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力大學計算機學院學子共克時艱“線上”相逢

  未來網高校頻道3月18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侯智)2020年的初春,疫情仍在持續,返校歸期仍未確定。在這個漫長而又特殊的假期裡,在與疫情的鬥爭中,上海電力大學廣大師生與祖國同命運,與人民共患難,為共同戰勝疫情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疫情當前,“宅家正是讀書時”。在線教學雖開始了,但這對於線上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怎麼辦?該校計算機學院師生攜手同心,助力邊遠地區學子線上學習。

  鄰里相助,共“課”時艱

  旦增扎西同學的家鄉位於海拔3000米拉薩的古城區。這裡一年只有夏天才有太陽照進家裡,WiFi和移動信號都比較差。為了準備在線學習,他希望可以儘快在家裡裝個寬帶。但是,安裝師傅卻要在3月後才復工。學院輔導員安撫學生焦躁情緒,邊幫忙出主意,鄰居得知旦增扎西沒法線上學習後,爽快答應他到自己家“蹭網”。

  此時此刻,旦增扎西同學正在鄰居家上網課。他說:“老師熟悉的聲音和生動的授課,給了我學習的動力!期待疫情早日結束,我們重聚校園!”

  情牽網課,愛撒西北

  雖然甘肅不是受疫情影響的重災區,但疫情對王永勝同學的學習生活還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自疫情爆發以來,輔導員老師就通過微信、QQ、電話等多種方式及時瞭解了他的身體和生活狀況、經濟情況及情緒狀態。當得知他為病毒的肆虐而焦慮時,輔導員老師為他普及了新冠肺炎的知識及如何做到有效的防控,安撫他焦慮的情緒。輔導員在得知王永勝同學受疫情影響又面臨線上學習困難時,再次積極採取多項幫扶措施,安排學習委員對其薄弱的科目進行輔導,並督促他利用假期這段時間查缺補漏、認真學習,讓他在疫情防控期間跟上同學的步伐,不掉隊。輔導員的幫助,也讓他感受到學校的溫暖和關懷。

  自線上教學開始,王永勝同學也及時調整狀態,複習已知、預習新知,積極投入到新的學習中。他非常感謝老師們的辛勤付出,表示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向醫務工作者等同志學習,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一份力量!寒冬過後,必是暖春!

  徘徊在屋頂,學習更廣闊

  阿卜杜熱合曼•賽排爾的家在新疆英吉沙縣喬勒潘鄉的一個小村莊。自疫情爆發以來,他就一直處於居家隔離的狀態。當得知學校要開展線上教學時,他主動聯繫了輔導員,詳細詢問學校開課的時間和使用的教學平臺。考慮到家中網絡不好,自己又無法出門時,他又主動聯繫了村委會工作人員尋求幫助。

  阿卜杜熱合曼有了第一次上網課的經歷,這也讓他有些找不到方向。一方面,他時常需要在自家的屋頂上來回走動接收信號或者去村裡信號比較好的地方解決網絡問題;另一方面,他也要自己克服線上學習的困難。在測試期間,他不斷地向室友、班幹部和其他同學、老師求助,在大家的幫助指導下,終於掌握了在線學習的方法。在此期間,輔導員也經常向他送去關懷,“要求”他及時反饋自己遇到的困難,不要擔心流量費用;叮囑他積極配合村委會工作,安心進行居家隔離;督促他克服“時差”困難,認真進行線上學習。

  阿卜杜熱合曼說,雖然在線課堂上看不見老師和同學們,但依然能感受到老師們的認真授課,同學們的積極互動。他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大家能在校園裡相聚。

  同是“疫”中人,網課一線牽

  馬瑞楠同學的家在美麗的新疆烏魯木齊米東區古牧地,為建檔立卡家庭的同學。家中共有三個孩子,一個妹妹在讀初中準備中考,一個妹妹在讀小學,都要上網課。而與兩個妹妹不同的是,馬瑞楠同學的上課時間要與上海一致。但新疆的冬天總是格外的漫長,天亮的時間也比上海延遲了兩三個小時,即便已經到了陽春三月新疆有時還會漫天飄雪,溫度在零下五六度,在早晨上課時間新疆也依然處於一片模糊的黑暗之中。

