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樓市南北對戰!誰贏得了未來?誰又輸掉了底氣?

開封樓市南北對戰!誰贏得了未來?誰又輸掉了底氣?

|區域對壘,沒有一家樓盤置身於世外!

NO.1 | 壹


楚河漢界、紅藍對壘

但凡有利益爭奪的地方,就不免會召來

利益相關各方的高度關注與實力比拼

開封樓市自然也不例外


在民眾的固有觀念中

太多的印象是西區與北區的激烈拼殺

熟知的行情是南區與東區的愛恨相奪

也只有深度進入到樓市之後

才會更深層次的認知到

原來西區範圍內,還會有

西湖、中意湖、運糧湖以及高鐵站片區

形成的「三湖一站」四軍對峙


細細來看,無論戰局如何

西區這四大戰區中的每一個

總會有拿得出手、且質量較硬的品牌和樓盤

作為主心骨與先鋒軍,大殺四方

實力與數量的均衡

也讓這些區域在勢均力敵的層面之下

成為購房者

難以抉擇的購房困惑


但今天,我們顯然要評述的

並不是這四大戰區

而是大家都不曾留意、但都習以為常的現實

那就是以鄭開大道為界

南北兩側已經完全失去天平的「南北對戰」


開封樓市南北對戰!誰贏得了未來?誰又輸掉了底氣?


NO.2 | 貳


先讓我們一起看下

目前鄭開大道兩側的樓盤數量


鄭開大道以北

以鄭開橄欖城、西湖印象為代表的西湖片區

以及中南林樾、禹洲嘉譽府為代表的三大街

融創、建業碧桂園、綠城、恆大

美的、雅居樂金茂、弘陽等

眾多知名品牌盤踞的中意湖

一連片的在售樓盤密密麻麻、緊密相連

幾乎成為絕大多數購房者

在西區置業時,重點落定的區域

這還不算未曾統計的西湖龍首和高鐵片區


開封樓市南北對戰!誰贏得了未來?誰又輸掉了底氣?

*鄭開大道以北區域部分樓盤落位圖


換句話講

這裡對市場所發出的聲音最強勁,產品種類多樣

更為重要的是,鄭開大道以北的區域中

已經成為置業西區人群的首選主戰場


反觀鄭開大道以南

一大街到六大街之間

僅有綠城·春江明月在苦苦支撐

六大街到十二大街的範圍內

藍城·誠園、綠地·四季印象、金域華府、望京

掰著一隻手數一遍,還有富餘的情況下

幾乎讓南側的樓市

成為當下市場上,最沒有存在感的區域

以至於,讓很多購房者

根本不曉得這個區域中,有哪些樓盤存在


開封樓市南北對戰!誰贏得了未來?誰又輸掉了底氣?

*鄭開大道以南區域在售樓盤落位圖


當看透了當下開封西區樓市全局的狀況之後

就會發現,對樓市而言

鄭開大道所肩負起「平衡兩端、一分為二」的作用

正在逐漸被東京大道來取代


這樣關注度呈現「一邊倒」的市場

真的是正常的嗎?


NO.3 | 叄


首先,回望歷史

當我們把目光,投向剛剛大力興建的西區

就會發現,在2005年

建業大宏攜手打造的鄭開森林半島

率先啟幕了西區樓市


開封樓市南北對戰!誰贏得了未來?誰又輸掉了底氣?

*建業大宏攜手打造的鄭開森林半島


緊隨其後,六大街的天下豪德融城(已徹底爛尾)

三大街的悅都、拉菲國際

四大街的鄭開印象城、國際金融中心

七大街的晉河花園

九大街的永威·梅隆公館相續投入市場

清一色的鄭開大道南側樓盤

在2015之前,幾乎就是開封樓市的代名詞


而此時,鄭開大道北側

也僅僅只有鄭開橄欖城和東方今典

以及遠在十二大街的鄭開綠地城,在支撐門面


開封樓市南北對戰!誰贏得了未來?誰又輸掉了底氣?

*西湖還未蓄水之前的鄭開橄欖城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鄭開大道南側的區域

得益於基礎設施和道路鋪設的先行

讓更多的土地出讓,大量聚集在這裡

以至於後來的常春藤大院,升級為鄭開碧桂園

幾乎達到了鄭開大道南側區域的樓盤頂峰


但隨著南側樓盤的逐漸銷售完畢

北側道路疏通、大量待出讓土地的整理完畢

讓市場的天平,發生了傾斜

特別是2015年之後

全國樓市踏上了快速翻漲的時期

讓鄭開大道北側的土地出讓

和全國品牌房企的快速落位,如同開弓之箭

瞬間燃遍北側全境


在歷史機遇之下

這便是北側崛起的原因之一


其次,鄭開大道南側

最為醒目的標誌,便是物流通道和鄭開輕軌的呈現

這很容易讓懷有鐵路情節的開封人

產生一定的牴觸


在大部分民眾的認知中

開封南區隴海鐵路沿線周邊

幾十年未曾有過變化的城市面貌

或多或少,都會影響著他們

對於居住前景的價值判斷

而這種心態,則在一部分的民眾心中

完全的印刻在

他們對於鄭開大道南側區域的認知體系中


開封樓市南北對戰!誰贏得了未來?誰又輸掉了底氣?


