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特殊群體如精神患者如何做好家庭護理?

疫情期間,特殊群體如精神患者如何做好家庭護理?

大二學生小格掙扎著從噩夢中醒來,昏睡了一整天的她正準備吃今天的第一餐飯。這不是她第一次作息顛倒,整個寒假,她一直活在夜裡。2019年12月,19歲的小格去精神科複診,確診為重度抑鬱,開始按照醫囑每日服一次藥。


“如果我能得肺炎就好了。”


一條疫情感染的新聞,就會讓抑鬱症患者產生了強烈的“倖存者內疚”心理,甚至對厭世的他們而言,因為新冠肺炎而死,相比自殺而言,也是一種體面的方式。


整個抑鬱症患者群體,在關於疫情的信息環境影響下,一次次地重建內心。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了億萬老百姓的心,尤其是一些家庭特殊成員如有患精神疾病患者,他們更顯得脆弱。家庭是他們獲得力量的重要動力。


疫情期間,特殊群體如精神患者如何做好家庭護理?


家庭是患者獲得力量與動力的直接因素,家庭若能給予全面細緻的家庭護理,可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創傷,更好更快的幫助他們振作起來。


家人可給精神疾病患者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環境,避免患病產生緊張與焦慮的情緒。


在小事上不要和患病成員發生爭執,儘量多陪伴他們,與其交談,給予更多的關心,尊重並理解精神疾病患者,鼓勵他們自己處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樹立康復信心。


疫情期間,特殊群體如精神患者如何做好家庭護理?

具體還可以做到的是:


1飲食方面

督促患者成員定時定量進餐,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營養和熱量,既要防止進食不足,又要防止吃得過多,因為有些精神藥物會引起食慾增強。


2睡眠方面

儘量為患者成員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如需要安靜、避免強光及噪音,同時要合理安排休息時間,白天儘量多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午休時間不要太長,睡前避免飲用濃茶、咖啡及進食刺激性食物


疫情期間,特殊群體如精神患者如何做好家庭護理?

3個人衛生方面

部分發病患者的生活能力有所下降或缺損,家屬們應該協助患者成員整理儀容,如沐浴、洗衣、理髮、美容等,從而有助於保持患者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感


4服藥護理

1. 家屬們要經常瞭解患者成員的病情、身體狀況及不良反應,及時和醫生聯繫,如發現病情加重跡象,要及時送醫診治。


2. 精神疾病患者一般思想不集中,也不會記得按時服藥。家屬要遵醫囑按時按量督促患者成員服藥。同時要妥善保管好藥物,不能讓患者自取自服。


3. 服藥時間最好在飯後半小時左右,安眠類藥物要在患者臨睡前服用,每次服藥時家屬應仔細觀察病人是否服下,必要時檢查舌下是否存有藥物。


4. 已到服藥時間但患者仍在熟睡,可向後推遲一小時左右,喚醒患者後稍停片刻再讓病人服藥。


5. 對拒絕服藥的患者,要耐心說服、勸導,以取得合作,必要時可與醫生聯繫。


6. 服藥期間應定期陪同患者按要求檢查血常規、肝功能及心電圖等。


疫情期間,特殊群體如精神患者如何做好家庭護理?


5心理護理

1. 日常與患者成員交流時,講話語速要緩慢、平和,說話內容要簡明。如需要向患者提問題或吩咐做事時,每次最好只說一件事。如一下子說了好幾件事會使他無所適從。


2. 日常與患者成員相處時,要用語言與行動來表現家庭其他成員對他的關懷和摯愛,有時可談談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儘量多創造愉快的氣氛。


3. 不管患者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微小的進步,都應加以鼓勵,藉此重建患者成員的自尊和自信,儘量避免抱怨和責備


4. 在與患者成員相處時,患者如有脫離現實的想法,家屬們儘量不要試圖去說服他,更不要與他爭辯或嘲笑,這樣做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招致麻煩。


5. 家屬們要多陪伴患者成員,培養他更多的興趣愛好,適當的為患者成員提供社交的機會,並鼓勵他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6. 在與患者成員溝通協商的基礎上,為患者制定一個生活日程表。


精神疾病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單純的藥物治療往往效果不佳,採取心理、社會、家庭及藥物等多種治療方法,才能促進患者社會功能的改善。


家屬作為與患者最親近的人,需要逐步適應自己的新角色,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