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大学计算机学院学子共克时艰“线上”相逢

  未来网高校频道3月18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侯智)2020年的初春,疫情仍在持续,返校归期仍未确定。在这个漫长而又特殊的假期里,在与疫情的斗争中,上海电力大学广大师生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共患难,为共同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疫情当前,“宅家正是读书时”。在线教学虽开始了,但这对于线上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怎么办?该校计算机学院师生携手同心,助力边远地区学子线上学习。

  邻里相助,共“课”时艰

  旦增扎西同学的家乡位于海拔3000米拉萨的古城区。这里一年只有夏天才有太阳照进家里,WiFi和移动信号都比较差。为了准备在线学习,他希望可以尽快在家里装个宽带。但是,安装师傅却要在3月后才复工。学院辅导员安抚学生焦躁情绪,边帮忙出主意,邻居得知旦增扎西没法线上学习后,爽快答应他到自己家“蹭网”。

  此时此刻,旦增扎西同学正在邻居家上网课。他说:“老师熟悉的声音和生动的授课,给了我学习的动力!期待疫情早日结束,我们重聚校园!”

  情牵网课,爱撒西北

  虽然甘肃不是受疫情影响的重灾区,但疫情对王永胜同学的学习生活还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疫情爆发以来,辅导员老师就通过微信、QQ、电话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了他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经济情况及情绪状态。当得知他为病毒的肆虐而焦虑时,辅导员老师为他普及了新冠肺炎的知识及如何做到有效的防控,安抚他焦虑的情绪。辅导员在得知王永胜同学受疫情影响又面临线上学习困难时,再次积极采取多项帮扶措施,安排学习委员对其薄弱的科目进行辅导,并督促他利用假期这段时间查缺补漏、认真学习,让他在疫情防控期间跟上同学的步伐,不掉队。辅导员的帮助,也让他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自线上教学开始,王永胜同学也及时调整状态,复习已知、预习新知,积极投入到新的学习中。他非常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向医务工作者等同志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寒冬过后,必是暖春!

  徘徊在屋顶,学习更广阔

  阿卜杜热合曼•赛排尔的家在新疆英吉沙县乔勒潘乡的一个小村庄。自疫情爆发以来,他就一直处于居家隔离的状态。当得知学校要开展线上教学时,他主动联系了辅导员,详细询问学校开课的时间和使用的教学平台。考虑到家中网络不好,自己又无法出门时,他又主动联系了村委会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阿卜杜热合曼有了第一次上网课的经历,这也让他有些找不到方向。一方面,他时常需要在自家的屋顶上来回走动接收信号或者去村里信号比较好的地方解决网络问题;另一方面,他也要自己克服线上学习的困难。在测试期间,他不断地向室友、班干部和其他同学、老师求助,在大家的帮助指导下,终于掌握了在线学习的方法。在此期间,辅导员也经常向他送去关怀,“要求”他及时反馈自己遇到的困难,不要担心流量费用;叮嘱他积极配合村委会工作,安心进行居家隔离;督促他克服“时差”困难,认真进行线上学习。

  阿卜杜热合曼说,虽然在线课堂上看不见老师和同学们,但依然能感受到老师们的认真授课,同学们的积极互动。他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大家能在校园里相聚。

  同是“疫”中人,网课一线牵

  马瑞楠同学的家在美丽的新疆乌鲁木齐米东区古牧地,为建档立卡家庭的同学。家中共有三个孩子,一个妹妹在读初中准备中考,一个妹妹在读小学,都要上网课。而与两个妹妹不同的是,马瑞楠同学的上课时间要与上海一致。但新疆的冬天总是格外的漫长,天亮的时间也比上海延迟了两三个小时,即便已经到了阳春三月新疆有时还会漫天飘雪,温度在零下五六度,在早晨上课时间新疆也依然处于一片模糊的黑暗之中。

