元戶”受人尊敬,當時一萬元相當於今天多少財產?

萬元戶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鍾偉為了對80年代的一萬元有更全面的認識,而寫了一篇權威學術研究報告,他認為當時的一萬元相當於現在的255萬!

看到這個數是不是連你都感到震驚了。255萬在現在來說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可以在大多數二三線城市地理位置不錯的地方,買上一套寬敞的房子,同時還能擁有一輛40萬元左右的轎車,最後手裡還能有不少的存款。

那時候的大米價格在0.14元左右,豬肉價格0.95元,當時走親訪友送禮2元左右就很有面子了,給孩子的壓歲錢也就是0.1-0.2元,可想而知當時的1萬元可以買很多很多的東西。在那個年代存款能有1000元的別人都會對你刮目相看了。

80年代初,“萬元戶”受人尊敬,當時一萬元相當於今天多少財產?

存款

我們去看一下八十年代初的錢能有多值錢?

我們就以當時的吃、穿、住、行以及收入為例

①、吃

大米

八十年代初:0.12-0.14元/斤,現在均價是3元/斤,價格是40年前的23倍左右。

豬肉

八十年代初:0.95元/斤,2009年以前15元左右,現在由於受非洲豬瘟的影響價格在35元左右。

米粉

八十年代初:0.1元/碗,現在同樣材料的一碗米粉要8元一碗,價格是40年前的80倍。

80年代初,“萬元戶”受人尊敬,當時一萬元相當於今天多少財產?

米粉

②、穿

八十年代初:一件的確良衣服要2.2元左右,現在一件普通的襯衣都要50元左右,價格是40年前的22倍多。

③、住

八十年代初:城市房租在100平每月需要房租約為1.2元,現在同等面積的每月房租大概在2500元左右,價格是40年前的2000多倍。

④、行

公路

八十年代初:高速公路里程為0公里,當時是以國道為主。現在高速公路里程已經超過140000公里。

80年代初,“萬元戶”受人尊敬,當時一萬元相當於今天多少財產?

高速公路

主要代步工具

八十年代初: 一輛自行車大概需要200元,現在小轎車隨便一點的就要15萬以上,價格是40年前的750倍。

⑤、年收入

八十年代初: 工人工資每個月一般都是28元左右,年收入為336元。現在按全國平均月工資3500元來算,年收入為42000元,是40年前的125倍。

80年代初,“萬元戶”受人尊敬,當時一萬元相當於今天多少財產?

年收入

結束語:

“萬元戶”時代見證了中國從積貧積弱到人民生活邁向總體小康,創造出令世界矚目的“東方奇蹟”的輝煌成就。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人均收入在不斷增加,“萬元戶”已經成為了歷史概念。

對於八十年代初,“萬元戶”有多牛?說說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