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鄉縣城關鎮脫貧攻堅"回頭看"落地有聲

決策探索雜誌 記者 劉振偉 通訊員 周智有 劉楊

疫情防控不鬆勁,脫貧攻堅繃緊弦。3月17日上午,內鄉縣城關鎮書院村第二村民小組陳少宇,在該鎮扶貧辦的多方協調、溝通下,高興萬分,收拾行裝將走進當地牧原集團

旗下的一家生豬養殖場,以每月3500元的收入,開啟他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理想大道。這是河南省內鄉縣城關鎮黨委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實施脫貧攻堅"回頭看"走訪出現的實際成效。

內鄉縣城關鎮脫貧攻堅

該鎮地處內鄉縣城中心區域,有12個行政村、社區41個村民組118個居民組,轄區面積9.7平方公里,總人口7.2萬餘人,農業人口1819戶6143人,非農業人口16692戶6676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7戶30人,其中低貧困戶4戶16人,散養五保戶12戶12人,一般貧困戶1戶2人。主要致貧原因是因病因殘和喪失勞動力,貧困發生率為5‰,無貧困村。在鎮黨委政府幫扶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都有相對經濟增收項目,人均年純收入超過5000元以上。通過強化增收措施,嚴把脫貧標準,規範退出程序,進一步提高貧困戶退出和動態管理的精準度和滿意度,到目前為止,全鎮17戶30人貧困戶退出率達100%。

內鄉縣城關鎮脫貧攻堅

該鎮在疫情防控向好發展態勢後,極為重視脫貧戶因疫情形勢導致返貧問題。3月中旬,鎮黨委政府連續召開了"城關鎮扶貧攻堅'回頭看'推進會"和"城關鎮扶貧攻堅推進會"等。抽調有鎮工會主席張麗娟和扶貧辦主任楊帆為主要力量和扶貧專幹組成的扶貧攻堅"回頭看"和"大走訪"精兵強將隊伍,深入村組、農戶,實地調查瞭解脫貧戶情況,對脫貧戶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及時進行研判,建立扶貧整改臺賬,掛牌限定時間解決處理問題,滿足困難群眾訴求,避免脫貧戶返貧問題。經過近一週的扶貧攻堅"回頭看"走訪活動,共解決脫貧戶訴求3類6個實際問題,為脫貧戶辦好事、實事12件。

內鄉縣城關鎮脫貧攻堅

北園村第九村民小組梁海香一家,因其丈夫2015年中風長年殘疾臥床,喪失勞動力,且於2018年5月病亡,全家五口人依靠種菜、賣菜月收入200多元維持生活,兒媳因家貧與其兒子離婚,現有兒子、女兒、孫子和她四口人。鎮扶貧辦及扶貧專幹幫她兒子在縣城區聯繫打零工安裝水暖工作,月收2000多元;幫助其女兒安排在縣城北關電業局對面一家燴麵館務工,月收入1500多元;孫子進入河南省團校鄭州百年技校學習,使其享受"雨露計劃",年補3000元及免生活費等5400元,學得一技之長後,又聯繫安排在鄭州鑫苑小區物業實習務工,月收入2400多元。全家除上述收入外,享受低保金、惠農糧補、養老金、電費補貼、聚能光伏發電分紅、民政節日補貼、醫療和保險補貼等,年有相對穩定收入67148元,人均淨收入達16787元,遠遠超過全縣年人均收入標準。梁海香對前來走訪的該鎮工會主席張麗娟和扶貧辦主任楊帆等人說:"感謝黨的關懷、照顧,感謝鎮上楊軍的關心、幫助,現在全家吃穿不愁,醫療、教育、住房都有保障,黨的恩情我們世代不會忘記。"

內鄉縣城關鎮脫貧攻堅

書院村第二村民小組陳權一家因病致貧,2009年至今,自己因患障礙性貧血,一年治療費用近20000元左右;其母親2017年患食道癌,先後治療費用除新農合報銷後個人負擔13463元,全家大小七口人年綜合收入僅27600元,人均年純收入只有3940元。該戶兩個重大疾病患者,醫療費用支出負擔較重,生活相對困難。經規定程序,慎重識別,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該鎮扶貧辦,按照扶貧政策,及時上門兌現各項享受條件的同時,根據其家庭成員結構、身體狀況,因人施策,積極幫扶,使其家庭有了多項經濟收入,達到脫貧摘帽標準。3月16日下午,經多方協調,聯繫,在離其家不遠的牧原集團一家養殖場為他父親安排了工作,年將為家庭經濟增收42000多元,使其家庭達到年綜合經濟收入78000餘元,人均年純收入超過10000元,躍出全縣人均年收入水平。陳權說:"鎮黨委政府多次上門關心我家的困

內鄉縣城關鎮脫貧攻堅

難,又想方設法為父親找增收門路,使我家不再戴貧困帽子,感謝陳丹同志為我們提供政策服務,今後,我們一定好好聽黨話,跟著黨走,以實際行動感謝黨的恩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