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面對面|北京小湯山醫院啟用應對輸入疫情,多地領導帶頭下館子救火餐飲業

疫情防控面對面|北京小湯山醫院啟用應對輸入疫情,多地領導帶頭下館子救火餐飲業

輿論風向標

一、每日輿情綜述

截至3月16日24時,全國累計報告確診新冠肺炎80881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68679例,累計死亡3226例。‍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監測顯示,截至3月17日11時,各渠道和平臺的輿情關注度持續下降。進入三月,各媒體平臺對疫情本身的關注開始呈下降趨勢,隨著海外疫情狀況的惡化,媒體更加註重對國際形勢變化的報道與跟蹤。

疫情防控面对面|北京小汤山医院启用应对输入疫情,多地领导带头下馆子救火餐饮业

圖:1月21日以來疫情輿情關注度走勢圖

監測顯示,3月16日11時至3月17日11時,與疫情相關的網絡新聞報道143473篇,微信文章79981篇,相關傳統媒體報道共8870篇,微博數據39760條。話題主要涉及世衛組織統計全球新冠肺炎累計超16萬例、14地現有確診病例“清零”、今明兩年事業單位主要招聘高校畢業生、雲南彝良回應醫務人員放棄申領抗疫補助等。

疫情防控面对面|北京小汤山医院启用应对输入疫情,多地领导带头下馆子救火餐饮业

圖:3月16日11時至3月17日11時各平臺信息量分佈

從微信公眾平臺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熱門文章可以看出,意大利羅馬上空響起《義勇軍進行曲》、中國對外援助等消息彰顯中國力量和擔當,但有部分輿論認為歐美國家對疫情防控不夠重視,可能導致中國抗疫成果與作用付之東流,成為“形式主義”。

表:微信公眾平臺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熱門文章(數據支持:騰訊指數)

疫情防控面对面|北京小汤山医院启用应对输入疫情,多地领导带头下馆子救火餐饮业

據人民在線眾雲大數據平臺統計,3月16日11時至3月17日11時,熱度排名變動幅度較為明顯,北京、河南、陝西的熱度有所上升。其中,北京啟用小湯山醫院,河南省調整疫情風險等級名單,陝西省對境外返陝未參保人員作出醫療費用原則上由患者個人負擔的決定。此外,安徽省出臺的《關於印發低風險地區社會公眾口罩使用指南的通知》,對非必須佩戴口罩的情形作出規定,也引發了輿論聚焦。

疫情防控面对面|北京小汤山医院启用应对输入疫情,多地领导带头下馆子救火餐饮业

圖:3月16日11時至3月17日11時地域熱度

二、重要輿情特徵

(一)境外疫情輸入風險疊加 北京小湯山醫院啟用引關注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擴散蔓延,北京作為重要的國際口岸,面臨境外疫情輸入的風險驟增。據財新網報道,北京市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地壇醫院連續兩週篩查從機場轉來的人員近千名,發現確診病例23人。僅3月14日一天就篩查207人。此前地壇醫院就已收治100多例北京本地感染者,這次海外多個國家疫情爆發,入境人員驟然增加,醫院的篩查與救治不斷承壓。另據微信公號“人民網”報道,為做好境外輸入人員疫情防控工作,盡力保證市民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北京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決定,16日起,啟用小湯山醫院,主要用於境外來(返)京人員中需篩查人員、疑似病例及輕型、普通型確診患者治療。

(二)美股第三次熔斷 疫情或將持續影響全球的經濟運行

“降息至0、推近5萬億量化寬鬆(QE)”,美聯儲剛下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並開啟7000億美元(近5萬億元人民幣)量化寬鬆計劃,但經歷了上週“黑色一星期”的美股卻依然“癱在地上”, 3月16日再次遭遇“黑色星期一”暴跌熔斷。這也是近8天來美股的第三次熔斷。微信公號“中國新聞網”報道稱,16日,不只美股暴跌,亞太股市也紛紛以暴跌收場,歐洲股市亦遭重挫。報道認為,目前看,美聯儲的舉措並沒獲得市場的認同。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朱超平分析,由於美國對疫情的防控還處在較早的階段,市場和美聯儲也缺乏足夠的信息來評估經濟受到的影響,此時利率下降至0,可能導致市場開始擔憂美聯儲還有多少“子彈”可以在未來使用。相較之前市場看好A股,3月16日,國內A股高開低走,下午更是急速下挫擴大跌幅。研究機構普遍認為,目前來看,全球資本市場波動較大,A股獨立行情較困難,不過韌性好於外圍市場,A股短期或繼續震盪。