  尽管如此,马瑞楠同学依然坚持早起认真上网课。她看到老师在学习App上布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以及老师发布的学习资料,满怀对新知识的期待开始了她的网课之旅。她觉得虽然现阶段不能和老师同学们在校园里一起学习,但是她在网上学习也依然感受到了老师们在不辞辛劳的为同学们讲授新知识,体会到了网上学习的乐趣,也享受和好友们一起热烈讨论问题的时刻。

  辅导员老师也多次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询问她的假期情况,关心她的身体健康情况,有无需要经济上的帮助及提醒她疫情期间做好防护。同时关注她是否有上网学习的困难,以便提供相应的帮助,并表示如有需要随时与辅导员联系。

  初日照高坡,网课展微光

  新冠肺炎就像一个不速之客袭击了中国大地,也给家在广西贺州的廖君玉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廖君玉同学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同学,从进入大学以来,一直在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工作,并担任辅导员助理,是辅导员和同学之间一道相互联系的桥梁。她学习认真,学习成绩一直在稳步提升,大二学年还取得了校三等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寒假伊始,她就在等待开学,却没料到因为疫情防控而进入了购票—退票—购票—退票的无限循环。

  虽然返校归期仍然未定,但新学期已然正式开始,线上教学开启了特殊时期的学习生活。廖君玉同学家中还有一个大四的姐姐和一个初三的妹妹需要同时开展线上教学。虽然身体不适在家的父亲、没有复工的母亲和年迈的祖母能够共同见证她们姊妹线上学习的状态,督促她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四面环山的丘陵地,无论是多稳定的传输介质,都无法避免信号波动的问题,更何况是在一个并没有完全被网络覆盖的小村落。信号不稳定、高额流量包……这些网络问题成为她线上学习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学校和中国电信及时送去了帮助,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申请20G流量,廖君玉同学的困难一下子得到了解决。

  线上教学开展以来,廖君玉同学每天在社交软件上看任课老师的殷殷叮嘱,在教学平台上听老师的娓娓讲解。她说,她没有见过早晨四五点的露水,也没有见过凌晨的微光,但老师们一定见过,因为在任务发布中她看到了老师们的时间线。提前录完的教学视频,无论早晚,从不迟到。

  中国有大爱,再大的困难,总有逆行而上的勇士。学习中遇到的些许困难和小小阻力不足为惧,更何况还有师长和学校的帮助与支持。廖君玉同学坚信,她必能践行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今日师者助我扬帆,他日我必展翅远航!

  寒风拂书卷,学子心头暖

  赖永庆同学的家位于广西省兴业县山心镇的一个偏远村庄,家里的4g网络时有时无,连qq语音电话都断断续续,根本无法支持观看网上直播课程,这可愁坏了他。在学院辅导员的关心鼓励下,在班级同学的出谋划策下,赖永庆同学经过两天的测试,终于在家附近找到了网速最好的一个地方,那就是屋外的巷道中。

  这个地方的网速,虽然可以支持语音的连续接收,但是当共享屏幕的ppt播放过快时,老师的直播画面还是时不时卡一下。学院任课老师了解到同学的网络情况后,每次上课都提前上传ppt供大家下载,并且将每堂课录制下来。也正因为收看录制的课程对于网速的要求没有观看直播那么高,赖永庆同学的学习难题这才算基本解决了。

  当赖永庆同学学习遇到困难时,班级的党员同学和班干部主动为他解疑释惑;当学院领导了解到赖永庆同学家庭经济的困难时,也积极沟通尽力解决同学学习的后顾之忧。巷道偶尔会有一阵寒冷的穿堂风呼啸而过,但是这么多人的帮助,让赖永庆同学的心头倍感温暖。而他在巷道里认真求学的故事,也感动着学院的全体师生们。我们共同的坚持与努力,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疫情虽然困住了学生返校的步伐,却挡不住他们战胜疫魔、认真学习的信心和决心。云端连线校园,学习未曾停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