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是什麼病的徵兆?

仁愛堂客服


我是重慶三博江陵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蔡璞,歡迎關注。


手抖在醫學上叫震顫,影響手抖的原因很多。與年齡、家族史、自身身體情況、外界因素等有關。

第一、常見的有生理性手抖,多見於緊張、恐懼、激動、疲勞、壓力過大、過多攝入咖啡因或飲酒等情況下產生的症狀。第二、由於某種疾病引起的震顫,包括特發性震顫、帕金森病、老年痴呆中晚期引起的震顫,或者肝病導致的撲翼樣震顫、或酒精中毒導致的姿勢性震顫、或者腦部病變引起的震顫、或者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服用某些藥物等。對於是由哪種疾病引起的震顫,這需要到醫院做相關檢查,進行診斷治療。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


神經外科蔡璞


雙手是我們身體最靈活的器官,我們執行一切精細操作都離不開它,如果出現手抖,那無論對生理、心理都是巨大的創傷,同時還可能預示著一些不好的疾病,應引起必要的重視。

如果你見過帕金森病人,那你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忘記手抖這種症狀。我們常說的手抖在醫學術語上叫震顫,是指主動肌肉與拮抗肌交替收縮引起的人體某一部位有節律的震盪運動。它是人體不自主運動的主要表現之一,其節律性是與其他不隨意運動的區別。

如果手出現震顫,可能預示著一些上面什麼疾病呢?

由於這個問題專業性比較強,為了便於大家弄清這個問題,依據震顫產生的病因不同將其分為生理性、功能性和病理性三類。通過一張表格簡單地列舉了這幾類震顫的特點和可能見於的情況,則就能夠更加直觀地瞭解震顫。從上面這張圖中我們可以得出:出現生理性震顫和功能性震顫時並不預示著什麼疾病。

在非疾病導致的震顫中,我們最常見的應該就是生理性震顫了。家裡有老年人的話,應該也能看到他們的手在拾取東西時會發出細微的震顫,這是因為年齡的增加和生理機能的退化導致的。

對於強生理性震顫也極為普遍。如考試前的焦慮和被驚嚇後導致的震顫應該每個人都有體驗過。接下來,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是病理性震顫裡的靜止震顫與動作性震顫。

1.靜止性震顫

顧名思義就是在安靜或肌肉鬆弛的情況下出現的震顫,具有下例特徵:

  • 出現時間:安靜時出現,活動時減輕,睡眠時消失。
  • 手部表現:有節律的抖動,每秒4~6次,呈“搓藥丸樣”。

  • 嚴重時可發生於頭、下頜、下肢等部位。

如果出現這種類型的震顫,則預示著患有帕金森病,下圖即為帕金森病患者震顫最典型的表現:

2.動作性震顫

與靜止性震顫不同,這類震顫的發生與動作相關,其又可以分為姿勢性震顫與運動性震顫。

①姿勢性震顫:表現為運動時不出現,肢體和軀幹主動保持在某種姿勢時出現。如果出現這種類型的震顫,則預示著可能出現下例疾病:

  • 特發性震顫

  • 慢性乙醇中毒

  • 肝性腦病

  • 肝豆狀核變性

這幾種震顫大家比較熟悉的可能就是慢性乙醇中毒出現的戒斷綜合徵,即長期飲酒的患者突然戒酒時出現的雙手顫抖。


②運動性震顫:表現為當肢體有目的地接近某個目標時,在運動過程中出現的震顫,越接近目標震顫越明顯。如果出現這種類型的震顫,則預示著可能出現下例疾病:

  • 小腦病變

  • 丘腦病變

  • 紅核病變


震顫性疾病一般隱匿起病,進展緩慢,而且大多類型還具有一定的家族史,因此若發現雙手檢查出現不及時的發抖一定要及時就診。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點個贊或者關注都是極大的鼓勵!


