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多年技術蓄勢出兵戰“疫” 催化“新基建”戰略部署

近期舉行的中央高層會議多次聚焦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我國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的重大戰略部署。京東集團堅決支持新基建戰略部署,也將在未來更加積極地開放資源、加大投入、聚焦研發,將自身戰略全面融入到新基建總體部署中來。

作為一家“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京東集團已構建起以人工智能(AI)、大數據(BigData)、雲(Cloud)、物聯網設備(Device)及前沿探索(Exploration)的“ABCDE”技術戰略,“ABCDE”深度融合,將更加體系化地推動京東的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融入國家在新基建的總體部署。

前幾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整版文章,介紹了中國中國加快“新基建”和進度和意義,其中特別點贊京東新基建,稱智能物流和水電氣一樣成為城市“基礎設施”。京東推進新基建發展在疫情期間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京東零售CEO徐雷在之前的媒體採訪中也說道:自疫情防控初期,京東集團就聯動平臺自身資源,組織力量全面支持和響應國家號召,充分發揮在物流、零售、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優勢,22萬名員工全力投入,保障春節供給,與社會各界一起抗擊疫情。

京東多年技術蓄勢出兵戰“疫” 催化“新基建”戰略部署

京東物流運輸車隊

筆者將京東打贏這場阻擊戰的 “必殺技”總結了一下,簡單說就是三點:供應鏈整合能力、技術開發和賦能能力以及人員靈活、高效的執行能力。

這其中,人定勝天。京東22萬員工全部為享受五險一金的合同工,集團和區域之間、協同體系之間都有著成熟的、精細到極致的管理模式。這次抗擊疫情,從決策到部署到執行體現的是京東的日常,這才是最難的,也是其他“僱傭兵”企業難以複製的。

必須24小時內完成的緊急任務

京東從1月21日開始,就進入了緊急狀態,物流、健康、技術、採銷、客服、職能體系等等幾乎所有部門都在第一時間參與進來,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進行重大事項決策與整體部署,還有針對具體事務的專項小組。

比如在穩定商業秩序、嚴禁平臺商家哄抬物價方面,京東零售成立了由平臺生態、各事業群和技術部門組成的專項小組,以系統+人工的形式持續開展商品價格的監控與治理。

再比如從物資專項小組快速成立到前線快速決策,再到一線倉儲員工、貨車司機、快遞小哥的充分執行,“戰”在一線的京東物流員工是此次應急物資籌集、協調、運輸、分發的最核心優勢。在疫情爆發後,京東物流華中區域公司的全部管理層都主動放棄了休假,一些一線員工則放棄了倒休。

同時,京東在歷次公益援助中積累了較為成熟的制度體系和豐富的經驗,劉強東很早就在京東內部制定了一項規定:全國任何地方發生災難,京東臨近庫房的管理者都無需彙報,即有權捐出庫房裡災區所需要的物資。這些制度和經驗幫助京東在這次疫情中為國家、社會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京東多年技術蓄勢出兵戰“疫” 催化“新基建”戰略部署

京東智能疫情溫感篩查系統

對於京東技術人來說,他們的“戰役”線上,急需在短時間內打造線上的“數字化防線”。

2月10日下午6時,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緊急召集京東等互聯網公司團隊,提出開發生活必需品政府儲備調控數據上報系統需求,要求該系統在24小時內上線。京東雲與AI事業部IDC與基礎運維部DC研發組周健博士帶領研發團隊連夜奔赴北京市發展改革委,溝通需求、即刻開發;深夜指揮、團隊作戰、敏捷開發。第二日下午6時,正式上線智豆數據上報系統(市長數據看板子系統),解決了用戶的燃眉之急,並獲得用戶高度認可。

隨著用戶需求的不斷深挖,智豆數據上報系統功能不斷迭代,2月14日,完成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彙總系統;2月18日,完成北京市14個區的區商務局數據上報系統;2月25日,完成北京市承儲企業的數據上報職能。該系統的上線部署,解決了此前北京市各區生活保障品承儲企業數據上報不全、統計不準、信息延遲、無法決策等問題。

跟周健博士的團隊成員一樣,京東城市智能解決方案部的張楠1個多月前就協助政府進行疫情防控工作,他不僅需要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同時還要不斷往返政府單位按照需求提供及時的技術支持,來幫助他們進行重點人群的軌跡分析,基本上是不分晝夜的總結、建立分析模型。在近20個日夜的努力之下,最終建成了“高危人群疫情態勢感知系統”助力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隨後張楠又協助四川、遼寧、內蒙、南京和宿遷等十餘個省市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

收件人為“天使”的包裹

除了技術人員,疫情期間其它崗位京東人的努力也得到了廣泛認可。

在人民日報《勇往直前——4位快遞小哥的戰“疫”故事》文章中,既是站長又是快遞員的錢冉昊受到很多人關注。

45歲的錢冉昊,是京東物流武漢將軍營業部站長。金銀潭醫院是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錢冉昊決定自己去送貨。無間斷送貨一個月包裹,錢冉昊發現,單量最多的是來自各地的愛心人士、愛心組織捐贈的物資。“有口罩、消毒液、方便麵、牛奶等各種各樣的物資。收件人大多都是‘盲投’,也就是沒有寫明具體的收件人,只讓我們轉交給醫護人員。”有些訂單由於收件人電話號碼是空號,錢冉昊只得打給寄件人,寄件人會說:“幫我轉交給需要的人就行,你們快遞小哥也辛苦了,你們也留一點吧。”

京東多年技術蓄勢出兵戰“疫” 催化“新基建”戰略部署

京東快遞小哥疫情期間堅持工作

“醫護人員比我更需要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手套這些防護物資,而且公司也給站點配發了充足的防護用品。”錢冉昊將包裹全送給了醫院,“我覺得做什麼工作就要對得起自己的崗位,就像醫生護士要治病救人,包裹沒送完我不敢停下。市民網購的這些防護用品、生活物資都等著用,總得有人送。”錢冉昊說。

這是等著救急的,我不敢休息

從疫情爆發以來,為最大化保證線上線下的口罩供應,京東健康的口罩品類採銷團隊整個春節全員無休。負責口罩採銷的京東健康員工吳穎,原計劃1月19日回老家過年,為了完成緊急增加的口罩備貨量,火車票一改再改,最終放棄回家,全身心投入防疫工作。“這都是等著救急的,我不敢休息。” 吳穎說。

未能回家團聚換來的是口罩的供應保障。1月20日凌晨,吳穎聯動多家口罩品牌廠商緊急擬出供應方案,並動員品牌廠商連夜加班生產;同時,緊急協調調度五輛9米6大型運輸車,從品牌工廠直接接貨,保障防疫物資以最高效率支援武漢,最終實現100萬隻口罩醫療捐贈物資順利送往武漢協和醫院等醫療機構,並在疫情期間累計保障口罩供應超5000萬隻,保障了一線抗疫人員和廣大消費者的口罩需求。

京東多年技術蓄勢出兵戰“疫” 催化“新基建”戰略部署

京東健康醫生為患者在線問診

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都體現出加快推進產業高端化發展的大趨勢。京東通過智能物流和數字化供應鏈的優勢,成為消費者的安心後援,而22萬京東人更是眾人拾柴,助燃“新基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