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的思考:大勢所趨,我們如何處理人與AI的關係?

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給了我們許多嶄新甚至狂野的想象。我們想的不是“機器何時會超過人類”,而是“如何能與機器更好的合作”。

21世紀的前兩個十年裡,在大規模GPU服務器並行計算、大數據、深度學習算法和類腦芯片等技術的推動下,人類社會相繼迎來了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

疫情期間的思考:大勢所趨,我們如何處理人與AI的關係?


新一輪的生產革命席捲而來,人工智能是技術變革的核心引擎。各個行業、國家、地區都把它視為無比閃耀的機會。


2020年,AI它不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尖端技術,人們也不再有對AI剛落地的惶恐。現在沒人把它當作“門外的野蠻漢“,各行各業對人工智能的應用都展現它的優越性。

疫情期間的思考:大勢所趨,我們如何處理人與AI的關係?


以媒體行業為例,人工智能究竟帶給媒體多大的發展空間?


為了滿足人們對信息內容多樣、獨特的口味需求,大數據分析在這裡起到關鍵的作用。將平臺用戶形成用戶畫像,根據你的習慣、愛好為你推薦你所喜歡的東西。這也就是為什麼你總對抖音戀戀不捨的原因。

疫情期間的思考:大勢所趨,我們如何處理人與AI的關係?


5G時代的到來同時給傳統媒體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人才大量流失。利用人工智能,補充傳統生產力量,減少人工成本。同時人工智能建立起 一對一模型,還可以幫助媒體實現”摺疊新聞“,讓媒介從靜態變為動態,給人以選擇性和自主性。

疫情期間的思考:大勢所趨,我們如何處理人與AI的關係?

同時也在這次疫情中大顯身手,數據統計確診數、疑似數、死亡數、治癒數。將疫情的數據實時呈現,AI就是走進了時代!


人工智能的發展必定會帶來行業的洗牌,所有人都要對自己進行新的角色定位 ,思考自己的價值和意義,人工智能不能替代人,但可替代的是重複的工作 。

疫情期間的思考:大勢所趨,我們如何處理人與AI的關係?

機器、平臺、人群,我們會全員邁向數字化未來,絕大部分人將擺脫簡單的機械勞動,將思想和創意發揮到極致。AI是簡化勞動的工具,不是簡化思想的工具,時間留下的人永遠有思想、有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