普外三角針


在臨床工作中,手抖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症狀,有很多朋友對於手抖都比較害怕,這主要是因為,我們沒有科學的認識這個症狀,如果大家科學的認識了這種症狀,就不會害怕。那麼哪些疾病患者情況能夠引起手抖呢?今天張大夫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下這裡麵包含的知識。


首先,最常見的是一些生理狀態下出現的手抖。例如我們激動、恐懼、害怕或者極度疲勞以後出現的手抖,這種手抖往往在我們恢復平靜和休息一段時間後會自然好轉,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

第二種就是我們常說的帕金森病。這是一種神經疾病,需要到神經內科進行正規的治療和康復。它的手抖表現為以靜止性為主,表現為人在不做動作或不經意時,手抖比較明顯,且具有規律性。

第三種就是腦卒中或者腦外傷病史的患者,由於腦血管病患者外傷導致了神經的損傷,出現了手抖這個後遺症也是比較常見的。這也是在神經內科治療的康復的。

第四種就是我們在低血糖的時候也可能會出現手抖。此時我們可能還有滿臉蒼白、無力等症狀,這主要是在長時間沒有進食狀態下發生的,測一下血糖是有幫助的,立即吃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往往能夠緩解。

第五種就是甲亢。之前張大夫提到過甲亢患者可以出現房顫,其實出現手抖是非常常見的症狀,此時需要到內分泌科或者核醫學科就診,隨著激素水平恢復正常,手抖的症狀也基本能夠緩解。

第六種是一種叫做有特發性震顫的疾病,發病率低,大家可能知道的不多。患者往往在拿東西或者維持某個姿勢的時候發生了手抖這個症狀。

上面是我想到的常見的引起手抖的原因,希望大家能夠知曉。


張之瀛大夫


手抖,也就是常說的震顫,不太常見,但誰都不陌生。我略知一二,聽我聊聊。

首先,要明確這種病跟年齡有直接的關係。如果年輕,還有家族史,就是說直系親屬也有這種病。那就很可能是家族性特發性震顫,是遺傳病。這種病多表現為手部和頭部的抖動。越是緊張,疲勞越加重。如果休息或喝酒後可暫時緩解,但只是暫時性的。一兩天後,一切照舊,該病雖然難以治癒,但也不會有太大危害。

還有一些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腦中風病人,這類人群是中風後發生震顫,所以不是什麼病的先兆,只是腦出血,腦梗後的一種後遺症,臨床好像不是特別常見。

再有就是受過腦外傷的,由於負責運動的腦神經收到損傷而出現震顫,當然啦!也只是腦損傷後遺症,不是某種病的先兆。

臨床上還有一種原因很多見,那就是心因性震顫。每當精神受刺激會出現胸悶,心慌,全身震顫,甚至神志不清。這種病人很常見,必須高度重視,因為是心臟病的先兆,一般經過檢查多診斷為冠心病,反覆發作,間隔時間較長,恢復後不影響生活,就是健康人一個。但是發病時真的很危險,可以危及生命,所以還是謹慎對待為好。

最後一種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帕金森病,該病早期只是一側的手,臂,和頭的抖動。後來可以兩側都抖。主要表現為運動遲緩,係扣子,繫鞋帶費力,說話語速變慢,寫字越寫越小。面部表情少,熟稱面具臉。這種病人情緒低落,睡眠不好,焦慮。手放在腿上的時候,總是做搓藥丸的動作。綜合起來,比較好區分。

上述說了這麼多,除了遺傳的原因是我們無能為力的。其他的幾種,只要我們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酗酒,不吸菸,儘量少吃刺激性強的藥物,躲避各種理化因素。身體還是會很健康的。



玉宿林峰


無論原因是什麼,手抖比你想象的更常見,其原因和結果可能各不相同。手抖不會危及生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得更加嚴重。壓力和疲勞會讓情況惡化。

年齡和遺傳影響

年齡是一個主要風險因素。手抖有可能發生在40歲以上的人身上。隨著年齡增長,手抖的幾率會上升。另一個風險因素是遺傳,如果你的父母有相關病史,你很可能也會發病。

帕金森病

手抖是帕金森病的早期徵兆,並非所有患有這種疾病的人都會手抖,但是大多數處於早期階段的人會在手,腳甚至是單個手指上輕微抖動。

大多數時候,抖動只會影響身體的一邊。大多數情況下,抖動在你放鬆時發生,當你稍作移動,即使你的手指稍微彎曲,抖動也會停止。同意壓力或興奮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多發性硬化症