而從實際情況來看

一大街到十二大街的南側區域中

起碼六年以上,幾乎沒有過實質性的變化與提升

反而是道路坑窪的區域,越來越多

十字路口信號燈缺失、損壞的越來越快

城中村拆遷、爛尾盤激活的

力度、行動與熱情,降至谷底


這種人人擔心的預期

正在這個區域,一一印證


說得更直白一些

鄭開大道南側的區域,一直在吃老本

在「不進則退」的樓市中

南側區域的退步,顯而易見


最後,鄭開大道南側

毗鄰工業區,也是不爭的事實

大量工廠及產業聚集

這對於區域發展來說,是絕對的優勢

但對於人口密集的居住而言,卻有著難言的痛楚


區域結構的不純粹

讓毗鄰這些工廠和聚集區的臨近樓盤

無論內裡再怎麼拔高調,變著法做出花兒來

一出大門,瞬間就被現實打回原形

巨大的落差感,讓居住的體驗感

大打折扣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當下的鄭開大道南側

在享受了西區首波的發展紅利之後

也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之地


那麼,這個區域的眾多樓盤項目

真的就不能自救了嗎?

那些對購房充滿期待的置業者

難道就真的不能在此區域,安心置業嗎?


萬事並無絕對

關鍵要看這些樓盤如何來應變


NO.4 | 肆


第一,在氣勢上,並不能輸


要想在市場上獲得不俗的成績

扭轉購房者對於區域的觀念和關注度

顯然是首先要開始下手整改與提升的關鍵


因此,單靠一兩個樓盤的能力,杯水車薪

需要的是整個區域團結一致,共同發聲

雖然勢單力薄,敵眾我寡

但最起碼也要在氣勢上

做到要和鄭開大道以北區域的樓盤

平起平坐,掰一掰手腕的分量


所以,大量的發聲渠道、必須要有的強制持續曝光

以及區域優勢的整體灌輸,必不可少

這些都是區域內的眾多樓盤

在下一個階段聯手要做的關鍵

也唯有這樣,才能讓購房者的目光與內心

逐漸開始轉向並認可

這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但卻又緩慢不得


第二,在產品上,要耐得住嚴苛的考量


打鐵還要自身硬,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再賣力的叫賣,引來眾多顧客之後

產品本身不瓷實,只會更砸招牌

鄭開大道南側中的永威·梅隆公館

就是當年市場上憑藉產品力而全線飄紅的代表


好在,當下的南側區域中

綠城·春江明月,在綠城品牌的加持下

產品力自然不俗

藍城·誠園,作為藍綠體系下的又一代表

以及背後政府大金主的保障

所呈現的理念和生活方式,較為可期

綠地·四季印象作為

綠地在開封的重啟之作,誠意滿滿

望京的洋房品質,更加不用多說

穩穩地排序在樓市洋房第一陣營


這些樓盤要做的,不僅僅是堅持當下

更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而民眾衡量的標準

便是在項目交付之後,能夠兌現所言的承諾

能夠不負民眾的期待


開封樓市南北對戰!誰贏得了未來?誰又輸掉了底氣?


第三,在價值上,要深挖掘


目前來看,南側區域的價值

各個房企挖掘的還不深、還不夠

那些吸引民眾、打動人心的觸動點

也僅僅停留在了表面


單單一座飛躍西湖之上的晉安大橋

在通向西湖東岸的交通便捷上

就足以完爆整個北側區域

如此種種

切身貼近生活需求的優勢,還有很多


第四,在聯盟上,要廣泛吸納,一致對外


雖然目前的南側區域的

在售樓盤數量有限

但並不代表,未來不會有眾多品牌房企

一一加入戰局,來支援南側的陣地


最快在今、明這兩年,就會有多達六家項目

涵蓋住宅、酒店、商業等產品的地產項目

在南側區域中,生根開花

屆時,南側的戰鬥力絕非今夕可比

整個區域的能量級別和話語權

將發生質的改變


因此,互相借力、互相扶持

一致對外,打好手中來之不易的這副牌

才是一擊必殺的關鍵


也只有這樣,當南北區域勢均力敵之後

購房者才不會被一面倒的現狀

而錯失一部分優質項目

也只有兩大區域互相碰撞,你追我趕

競爭的危機感不斷相伴

購房者才會收穫更加用心打造的居所


如此來看,南北對戰的最大受益者

已經在摩拳擦掌、蓄勢待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