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腿子秀才”的“漫”長之路

榮縣農民漫畫家協會會長程龍香辦公室牆壁上,有一條書法橫幅《一群泥腿子秀才》。“泥腿子,指我們是農民。秀才嘛,調侃我們的‘窮酸’”,老程說這些的時候,笑得豪放。不過,就是這群“泥腿子秀才”,把農村的風土人情、農民的喜怒哀樂、農業生產的酸甜苦辣,畫成了一幅幅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漫畫作品,讓人開懷一笑中,得到人生啟迪。讓“秀才們”驕傲的是,漫畫作品得到中央、省市領導的肯定,省委書記彭清華誇獎“很接地氣”。

一群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如何用捏鋤頭的手捏畫筆,創作出眾多“驚豔”的漫畫作品?記者深入“玉章故居、中國漫鄉”的雙石鎮金臺村榮縣農民漫畫家創作基地,記錄了這群泥腿子的“漫”長故事。

“泥腿子秀才”的“漫”长之路

圖:戰“疫”漫畫

【上篇省委書記誇戰“疫”漫畫 “很接地氣”

省委書記誇漫畫“很接地氣”

3月4日,革命家、教育家吳玉章故居榮縣雙石鎮。

下午,省委書記、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領導小組組長彭清華,前往吳老故居參觀。他走到故居院壩時,看到路邊正在舉行“戰‘疫’漫畫展”。彭清華饒有興趣地走了過去,欣賞起漫畫來,《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中高高飄揚》《嚴格排查、外防輸入》《未戴口罩不接待》《疫情防控、不誤農時》……一幅幅或幽默或誇張的漫畫,形象生動地展現了黨員幹部、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決心。觀看了《持續實施“春風行動”、保障農民工順利返崗》作品後,彭清華指示:“對返崗農民工的服務,一定要跟上。”

得知戰“疫”漫畫作品全部出於農民之手,彭清華頗為高興:“以漫畫形式,宣傳疫情防控、生產生活,淺顯易懂、有聲有色,老百姓也喜聞樂見”,他誇獎“漫畫很有特色、很接地氣”。

“泥腿子秀才”的特殊“戰疫”

“省委書記的誇獎,是對農民漫畫的肯定,更堅定了大家以筆為畫的信心”,畫家們為此自豪。

戰“疫”打響後,漫畫家協會的會員通過微信群、QQ群等商量如何投身其中。程龍香回憶,“都是農民,經濟收入也有限。如果捐錢捐物,確實有點勉為其難。”商量的最終結果是:發揮優勢、創作一組戰“疫”漫畫,用特殊方式表達戰“疫”必勝信心。

1月25日,農曆正月初一,程龍香、虞德忠、陳小東、莫秀英、梁蔚五位農民漫畫家,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市重大決策部署為主題,以疫情防控“七個嚴禁”為題材,連夜趕稿。第二天,完成初稿,精心修改、嚴格審稿;初三,七幅漫畫全部完稿。“幸福來得有點突然”,程龍香形容道,“漫畫通過自貢日報、自貢網等權威媒體發佈後,火了。”

作品的成功,激起了大家繼續創作的信心,“程鍾、劉娟、賴紅衛、程世明等加入到了創作隊伍中來。大家從2月初到月底,又分別以‘十大行動’‘十二大工作規範’‘小手牽大手’‘春耕備耕’等為題材,畫了上百幅漫畫”,程龍香說。記者在以自貢醫護人員馳援湖北、武漢為主題的漫畫《馳援》中看到,醫護人員乘坐恐龍“鹽都號”專車,奔赴黃鶴樓、武漢長江大橋,整個畫面動感十足。“漫畫採取擬人、誇張、借喻的藝術表現手法,表達了自貢人民與湖北人民血濃於水的手足情”,作者虞德忠說。檀木林小學二年級學生陳中雷創作的“小手牽大手”漫畫作品《守護》,感人至深:新年寒夜,一個站在空曠地帶的孩子,與在新冠肺炎隔離室堅守崗位的醫生媽媽四目相望,母疼子、子愛母的人間真情躍然紙上。

