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水:國家地標產品“吉陽大蒜”銷路打開了

廣水市廣播電視臺 今天

廣水:國家地標產品“吉陽大蒜”銷路打開了


左手用力拉直,右手持刀片自上而下快速劃過,表層莖葉紛紛脫落,在根部輕輕一折,抽出花莖,一根青翠、光滑的蒜薹躍然而出。3月17日,廣水市太平鎮貓子湖村吉陽大蒜種植基地,馮大濤夫婦“手起刀落”,嫻熟地採摘蒜薹。

廣水:國家地標產品“吉陽大蒜”銷路打開了


年過六旬的馮大濤是貓子湖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夫妻倆一人患有耳疾,一人腿腳不便,平日靠種田賣菜維持生計,吉陽大蒜是家裡重要的經濟來源。“今年種了1畝多地,刨去成本,純利潤預計有7000多元。”馮大濤介紹,蒜薹採摘完成後,村裡統一收購,集中銷售。

廣水:國家地標產品“吉陽大蒜”銷路打開了


在貓子湖村收購點,一捆一捆的蒜薹經稱重、裝車後,即將發往孝感市。村主任左華安忙前忙後維護秩序,提醒村民戴好口罩、保持距離。他介紹,吉陽大蒜是貓子湖村傳統產業,今年全村種了200畝,預計能產10多萬公斤蒜薹。3月11日起,鎮上引導經銷商進村收購,目前已銷售近2萬公斤,惠及300多戶村民。

吉陽大蒜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原產地便在太平鎮。當地氣溫適宜,土壤粘性大,產出的蒜薹富含硒元素、水分足、大蒜素高,暢銷全國各地,是該鎮春季主要大宗農產品。據瞭解,今年太平鎮共種植吉陽大蒜800畝,涉及近千戶農戶,預計產量可達50萬公斤。由於疫情影響,對外銷售受限。

廣水:國家地標產品“吉陽大蒜”銷路打開了


廣水:國家地標產品“吉陽大蒜”銷路打開了


圍繞蒜薹“採摘等不得、收後放不得”等特點,太平鎮迅速行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採取“自救”與“他救”相結合的方式,幫助農戶解決銷售難題。該鎮主要領導明確分工,黨委書記夏禮濤出門跑市場、跑銷路,鎮長孫玉組織本地經營戶,進村入灣“點對點”收購。全鎮機關幹部充分利用自身社會資源,幫忙聯繫銷售渠道。同時,該鎮還通過隨州市、廣水市駐鎮防疫幹部,反映問題,尋求幫助。

廣水:國家地標產品“吉陽大蒜”銷路打開了


隨州市主要領導第一時間奔赴太平鎮,走進田間地頭,調研蒜薹生長、收購、銷售情況,現場辦公。隨州市發改委將蒜薹列入保供蔬菜清單,實現產銷精準對接。廣水市農業農村局協助開通綠色運輸通道、科技經信局幹部主動上門服務,拍攝短視頻在抖音平臺發佈。廣水市紀委監委幹部黃俊精心製作圖文資料,廣泛宣傳。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太平鎮已先後與盒馬鮮生、永旺超市和中百超市等大型商超完成對接,吉陽大蒜蒜薹銷售渠道暢通,目前已外銷5萬多公斤。

來源:湖北日報 記者趙良英、通訊員彭曉華、劉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