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成都新經濟企業如何“危”中尋“機”?

解碼:成都新經濟企業如何“危”中尋“機”?

成都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投資人在談新一輪融資了。新一輪投資不僅對企業意味著注血,也顯示了市場和投資人對未來的信心。信心的背後,也不單單隻與一家企業的發展有關。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瞭解到,成都正在集中開展“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聚焦企業和行業共性問題和痛點、難點,成立專班紮根基層,集中一個月時間幫助企業紓危解困。

過去一個多月裡,成都市新經濟委為6家新經濟重點企業、 “雙百工程”企業和582家梯度培育企業,實現了企業服務“一對一”全方位覆蓋,因而,一批像微康生物這樣的成都本土企業,在疫情裡“危”中尋“機”。

日前,成都市新經濟委黨組書記盧鐵城、成都新經濟企業俱樂部秘書長劉伊然、成都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唐勇做客《新天府會客廳》,解碼成都新經濟企業為何在疫情中表現格外突出。

找資金/ 前期調研中佔46%的現金流問題,為企業一一牽線

或許你沒有聽過微康生物,但這家公司主營的體外診斷試劑,在這次疫情中可是狠狠刷了次存在感。成都微康生物2月9日宣佈,成功研發出了新冠N抗原、S抗原、新冠特異性表位抗原。最近,又完成了新冠抗體檢測試劑盒、抗原檢測試劑盒的開發和臨床研究,在進行呼吸道病毒檢測的時候,只需要一滴樣本,15分鐘內就能判斷出多種呼吸道病原體的感染結果。但流動資金的短缺讓唐勇“壓力山大”。由於企業缺少適合信貸的可抵押物,因此,要取得銀行貸款也並不容易。幾乎是同一時間,高新區工作人員萬天源給唐勇打了個電話。疫情期間,他是“一對一”服務微康生物的專員——一是落實政策,二是解決問題。

幾天後,萬天源為微康生物聯繫上了二十幾家銀行工作人員,有了政府背書,公司取得了融資第一步。之後,唐勇在多番對接後,最終得到了建設銀行300萬元的授信。唐勇還透露,在股權融資方面,通過“天使投資基金綠色通道”,成都技轉創投也看中了公司項目,“目前正在積極參與到我們這一輪融資當中,給我們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事實上。企業大面積復工前提下,中小企業的最大難題是現金流問題,“在前期調研中佔到46%”。

成都市新經濟委黨組書記盧鐵城表示,通過線上線下調查,成都市新經濟委注意到,新經濟企業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對疫情期間扶持政策理解不透、防疫物資不足、融資需求強烈、市場拓展困難等。成都市新經濟委迅速成立了新經濟企業服務專班,建立了新經濟企業紓困解難服務工作機制。比如,針對融資問題,成都聯合人民銀行成都營管部建立融資專員服務機制,對100家新經濟重點企業實現全覆蓋,同時在線上推出了涵蓋33家銀行228項政策或產品的《新經濟企業疫情防控信貸政策及產品服務包》。而在線下對接,成都市新經濟委為易瞳科技對接成都銀行,獲純信用貸款500萬元,為醫雲科技和數聯銘品對接交通銀行,分別授信3億元和1000萬元。

同時,成都還開闢天使投資基金綠色通道,對我市開展疫情防控創新產品研發和應用的新經濟企業給予優先快速直投,投資時長從30個工作日壓縮至10個工作日,目前已完成2家投資。

劉伊然所在的成都新經濟企業俱樂部,則一對一服務了100家新經濟雙百工程企業。她表示,目前俱樂部已經收集了企業40多條問題信息,大約四分之三的問題已經解決,其他問題還在跟進中。

找市場/ 上線“新經濟產品線上發佈大廳”,線上供需“雲對接”

儘管面臨流動資金的問題,但唐勇更把這次疫情當作一種機遇——畢竟,過去大家生病首先考慮吃什麼藥,而這次疫情,讓“疾病診斷”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這是體外診斷試劑迎來的一次風口,也給技術帶來了新的應用場景。