(三)“一把手帶頭下館子” 有序復工復產還需靈活應對

近日,多地市黨政“一把手”帶頭下館子消費,以提振消費信心。3月9日,南京市委書記品嚐秦淮小吃鴨血粉絲湯;13日,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下館子”;16日,嘉興市委書記、市委常委、市政協主席到南門頭吃飯等。紅網認為,抗擊疫情與復產復工“兩手抓”,成為各地各部門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如何“戴著口罩抓發展”,是各級領導面臨的重大考題,處理失當,兼顧不周,要麼造成疫情捲土重來,要麼給社會經濟帶來重大負面影響。正義網評論稱,疫情發生以來,受損最大的行業,餐飲業算一個。為幫助餐飲機構渡過難關,鼓勵幹部帶頭消費支持企業,是面對具體困難時地方政府出的實招之一。東方網有評論文章認為,疫情防控不是死板教條、一刀切地執行,而應該有自己的主見,根據地區情況靈活操作。從這個角度上講,南京“市委書記下館子”具有啟示意義,特別是目前處在低風險一些地方,管理者們應當從中得到啟示和反思,不能讓復工復產復業停滯不前,輸在“最後一公里”。

(四)多地穩步復課 校園疫情防控不鬆懈

3月16日,貴州、新疆的高三初三等畢業班開始復課。3月23日,雲南省高三、初三年級也將開學。此前的3月9日,青海省部分高中、中職學校已開學。如何確保校園疫情安全防控是各界關心的重點。2月下旬,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出臺了《中小學校新冠肺炎防控技術方案》,方案針對中小學校開學前、開學後以及出現應急情況,提出25項技術要求。在防疫預案、物資保障供應、處置突發狀況等方面,據微信公號“人民網”報道,各地都出臺了不同的舉措來保障防疫安全。在平衡疫情防控與教育學時方面,教育部門正多措並舉,減少延遲開學造成的影響。報道稱,多位一線教師建議,開學後要一心一意抓復課,優化管理,提高教學效率。對於是否要壓縮暑假的問題,各地教育部門負責人表示應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五)妨害國境衛生檢疫罪的落實 考驗地方治理舉措的精細化

境外疫情輸入,已經成為當前疫情防控的最突出風險。3月16日,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海關總署等聯合發佈意見,明確將隱瞞疫情或者偽造、塗改檢疫單證等六種行為納入妨害國境衛生檢疫罪。微信公號“俠客島”文章稱,妨害國境衛生檢疫罪,意為“違反國境衛生檢疫規定,引起檢疫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違反國境衛生檢疫規定,是本罪的構成要件;引起檢疫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是本罪的結果要件。只要存在前述兩種行為的任何一種,則不論是使他人實際感染上了檢疫傳染病,還是未感染上、但具有造成檢疫傳染病傳播的較大的現實可能性,都可以此罪定罪量刑。微信公號“人民日報評論”稱,防控工作能否環環相扣、不留死角,考驗著地方治理的繡花功夫。唯有個人和各部門協同發力,築牢防控的銅牆鐵壁,才能不讓“一人漏網、一城防空”的事件再度發生。