  儘管如此,馬瑞楠同學依然堅持早起認真上網課。她看到老師在學習App上佈置的學習計劃和學習任務以及老師發佈的學習資料,滿懷對新知識的期待開始了她的網課之旅。她覺得雖然現階段不能和老師同學們在校園裡一起學習,但是她在網上學習也依然感受到了老師們在不辭辛勞的為同學們講授新知識,體會到了網上學習的樂趣,也享受和好友們一起熱烈討論問題的時刻。

  輔導員老師也多次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詢問她的假期情況,關心她的身體健康情況,有無需要經濟上的幫助及提醒她疫情期間做好防護。同時關注她是否有上網學習的困難,以便提供相應的幫助,並表示如有需要隨時與輔導員聯繫。

  初日照高坡,網課展微光

  新冠肺炎就像一個不速之客襲擊了中國大地,也給家在廣西賀州的廖君玉同學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廖君玉同學是一個積極上進的同學,從進入大學以來,一直在學校的勤工助學崗位工作,並擔任輔導員助理,是輔導員和同學之間一道相互聯繫的橋樑。她學習認真,學習成績一直在穩步提升,大二學年還取得了校三等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寒假伊始,她就在等待開學,卻沒料到因為疫情防控而進入了購票—退票—購票—退票的無限循環。

  雖然返校歸期仍然未定,但新學期已然正式開始,線上教學開啟了特殊時期的學習生活。廖君玉同學家中還有一個大四的姐姐和一個初三的妹妹需要同時開展線上教學。雖然身體不適在家的父親、沒有復工的母親和年邁的祖母能夠共同見證她們姊妹線上學習的狀態,督促她們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但四面環山的丘陵地,無論是多穩定的傳輸介質,都無法避免信號波動的問題,更何況是在一個並沒有完全被網絡覆蓋的小村落。信號不穩定、高額流量包……這些網絡問題成為她線上學習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學校和中國電信及時送去了幫助,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免費申請20G流量,廖君玉同學的困難一下子得到了解決。

  線上教學開展以來,廖君玉同學每天在社交軟件上看任課老師的殷殷叮囑,在教學平臺上聽老師的娓娓講解。她說,她沒有見過早晨四五點的露水,也沒有見過凌晨的微光,但老師們一定見過,因為在任務發佈中她看到了老師們的時間線。提前錄完的教學視頻,無論早晚,從不遲到。

  中國有大愛,再大的困難,總有逆行而上的勇士。學習中遇到的些許困難和小小阻力不足為懼,更何況還有師長和學校的幫助與支持。廖君玉同學堅信,她必能踐行自己的使命和擔當。今日師者助我揚帆,他日我必展翅遠航!

  寒風拂書卷,學子心頭暖

  賴永慶同學的家位於廣西省興業縣山心鎮的一個偏遠村莊,家裡的4g網絡時有時無,連qq語音電話都斷斷續續,根本無法支持觀看網上直播課程,這可愁壞了他。在學院輔導員的關心鼓勵下,在班級同學的出謀劃策下,賴永慶同學經過兩天的測試,終於在家附近找到了網速最好的一個地方,那就是屋外的巷道中。

  這個地方的網速,雖然可以支持語音的連續接收,但是當共享屏幕的ppt播放過快時,老師的直播畫面還是時不時卡一下。學院任課老師瞭解到同學的網絡情況後,每次上課都提前上傳ppt供大家下載,並且將每堂課錄製下來。也正因為收看錄製的課程對於網速的要求沒有觀看直播那麼高,賴永慶同學的學習難題這才算基本解決了。

  當賴永慶同學學習遇到困難時,班級的黨員同學和班幹部主動為他解疑釋惑;當學院領導瞭解到賴永慶同學家庭經濟的困難時,也積極溝通盡力解決同學學習的後顧之憂。巷道偶爾會有一陣寒冷的穿堂風呼嘯而過,但是這麼多人的幫助,讓賴永慶同學的心頭倍感溫暖。而他在巷道里認真求學的故事,也感動著學院的全體師生們。我們共同的堅持與努力,會迎來更美好的未來!

  疫情雖然困住了學生返校的步伐,卻擋不住他們戰勝疫魔、認真學習的信心和決心。雲端連線校園,學習未曾停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