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相親中,非要有房有車嗎?還是選擇門當戶對?

這讓我想起了五六年前一位男性朋友給我的建議:你應該向某某學習,多做一些自拍,少發表意見,他半開玩笑地說,我沒有認真對待她。但從男性的角度來看,這個建議並非不合理。發表聲明會給人一種深刻的印象,即女孩在現實生活中過於自信,不夠溫柔。堅持自己的原則、熱愛說話的女性將被為"堅強",事實上我是一個更加可愛和有趣的類型,對戀人非常寬容,就像一個人每天只想見到他一樣


中國式相親中,非要有房有車嗎?還是選擇門當戶對?

沒有房間,沒有車,所以我找不到另一半?

一位35歲的男性朋友曾對我說:"每次我和一個女人好好聊天,一聽到我沒有房或汽車,我就沒有以下短信。30歲快出頭的不止一個男性朋友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如果你沒有房子或汽車,你根本找不到伴侶。"如果我想結婚,我女朋友讓我買房子,作為一個女權主義者,這聽起來還是有點不可思議。為什麼這些女孩認為男人應該買房子和車是理所當然的呢?可能是因為我身邊沒有一個女性朋友讓男人買房子和車,甚至那個女孩也說:"我買了一棟房子,當我遇到我喜歡的男人時,我可以向他求婚,但這些獨立的、自主的、有創造力的女孩,或博士級的女孩,並不是男人結婚的首選,即使她們很有吸引力,而且能吸引很多異性。

中國式相親中,非要有房有車嗎?還是選擇門當戶對?

如果你看看周圍的情況,不難發現,在擇偶市場上,擁有良好學歷、收入和職業條件的女性,PK不過年輕,工作穩定的女性,真的漂亮才是其次呀!在需要一座房子和一輛汽車的背後,是中國婦女生存和發展的兩難境地。房子是中國人安全感所在。在疫情爆發時,一些房客被拒之門外,讓年輕人意識到買房的重要性。對於那些沒有信心通過股票、資金、投資等手段致富的普通人來說,買房仍然是對抗通脹的最有效方法,也是對結婚生子的嚴格要求。

中國式相親中,非要有房有車嗎?還是選擇門當戶對?

當我剛畢業的時候,我不明白為什麼每個人都要買房子。當我深深地意識到租房的不便時,我就明白,我在一個大約10平方米的空間裡住了兩年多。我想在租期到來之前換房子,開始像火鍋上的螞蟻一樣四處張望,一直掙扎到續約的頭兩天,但對於我大約1500人來說,要在公司5公里範圍內找到一間兩居室實在太難了。此時,我特別想把當時的男友同居,因為我認為1000租一間漂亮的臥室也很不錯,五年前當我父母來蘇州看房子的時候,房地產經紀人說了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話:我做房地產經紀人六年了,而你是我帶來給女兒買房子的第三位父母。這樣,雖然我周圍的許多婦女都是在家人的支持下買房,但撫養女兒的父母很少在蘇州買房。其他朋友說,她的父母不想支持她買房子,不是沒有錢,而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她的女兒買房子,反正女兒遲早要結婚的。必須承認,對於90後的人來說,完全靠自己的積蓄在二線城市買房太難了。如果沒有家庭支持,她們可能要在35歲後獨立買房。女性還會擔心,如果結婚和離婚,她們將失去購買第一套公寓的資格,而第二套房子的定金則必須支付70%。

中國式相親中,非要有房有車嗎?還是選擇門當戶對?

太多的中國家庭不支持他們的女兒買房子,這導致女人要求男人有房子。然而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能力為子女買房,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根源在於父母對女兒的態度。如果家庭不支持女性的職業追求,建議(或強迫)她的女兒留在一個收入穩定但工資低的崗位上,那麼她就沒有多少機會改變自己的生活,除非嫁給一個有房子的男人,在一定年齡之後,如果她想換工作,就會在就業方面面臨性別歧視。更糟糕的是,許多家庭甚至不願意投資女兒的教育。他們只是想讓她早點結婚。

中國式相親中,非要有房有車嗎?還是選擇門當戶對?

在重男輕女的社會里,如果沒有家庭的支持,一個女人只有非常努力地工作,用12分的努力去追求她想要的東西,才能獲得和同階層男人一樣的機會。追求舒適是人性,大多數人仍然會選擇走一條更容易的道路,在"擁有房子和汽車"這一要求的背後,是中國女性缺乏生存權和發展權。根據"2020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Global Gender Gap Report 2020),中國的性別平等指數排在第100位往後,在153個國家中排名第106位。缺乏安全感促使更多女性尋找經濟狀況良好的男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