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何會相信"群體免疫"?

沒有足球,沒有體育,過去的這個週末,世界體壇一片寂靜,英超也未能例外。

目前已有6支英超球隊因新冠疫情遭遇集體隔離,醞釀已久的首屆英超名人堂活動也隨即推遲。

英國為何會相信

BBC在原本屬於王牌足球節目《比賽日》(Match of the Day)的時間段,重放了一集情景喜劇《布朗夫人的兒子們》。但布朗家族成員間的幽默溫情,並不能掩蓋英國疫情不容樂觀的事實。

如此情況下,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堅稱英國不會採取遏制策略,而是寄望於“群體免疫”度過難關。此言一出,引發爭議無數。

一種激烈的觀點認為,2020年的英國是在重複14世紀,歐洲對抗“黑死病”時的落後策略,可見英國仍然活在過去。

事實上,對大部分在英國生活的外國人而言,英國在某種意義上,的確活在過去。這裡的建築和道路,與幾百年前幾乎沒有太大差別。假如伊薩克-牛頓明天突然在劍橋的三一學院復活,他老人家甚至都不會迷路。

英國為何會相信

4年前去世的英國國寶級搖滾歌手大衛-鮑耶曾調侃道:以前人們還會關心哲學,思考這個國家的現在和未來,但現在人們對一切都漠不關心,只在乎電視上那些高聳的胸脯和堅挺的下體。我們到底怎麼了?

事實上,這樣的現象在英國社會已經存在上百年。

英國人還善於自我安慰,“群體免疫論”拋出後的第二天,就有人堅信鮑里斯-約翰遜的做法是近乎無情的科學理性。而事實是,無協議脫歐協議的代價來得如此之快:食物、藥品和淡水,真的開始缺貨。

同樣的情況在近幾年的文化市場上早已顯現:明明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經歷至暗時刻、損失慘重,卻也被重新塑造成了大英帝國的輝煌時刻。關鍵是,大部分人真信,不僅為相關電影買單,還在圖書市場貢獻了不少錢。

為什麼這種搞笑的場景會頻頻上演?愛爾蘭左翼作家芬坦-奧圖爾認為:“這個國家有一種自滿情緒,並深深地與英國例外論捆綁在一起。其症狀表現為‘這破事兒會發生在別人身上,但絕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這是一種可悲的盲目。因為即便在新冠疫情大規模爆發後,“英國例外論”仍舊到處蔓延。

英國為何會相信

依舊熱鬧的英國街頭

英國為何會相信

英國數千人擠爆演唱會&大部分人不戴口罩,《郵報》無奈:他們在想什麼。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就在“群體免疫論”拋出的第二天,英國作家湯姆-瓦特發表了一則趣聞:在他居住的西南小鎮切爾滕納姆,一名富商的老婆和一個普通家庭主婦,因搶奪所剩無幾的幾卷衛生紙,在超市裡大打出手。

事實證明這一次,再將糟糕的事情推卸到窮人身上的做法,已經失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