(六)美國高校面臨“封校” 中國留學生“去留”面臨兩難境地

一些美國大學要“封校”了,這是過去幾天來中國留學生圈子最關注的新聞。據新華社消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不斷蔓延,美國已有上百所高校決定改為線上授課。一些美國高校措施更為嚴格,要求學生全部離校,甚至限期從學校宿舍中搬離。微信公號“新華國際頭條”報道稱,部分美國高校的“逐客令”對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的國際學生造成嚴重影響。不少國際學生在社交媒體上發佈自己的狀態,表示焦慮和茫然,無論搬離宿舍還是遠程授課,都有諸多現實問題需要解決。對於中國留學生的境遇,我駐美使館已經關注,並就如何應對提出建議。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也在日前表示,已經就中國留學生遇到的具體問題,與美國有關學校建立了聯繫。在國內輿論場,對於留學生該不該回國的問題也引發了爭議,@新浪財經發起調查#留學生該不該回國?#,截至17日10時已有18.58萬人參與,超過9.66萬人認為應該“視具體情況”,超過6.59萬人認為“不應該”,超過2.21萬人認為“應該”。

三、輿情趨勢與風險研判

(一)“硬核”防疫措施暴露安全隱患 基層治理謹防過猶不及

近日,一則“農婦騎三輪車撞上防疫卡點鋼絲繩後死亡”的消息,引起輿論關注。自疫情發生以來,在一些農村地區,“鋼絲繩卡點”“挖溝毀路”等“攔路手段”不一而足。紅星新聞報道稱,河北衡水市景縣龍華鎮嶽王莊村的農民王某,3月12日11時30分許,在騎電動三輪車經過當地的孫德廂村時,橫在路口的一根鋼絲繩將她攔下,並導致她死亡。微信公號“新京報”文章稱,乍看起來,悲劇起因似乎是防疫卡點用錯了阻攔物。但即便封村手段沒有明確規定,也該避免用拉鋼絲繩這類危險係數較高的辦法。文章認為,對於違反“一斷三不斷”原則、存在明顯安全隱患的防疫“土辦法”,也是時候進行清理了。疫情防控,是基層的治理能力的試金石。此次“防疫卡點致人死亡”的事件,也檢驗出一些過度防控手段的危害。

(二)疫情防控與文學藝術創作 兒童教育重在“走心”

據微信公號“新京報”報道,少兒歌曲《方艙醫院真神奇》近日引起輿論風波。有網友稱聽著難受、看著辣眼睛。歌曲主創蔣軍榮稱,網友未理解他們的創作初衷。蔣軍榮承認,唱歌孩子的妝容和表演有些地方沒處理好,但這首歌本身就是為了傳達樂觀主義精神,不要把苦難塞給孩子。微信公號“新京報評論”文章認為,藝術創作不能為了高於生活而脫離生活,文藝作品的創作應該建立在正視“疫情帶來的傷痛”這一基礎之上,去記錄那些“有血有肉”的形象,而不是像“方艙醫院真神奇”這般缺乏共情的虛美。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目前,我國防控疫情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接下來會有更多作家、藝術工作者創造有關疫情防控的文學藝術作品,疫情防控內容也會編進學校教材中。怎麼創作出經典的作品,教育、薰陶學生們形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關鍵在於“走心”。

(三)警惕汙名化報道後續的次生影響

3月11日,河南省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例。12日晚,部分新媒體出現一組數據稱郭某某密切接觸達39373人,並因此給郭某冠上“毒王”的稱號。緊接著,一篇篇“鄭州‘毒王’”“禍害萬人”“一個人坑了一個省”的文章在網絡平臺流傳開去。微信公號“傳媒茶話會”文章表示,事實並非如此。河南省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1日關於郭某某的正式通報顯示,截至3月11日12時,經流調初步判定密切接觸者24人。一些新媒體稿件中將原通報中全省累計追蹤到的39373名密切接觸者,通過消除分段、將句號改成逗號的方式,將全省的密切接觸者變成了郭某某的密切接觸者。在微博上,有網友說:“稱一個人為毒王和稱武漢為新冠肺炎有什麼區別?”文章表示,儘管這些標籤中也有“美名”,但更多的還是“汙名”,而這種“汙名”正在讓新聞中的當事人甚至當事人所代表的群體承受更多的壓力、歧視與偏見。