這種疾病針對您的免疫系統,大腦,神經和脊髓,也可以讓您的手抖。你的手或腳最容易發生抖動。

戒酒

手抖是戒酒期間最早的跡象之一。如果你酒癮不大,那麼抖動可能會持續幾天。如果酒癮很大,喝酒史很長,那麼在戒酒期間,手抖可能會持續一年甚至更長時間。

它並不總是一種疾病

手抖並不總是意味著你生病了。有時是你的身體對某事的反應:

  • 藥物:最常見的罪魁禍首是阻斷大腦化學物質多巴胺的藥物。它將信息從大腦的一部分移動到另一部分。這些藥物用於保持你的心情。當你停止服藥時,抖動會消失。

  • B12缺乏症:沒有B12,神經系統就不會正常工作。、,手抖就是一個跡象。
  • 壓力:強烈的憤怒,極度的飢餓或睡眠不足都會讓你的雙手顫抖。這被稱為生理性震顫。
  • 低血糖:也稱低血糖症。它會觸發你身體的自然壓力反應,使手部抖動。
  • 甲亢:由於甲狀腺合成釋放過多的甲狀腺激素,造成機體代謝亢進和交感神經興奮,心臟可能會更快地跳動,手可能會抖動。
神經損傷: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疾病或問題也可引起抖動。

直若曲


手抖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個是手抖是帕金森綜合症。

第二個是甲亢的病人。

第三個是病人焦慮。

第四個是低血糖發作。

第五個是藥物的作用。例如治療哮喘的藥物支氣管擴張劑。

第六個是喝很多咖啡。

第七個是疲勞睡眠不足和運動引起的疲勞。

第八個是特發性震顫。

以上這些都可以導致手抖。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隻欣寶


說起手抖,李醫生最有體會。記得當時參加技能操作考試時,手心全是汗,手抖得自己都控制不住。還好在深呼吸後慢慢平復下來,雖然還是有輕微的顫抖但還是順利的通過了考試。相信有很多朋友跟我一樣,平時練習的很好,一到關鍵的考試場合雙手就會不自主的顫抖。

其實這種情況屬於生理性的手抖,並不是什麼疾病的前兆。當我們情緒緊張,恐懼,或者劇痛時會出現手抖。這種情況特點就是:幅度小,速度快,多在我們手處於靜止狀態時出現。但是,當我們消除手抖的因素時,這種情況就會消失。

舉個例子,實習時第一次給患者扎針灸我會手控制不住的抖,但是當我第二天來的時候我就不會再抖了。

病理性手抖,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帕金森了。目前來說並沒有什麼特效藥能夠治療帕金森,但是手抖也並不是帕金森的“專利”。

低血糖,在出現低血糖的時候會出現手抖,心慌,冒冷汗等表現。

甲亢,甲亢不但具有眼突,消瘦,多汗等症狀也具有手抖這一特徵。

小腦病變,會遇到一部分患者出現意向性震顫,當然還會有一些共濟失調的表現。

特發性震顫,這種震顫表現為在安靜不動時不會有症狀,當活動時會出現手抖症狀。

藥物性震顫,不當服用某些藥物會出現手抖症狀,並且隨著藥物增減而波動。所以不要私自服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酒精戒斷綜合徵,長期飲酒患者,當處於戒酒階段時會出現這種手抖症狀。

由此看來,手抖原因有很多。也並不是都是病理性的,所以出現手抖先不要著急害怕,去醫院檢查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然後針對性的治療。

我是康復科李醫生,點擊右上角關注我,遠離亞健康,享受健康生活。


康復科李醫生


手抖,是很多人都可能遇到的症狀,尤其是中老年人,那麼手抖可能是什麼疾病的徵兆呢?

