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古代沒有肺炎這一病名,那怎麼治療

中醫古代沒有肺炎這一病名,但類似病症是有的,如發熱、咳嗽等,中醫治療肺炎不是用一方一藥,而是根據不同時期出現的不同症狀來用藥。


用一方一藥治不好肺炎。


有的雜誌報道用某方藥治療肺炎療效云云,其主導思想仍是抗生素治療框框,其方法值得商榷。


肺炎是急性病,正氣與邪氣相爭劇烈,症狀變化多端,適應治療的方藥也就多變,臨床常見的方證如下:


胡希恕:古代沒有肺炎這一病名,那怎麼治療


1.麻黃湯方證


初起症狀很像感冒,主證:發熱,胸悶氣粗,惡寒,無汗,頭項強痛,身痛,口中和,舌苔薄白,脈浮緊。


此時病屬太陽表實證,治以發汗解表。


方藥:麻黃三錢,桂枝二錢,杏仁三錢,炙甘草一錢。


麻黃為一有力的發汗藥,佐以桂枝更宜致汗。


杏仁配麻黃辛溫發汗定喘。


甘草緩急益中和胃,故治肺炎屬太陽病表實無汗身痛而喘悶者。


本方證出現很短暫,但能抓住這個方證時機及時用藥,可有利於退燒,縮短肺炎病程。


應該說明的是,這裡所說麻黃為一有力的發汗藥,是與其他藥相對而言,實際發汗力並不大。


即使與桂枝、杏仁同用也不出多大汗。


這一點在麻黃湯煎服法說明可看出,即“溫服,服藥後蓋棉被取微似汗”。


一些人因對麻黃功能的誤解,而不敢正確用其藥,更不敢用麻黃湯治療肺炎,甚是遺憾。


胡希恕:古代沒有肺炎這一病名,那怎麼治療


2.大青龍湯方證


證見:發熱惡寒,身痛身重,無汗出而煩躁,舌苔白,脈浮緊。


方藥:麻黃六錢,桂枝二錢,杏仁二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炙甘草二錢,生石膏一兩半~四兩。


此方證比較多見,可見於發病的第一天及一週內,甚至一週後。


此方證的特點是外寒夾飲的太陽表證與陽熱盛的陽明裡證同時並見,故治療時發汗、清熱並舉。


當裡熱重時重用生石膏。


胡希恕:古代沒有肺炎這一病名,那怎麼治療


3.小柴胡加生石膏湯方證


主證:寒熱往來,口苦咽乾,胸脅苦滿,或納差惡心,咳嗽胸疼,舌苔白膩或黃,脈弦細數。


方藥:柴胡八錢,黨參三錢,黃芩三錢,炙甘草三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半夏四錢,生石膏一兩半~四兩。


此方證多見於肺炎二~三天至一週左右,多呈現三陽合病之證,故治療重在和解少陽兼以清陽明。


針對寒熱往來,用大劑柴胡為主藥,佐以黃芩除熱止煩,無疑是和解少陽的要藥。


但《傷寒論》六經辨證理論告訴我們,病之所以傳入少陽,主要是胃氣失振、氣血內缺,補中滋液,增強胃氣,也是祛邪的要著。


故本方中用人參(黨參)、大棗、甘草、生薑、半夏溫中健胃。


胡希恕:古代沒有肺炎這一病名,那怎麼治療


徐靈胎謂“小柴胡湯之妙在人參”,確是見道之語。


若咳嗽胸疼明顯者,加桔梗、杏仁。若口渴、心煩明顯者,加竹葉、麥門冬,或改用竹葉石膏湯加減。


4.大柴胡加生石膏湯方證


主證:寒熱往來,口苦煩躁,咽乾口渴,胸脅苦滿,心下痞硬拒按,大便乾燥,舌苔黃,舌質紅,脈弦數。


方藥:柴胡八錢,黃芩三錢,生薑三錢,大黃二錢,白芍三錢,大棗四枚,半夏四錢,枳實四錢,生石膏一兩半~四兩。


此方證多見於肺炎三~四天,更多見於強行發汗而熱不退者。


與前方相比,同是三陽合病,此是陽明裡實熱明顯者。


病初傳少陽,勢須人參、生薑、甘草等補中益氣,既防邪侵入裡,又助正祛邪於外。


但已並於陽明,則須大黃兼攻裡,人參之補,甘草之緩反非所宜,故去之。又因裡熱明顯而再加生石膏。


若再見口渴甚者,可更加麥門冬、乾地黃。若大便秘結甚者,加芒硝四錢沖服。


胡希恕:古代沒有肺炎這一病名,那怎麼治療


5.大承氣湯方證


主證:潮熱汗出,身痛,身重,不惡寒,腹脹滿,短氣,喘息,大便秘結,腹痛拒按,煩躁口渴,晝夜思睡,甚則神昏譫語,舌苔白厚乾燥或黃褐,舌質紅,脈沉弦滑數。


方藥:大黃四錢,厚朴六錢,枳實三錢,芒硝六錢(分兩煎)。


本方證多見於肺炎二~三日後,此為陽明裡實熱證,老年人更為多見。


肺炎呈現本方證,實熱己達一定程度,又非此方不能救治。


故當遇本方證時千萬不能遲疑,要當機立斷處方用藥,要知不當用而用和當用而不用,均足以誤人性命。


關鍵所在須辨清方證。


應該說明的是,以上所列是肺炎常見的方證,因人體質的不同和感邪的不同,肺炎在各個時期的症狀也就不同,所見方證也就很多。


不但可見到麻杏石甘湯、白虎湯、桂枝加厚朴杏子湯、射干麻黃湯等三陽方證,而且還可見到麻黃附子細辛湯、理中湯、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等三陰方證。


臨床實踐中必須心中有數,對肺炎患者出現的各種方證,能及時適證用藥,才能真正做到用中藥治好肺炎。


胡希恕:古代沒有肺炎這一病名,那怎麼治療

胡希恕:古代沒有肺炎這一病名,那怎麼治療

本文摘自《微信號——守正學堂》,旨在傳播中醫經方傳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