(四)特殊辦法的實際應用成效也應納入政策出臺預期效果評估

3月14日,一湖北籍男子在前往廣西南寧途中,發現桂林永福服務區公廁有兩個位置貼有“湖北籍廁位”標誌,在停車區域還專門劃分了湖北籍停車區。對此,永福衛健委回應稱,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措施,這是特殊時期採取的特殊處理辦法,只是防治,沒有權利實行人員管控。微信公號“新京報”報道稱,如果將審察視野擴大到整個輿論場,打著防疫名義的地域歧視現象頻現。平心而論,病毒面前人人平等,沒有任何人可以免於病毒的威脅。正因如此,作為疫情下的共同體,才更應該互相理解、互相守望,用溫柔相待和人文關懷,去化解因防疫而產生的社交屏蔽與信任危機。《中山日報》評論稱,對這樣的事情,不妨理性看待,沒有必要妄自菲薄,更沒必要上綱上線。但是不管是政策、舉措還是辦法,都應該有實際效果才行。既然有些措施既沒有效果,還容易引發爭議,那麼就該考慮一下是不是有必要使用這樣的辦法了。

融媒體觀察

1.關注民生需求,構建信息服務渠道

疫情期間,從各類縣級融媒體獲取各類民生信息,成為老百姓的共識,各融媒體中心緊貼群眾需求,圍繞醫療物資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等民生信息,提供了豐富的民生信息。如浙江台州玉環市組織記者到當地大型超市、農貿市場實地採訪,提供當地市場物資充沛、價格平穩、供應服務點等有效訊息,打消群眾的恐慌情緒。此外,很多融媒體中心還及時播報口罩申領的地址和方法,如湖州安吉縣緊急研發口罩預購程序,避免線下人員大量集聚。與此同時,各地通過聯通政府“12345”熱線、開設問政欄目等多種方式,推動融媒體中心建設與基層治理創新有機結合,架設起幹群溝通橋樑。如嘉興海寧市統籌融媒體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資源,在“大潮APP”客戶端上建成文明實踐雲平臺,發動12.8萬名文明實踐志願者、562個志願服務團隊,加入到阻擊疫情阻擊戰,實現了線上發動和線下服務有機結合。

2.打通防疫復工“微血管”,便利公眾深度廣泛參與

光明網評論聚焦疫情下的融媒體,其中指出,融媒體便利公眾深度廣泛參與。在新的傳播技術引領下,基層群眾參與表達、匯聚力量的熱情高漲。僅以春耕復工為例,多地融媒體中心編輯記者包片聯繫鄉鎮,復工復產人群打破通訊員限制,村組幹部、普通群眾都可以向融媒體中心以供稿的形式反應實際情況。每個人都是信息的發佈源和接收點,大量基層鮮活的素材被挖掘出整理好,產生了很好的傳播效果。大至一個地區的積壓農產品如何銷售、小至一張回城務工的車票如何購買,民有所呼、政有所應。大量困囿老百姓復工復產的實際問題得到了迅速有效的解決,打通了信息收集與反饋的“任督二脈”,這種正能量的示範傳播效應值得關注。文章指出,融媒體的優勢,不僅在於一地一事的宣傳覆蓋和迅速響應,更在於多地聯動、打通上下游生產關係的資源共享最大化。尤其在當前疫情防控需要全國統籌“一盤棋”的關鍵時刻,更具積極意義。

編輯|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研究員 曲曉程

(後臺留言,可獲取pdf全文版;歡迎訂閱新媒體智庫報告每日資訊!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聲明|本公號內容允許轉載,但需註明作者及出處,且未經許可不得擅自改動,違者必究。本公號所刊發文章,非官方聲明為本機構原創作品的,皆屬文章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號及人民網新媒體智庫的觀點和立場。

新媒體智庫athinktank

人民網新媒體智庫,依託人民網和人民在線重點打造的高端互聯網智庫,主要從事互聯網大數據與國家治理重大課題調研、輿論環境風險評估、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政務輿情回應績效評估、政務新媒體指數、企業品牌影響力指數、媒體融合與新媒體傳播等領域研究。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定期推出智庫報告、內參讀物,發佈藍皮書和學術著作,舉辦高端智庫論壇,入圍“中國智庫索引”(CTTI)首批來源智庫(2017-2018),榮獲由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頒發的2018中國智庫資政建言“國策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