手抖可能也有生理性的原因存在,比如有的時候,在劇烈的刺激,情緒強烈的激動之下,會出現手抖。狂喜和暴怒,或者巨大的緊張焦慮,都有可能會導致手抖的症狀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是暫時的,誘因祛除,情緒平復後自己可以恢復。但是如果刺激嚴重,可能會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

病理性引起手抖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甲亢,還有腦部神經性的問題,比如腦神經損傷導致的後遺症。這種就不是屬於徵兆了,常常是腦出血,腦卒中或腦外傷,腦梗死之後,因為腦神經收到損傷而出現了手抖,屬於後遺症。

還有一種可能會引起手抖的疾病,就是大家經常在電視中看到的帕金森病了,帕金森病發病早期往往只是一側的手,臂,和頭的抖動,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發展,可以兩側都抖,而且越抖越厲害。

如果只是偶爾出現了一下手抖的情況,時間短暫,也沒有伴隨有其他的異常,那麼不一定是病理性的原因。如果頻繁出現,難以控制,最好儘快去醫院檢查一下。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手抖在醫學上是震顫的一種常見表現形式,依據引發震顫的激活條件分為靜止性震顫與意向性震顫。接下來圍繞這兩大類型就常見原因進行分類列舉:

一、靜止性震顫:

其特徵為:受影響的身體部分處於完全休息狀態時震顫明顯,並在自願活動中暫時減弱或消失。最常見的原因是帕金森病和其他的帕金森綜合徵,也包括紅核震顫和肌張力障礙性震顫。

二、意向性震顫:

1、生理性震顫:正常人有大約10到12赫茲的極低振幅、高頻生理震顫。生理性震顫在正常情況下通常是不可見的,但有些因素可使震顫增強,主要為使用腎上腺素、三環類抗抑鬱藥、左旋多巴等增加腎上腺活性藥物,焦慮、興奮、恐懼、肌肉疲勞、甲狀腺毒症、重金屬中毒等。

2、特發性震顫:30%-70%的病例具有家族史。表現從手的低振幅、高頻率意向性震顫到由特定姿勢和動作激活的振幅大得多姿勢和動作震顫。

3、原發性書寫震顫:在寫作過程中出現嚴重的震顫。表現僅限於手部,表現為較大幅度的旋後-旋前運動。

4、小腦震顫:震顫頻率通常較低,可能同時伴有共濟失調。表現為當手靠近目標時,震顫的嚴重程度逐漸或突然增加。

5、紅核震顫:可在休息、姿勢改變和目標導向時出現。

6、神經病性震顫:頻率和振幅可能有很大變化,常見於遺產性神經病、格林-巴利綜合徵恢復期等。

7、肌張力障礙性震顫:通常是姿勢性或特定任務相關的,有時也會在休息時發生。

8、功能性震顫:以前也被稱為心理性震顫,典型特徵時伴隨突然發作的動作靜止、姿勢和運動性震顫、多變性、與震顫幅度不成比例的功能性殘疾以及對治療的抵抗。


知行手稿


你好,毛醫生在線毛遂自薦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臨床上經常會遇到手抖的病人,注意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①年齡。

對於年輕的病人(60歲以下)來說,一般會考慮這麼幾種情況。

首先病人是否存在低血糖,機體在血糖低的時候,一般是小於2.8mmol/L,就會出現低血糖症狀,個別體質虛弱或者糖尿病人可能還到不了這麼低的水平就會出現。主要表現為飢餓感,虛汗,心慌,手動,四肢無力,嚴重的可出現昏迷。

其次看看病人是否存在甲亢。甲亢常見於中青年女性,最初的症狀一般是不明原因的心慌,隨著病人病情的發展,可出現手抖,性格改變及甲狀腺腫大和突眼。

再次檢查下是否存在低鉀血癥。血鉀可維持肌肉的正常興奮性。低鉀血癥會引起週期性麻痺,發病的初期會出現手抖,然後出現四肢無力甚至是癱瘓。

對於年老的病人(60歲以上),可考慮為神經病變引起的。

最常見的是帕金森病或帕金森氏綜合徵。其不但會出現四肢的顫抖,還可出現口舌以及頭部的不自主顫抖,還會出現記憶力減退,思維能力,自理能力喪失等表現。

另外單純性震顫也會出現手抖的症狀。

②藥物。

臨床上某些藥物過量也會出現手抖的表現,比如茶鹼類藥物,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藥物。

③戒斷症狀

主要包括戒酒及戒賭後的初期表現。

手抖的病因複雜,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需要結合諸多因素綜合分析判斷,才有可能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以上分析還可能不夠全面,請批評指正!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