“泥腿子秀才”的“漫”长之路

圖:戰“疫”漫畫

抗“疫”漫畫“站得穩腳跟”

“疫情防控以來,會員們創作了200多幅作品,協會精選180多幅公開展覽”,程龍香說,彭清華書記參觀的就是其中部分作品,“這些漫畫,凝聚了大家的汗水、心血。”

“要畫好漫畫,作者必須要有豐厚的生活經驗。只有這樣,畫作才站得穩腳杆。”作者陳小東認為。他創作的《嚴排查、看好人,嚴管理、守好門》,就是把自己參加過的設卡檢測、體溫測量、來人登記、友善勸返等防疫方式藝術的表現了出來。莫秀英參創作的《沉下去、抓實際》表現了“十大行動”一線督導的緊迫性、必要性。“每個畫家都參加了所在社區、村組的防控工作,這為大家積累素材提供了很好條件”,大家都有感同身受。

“一幅漫畫,從提筆開畫到成稿,要經歷草稿—修改—勾線—拷貝—電腦掃描—著色—配文等環節”,程龍香笑言,“看似簡單的背後,是心血和汗水”。家住東佳鎮的虞德忠,由於不會電腦,每次畫完草稿後,都會騎上兩輪摩托車,趕往50多公里外的金臺村作基地改稿,“往來一趟就是100多公里。不辛苦,是假的。”他說。鼎新鎮的陳小東也是騎摩托車到基地送稿改稿,“有的稿子要改10多遍。”

梅花香自苦寒來。榮縣農民漫畫家們艱辛付出的戰“疫”漫畫,在自貢日報、自貢網等權威媒體刊發後,引起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等主流媒體的關注。

【下篇“泥腿子秀才”的“漫”長之路

土裡“長”出來的漫畫家

在老師眼中,他有點“另類”:課餘時間,其他孩子都在玩耍的時候,他卻在黑板、沙地裡畫畫;在農民眼中,他是個“奇葩”:山上山下、田間地頭,一個農民卻幹起了“畫家”的活路——他,就是程龍香。“我是土裡頭‘長出來’的漫畫家”,他這樣自嘲。

程龍香是榮縣雙石鎮大竹林村人,從小就喜歡畫畫。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連吃飯都成問題的農民要想學畫畫,其他人的反應是“不瘋就顛”:“畫畫能把肚皮畫飽?”“不種莊稼,畫畫?找不到事幹”……就連母親也罵他“不務正業”。

程龍香顧不了這麼多,為了彌補買紙筆的開銷,他有事無事就背起畫板朝街上跑,幫人畫碳精像,賺點小錢。一次,畫攤旁一個專門給黑白相片著色的“畫師”告訴他,縣文化館在舉辦農民畫培訓班,問他“想不想去?”這正中程龍香下懷。

在培訓班裡,老師們對繪畫作品知識的系統講授,讓他受益匪淺;館裡訂閱的《諷刺與幽默》報,更成了他的最愛,“作品簡潔的線條、誇張的動作、搞笑的畫面,讓我開了眼界,原來畫還可以這樣畫嗦?”

培訓班結束,程龍香“畫風大變”,轉身漫畫。然而,從業餘到專業,並非想象的簡單,至今,他都說“既要把土頭的活路幹起走,又要學漫畫,要好艱難有好艱難。”好學的他還跑到威遠、自貢等地,請教黃渝文、朱永名、鄒世俊等漫畫老師,“老前輩們對我的悉心指導,讓我受益頗多。”1981年2月的一天,正在山上幹活路的程龍香聽到鄉郵遞員扯起嗓子喊他:“快把私章拿出來,領匯款單!”接過5元“鉅款”的匯款單,他才曉得自己寄給《四川農村報》、反映改革開放初期農業豐收的漫畫《叔叔,請看咱家裡》發表了,“作品第一次登報,第一次得到那麼多稿費,歡喜慘了。”

“泥腿子秀才”的“漫”长之路

圖:2017年9月21日,四川省紀委組織離退休老幹部80餘人參觀榮縣農民漫畫

一群“泥腿子秀才”的“漫漫征程”