“其實新經濟在一定意義上,是從技術轉化為經濟的過程。針對這一點,我們決定把我們的技術通過線上的方式變現。”唐勇表示,原本公司是做體外診斷試劑、儀器、抗原抗體的研發生產,疫情之後,開放了自己的抗原抗體技術平臺、微流控技術開發平臺,做了更多技術輸出。比如開發出新冠特異性抗原,免費贈送給科研機構和企業,但一直供不應求,後來有些機構就提出了想大量購買,讓企業多了一個營收渠道。

唐勇還透露了一個新的應用場景——目前很多向國外出口的核酸檢測、免疫檢測試劑是液體的,在通關過程中比較麻煩、也容易失效。我們就用獨有的納米材料噴墨冷凍乾燥技術,幫助一些企業把液體試劑做成了凍幹球,可以常溫保存1年,讓中國檢測產品更好輸出海外。

劉伊然對此深有體會。作為成都新經濟企業俱樂部秘書長,過去一個多月裡,她注意到活躍在抗疫中的成都新經濟企業——

比如,數聯銘品、數之聯、四方偉業對疫情相關情況實行動態化監測分析,為全國各地疫情監測與防控貢獻大數據力量,國星宇航利用衛星遙感影像技術開發了全國首個疫情衛星地圖速查系統,攜恩科技基於無人機實時巡查宣傳航空測繪和數字孿生地圖助力科技防疫。

為了讓更多企業危中尋機,盧鐵城透露,成都市新經濟委對企業提供了“一個平臺”“兩個對接”。一個平臺,是上線“新經濟產品線上發佈大廳”;兩個對接,是做好新經濟企業疫情防控城市機會清單發佈和學校疫情防控產品(服務)線上供需“雲對接”活動。

在疫情防控期間,成都分類分批分場景發佈了3批次新經濟企業疫情防控能力清單,比如,2月5日發佈的《成都新經濟企業疫情防控能力清單》,將新經濟與城市發展需求有機鏈接,打通特殊時期的供需“迴路”。此次清單共分為疫情防控、能力渠道、居家生活三張,共111條。其中,僅疫情防控一類就佔據63條。

同時,在學校疫情防控產品(服務)線上供需“雲對接”活動,助力四方偉業“疫情大數據平臺”落地教育部和北京、廣東、四川等地,幫助創意信息、萬開科技等13家企業同省市教育部門、學校達成採購協議1000萬元。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鄒悅

快評

幫扶新經濟,

就是搶機遇

春天裡萬物生長,每一棵小苗都渴望沐浴陽光雨露。新經濟企業的叢林裡,棵棵小苗要成長為參天大樹,同樣離不開良好環境的潤澤。尤其是外部狂風驟雨之時。

新經濟企業大多處於生命週期的早期,疫情帶來的危機,對新經濟企業尤其是其中的中小企業影響尤甚。抗風險能力弱,復工復產困難多,是它們面臨的困境。幫助其儘早走出困境,考驗一座城市的認知力和行動力。認知決定政策力度,行動決定幫扶效果。疫情影響之下,哪個城市的力度大,動作快,就能促使新經濟企業更好地擺脫危機,獲得新的動能。

是危機,也是先機。“危中尋機”必須樹立此等意識和共識。疫情帶來、甚至創造了新的“風口”。以新冠肺炎抗體檢測試劑盒為例,全球範圍內需求量巨大,但同時賽道上選手林立,不乏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誰先研發先獲批,先上市先推廣,就能搶佔先機,使企業短期內躍升至更高發展平臺。

這個過程中,成都政策精準發力,幫企“一對一”使勁。疫情期間,從發佈《成都市新經濟企業疫情防控能力清單》到搭建平臺開展供需“雲對接”活動,從發佈新經濟企業融資專員計劃到成都新經濟創投基金正式落地,成都及時跟進解決新經濟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加快完善全生命週期全過程服務機制。

幫扶新經濟企業,就是塑造城市的未來。

新經濟企業,代表著城市經濟的新方向,代表著新希望。這次疫情,讓基於數字技術的各類需求被激活,呈現爆發式增長,數字場景迅速穿透產業,從生活領域擴展到生產領域、城市運行的方方面面。成都堅持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深刻把握疫後經濟發展規律和趨勢變化,持續鞏固新經濟先發優勢,大力推動新經濟形態在多元應用場景中的對接融合。新經濟企業“疫”後奮起,應當找準座標,自我鍛造,與城市共赴未來。

疫情之後,願萬象更“新”。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評論員

文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