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物價會飛漲嗎?


疫情過後,物價會飛漲嗎?


疫情過後,物價會飛漲嗎?


疫情過後,物價會飛漲嗎?

不吃豬肉,不吃菜,我感覺物價沒上漲。


本期內容提要


3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2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5.2%,連續兩月「破5」。


疫情過後,物價會飛漲嗎?新的一輪通貨膨脹又要來了嗎?


正文約1400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疫情過後,物價會飛漲嗎?


1


首先釐清概念。物價上漲跟通貨膨脹雖然密切相關,但畢竟不是一回事(點擊閱讀《 》)。


貨幣學派代表人物弗裡德曼認為,「通貨膨脹是引起物價長期普遍上漲的一種貨幣現象」。即市場上的貨幣量發行增多,在一定時期內會引起物價普遍上漲。


關鍵點,一在長期,二在普遍。


而我們通常所說的「物價上漲」,指的是短期內具體商品價格的上漲。因此它們之間的關係準確描述是:


通貨膨脹必然引起物價上漲,但物價上漲卻未必是通貨膨脹。


疫情過後,物價會飛漲嗎?


2


先說物價。誰拉高了一、二月份的物價?去年是「二師兄」和水果,今年是「二師兄」和鮮菜。


合併同類項——又是二師兄!


豬肉同比135.2%,鮮菜10.9%,兩者共拉動CPI同比3.52%,對CPI同比貢獻率達67.7%,是拉高CPI同比的主力。


疫情過後,物價會飛漲嗎?

為啥食品價格持續上漲?國家統計局城市司司長趙茂宏分析了幾種原因:


交通運輸管控措施以及人力短缺,造成物資配送難度加大,成本有所上升;

部分企業和市場延期開工開市,一些產品生產和供給受到影響;

有的居民出現囤購行為,也助推價格上漲。


那麼接下來物價會繼續上漲嗎?


隨著國內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農產品加快生產保供應,一刀切的封路、封城逐步解除,交通物流除湖北外恢復正常,蔬菜等農產品價格會逐步回落。


至於「二師兄」可能還要傲嬌一會兒。有做農業的朋友說,現在政策對補欄的支持力度很大,還有高利潤預期加持,預計在6月份豬肉產量跟上價格就會回落。


只要疫情不出現反覆或者再有什麼大的自然災害,全年物價水平大概率會走出一個「前高後低」的曲線,在三季度掉頭往下。


疫情過後,物價會飛漲嗎?


3


物價上漲未必是通貨膨脹,也有可能是通貨緊縮。比如拿掉豬肉在CPI中的拉動因素,CPI就會低於3%。還有一個指標,也顯示經濟狀況並不樂觀:PPI(生產價格指數)。


2月份,PPI同比增速由上月的0.1%轉為-0.4%,環比從上月的持平轉為-0.5%,PPI同比和環比,雙雙跌入負值。


疫情過後,物價會飛漲嗎?


其實從國家刺激經濟的政策,就可以推斷之前我們到底處於什麼狀態——通縮。要知道央媽年初放水的時候,疫情並沒公佈。


或者當時有爭議,後來也沒有了:疫情來了,整個國家按下了「暫停鍵」。從經濟表現來說,市場停頓、工廠停工、需求萎縮、收入下降……跟一場通貨緊縮沒什麼區別。


這之後,順理成章繼續放水、降息、降準、降低稅費,實行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積極的財政政策,上馬新基建,既可以視為是修補疫情影響,也可以視為對通縮的刺激政策。


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雷格曼就主張,用「有管理的通貨膨脹」政策來治理通貨緊縮。


疫情過後,物價會飛漲嗎?


疫情過後,物價會飛漲嗎?


4


我關心的是,接下來會怎樣?


有可能是在全球通縮的背景下,中國走出一個獨立的行情。


為什麼這麼說?中國的疫情倒是控制住了,海外疫情蔓延了。


正如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所說,我們預測到了開始,卻沒有預測到結果。一開始以為中國控制住,世界會沒事,現在發現中國控制住了,世界出事了。


按現在的節奏,海外市場的需求會逐步萎縮,很多國家的經濟必然也會萎縮。全球經濟面臨停擺的可能性。


原先我們擔心中國會被排斥在全球產業鏈之外,現在不用擔心了——全球產業鏈都斷了。


是不是很黑色幽默?


原先我們擔心中國受疫情影響全年保增長很難,沒想到發達國家更難,疫情讓它們的經濟低速增長雪上加霜。


是不是也很黑色幽默?


雖說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沒有哪個經濟體可以獨善其身,可鑑於中國人口眾多、內需龐大,我們還是希望如疫情一樣,中國走出一個跟全球市場不一樣的獨立行情。


這讓我們對下一階段的中國經濟,反而充滿期待。


疫情過後,物價會飛漲嗎?


【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