非常注重觀察的程龍香發現,在雙石鎮,畫畫有比較深厚的群眾基礎,“何不把喜歡畫畫的農民組織起來,普及漫畫創作,由農民來畫農民?”幾經籌備,1986年,雙石鎮農民漫畫小組正式成立,“連‘官’帶‘兵’6個人。”他笑言。

農民漫畫小組的成立,招來的是村民們“口水”:“農民學文人舞文弄墨,純粹是亂整”“把土地經佑好了才是正事,畫啥子畫哦?”……面對冷嘲熱諷,組員們依然我行我素,把發生在農村、農民身邊的農活農事、好人好事、不正之風等,畫成“土得掉渣”的漫畫,拿給大字都認不了幾個的農民看,“還真的沒想到,農民們都很喜歡這些‘掉渣’作品,稱精彩,畫得好”。

畫畫,離不開紙筆,“對土裡刨食、嘴裡省錢的農民來說,拿錢買紙筆,相當的困難”。貧窮,讓漫畫小組陷入了快散架的境地。“那段時間,我們幾個要不要的約在一起,站在街邊上,商量咋子讓漫畫小組‘活’下去”,時至今日,當年的情景仍在大家腦海裡念念不忘。商量的結果是,舉辦漫畫培訓班。一來可以普及漫畫知識,二來可以向報刊雜誌社投稿,賺稿費彌補虧空。“參加第一期培訓的學員有12個,全部都是雙石、龍譚、鼎新、望佳、東佳等的農民。”參訓的東佳鎮農民虞德忠,家庭經濟非常困難,程龍香每次還得為他支付來回參訓的車費,現在虞德忠成了協會骨幹,在《四川日報》《自貢日報》等發表了不少作品;在外打工10多年的莫秀英,放棄策劃營銷工作,返鄉學漫畫,她的心願是“用所學知識,讓更多的人知道榮縣農民漫畫”。她創作的《沉下去、抓落實》《線上聯動家校社、共築疫情防護網》等作品,收錄到了《漫畫“戰疫”》畫冊中。“先後有200多個農民參加了漫畫培訓,年齡最大的70多歲,小的10多歲”,程龍香告訴記者。

“泥腿子秀才”的“漫”长之路

圖:2018年08年10日,榮縣農民漫畫協會在大竹林村舉辦漫畫培訓班,來自該村的黨員、群眾代表、組長58人參加了培訓

“泥腿子”漫畫躋身市級非遺行列

“農民畫、畫農民、農民看”,充滿泥土芳香的農民漫畫,以其豐富的題材、獨有的表現形式,贏得了廣大農村群眾的喜愛,“每次畫展,現場都擠滿觀眾”。

2013年12月,榮縣雙石農民漫畫躋身“自貢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列。為了建設富有文化特色的美麗新農村,榮縣縣委準備將漫畫協會所在的金臺村,打造為“中國農民漫畫村”,形成和發展漫畫產業。程龍香對記者說:“作為非遺的農民漫畫,必須要傳承下去。”2014年7月,以培訓中小學漫畫人才為主的“龍鄉漫畫培訓班”在榮縣圖書館開班,“主要給孩子們傳授創作漫畫的基本理論、技法和怎樣選題、構思等。培訓的宗旨是為了更好地繁榮漫畫事業。”同年,漫畫組正式註冊為“榮縣農民漫畫協會”,在社會熱心人士的支持下,協會在金臺村建立創作基地,“到現在,註冊會員54人,最大年齡79歲,最小的只有8歲,全部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經歷了30多年的風風雨雨後,代表自貢的榮縣農民漫畫成為全國美術界的奇葩,火遍全國,有的還走出國門參展,得到中組部、中宣部、中紀委以及省市領導對的充分肯定,對於未來,這撥“下地是農民、提筆為畫家”的漫畫家更是信心滿滿:“協會正積極配合縣委政府,致力於‘玉章故里—漫畫小鎮’的打造”,他們堅信,“待到漫畫小鎮建成時,就是自貢農民漫畫燦爛日”。(記者 趙永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