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的困惑:人多瞎胡鬧,其實是不懂組織運行原則

組織是為達成結果而聚集在一起的人,是目標管控中的人力支撐。很多企業家認為只要有人就能實現業績的系統突破,於是一個勁地招人、上人,最終這些人並沒有創造業績突破的奇蹟,反而成了企業的負擔,這問題到底出在哪呢?

營銷的困惑:人多瞎胡鬧,其實是不懂組織運行原則

一、組織運行的原則

沒有商業模式和目標、計劃我們就不知道做什麼事,不知道做什麼事就不知道需要什麼樣的人,更不用說需要多少人。沒有目標計劃就沒有組織存在的意義,業績突破短期靠能人,持續靠組織,個人不代表組織,組織有一套單獨運行的體系,組織中的任何人離開都不影響最終結果的呈現。組織要的不是人多而是心齊,組織運行有其特定的原則。

1、組織是被經營拉動的

組織建設必須順應商業模式的要求去物色人、感召人、塑造人,過濾掉不合適的人,沉澱合適的人,讓不能的人變得有更多可能。組織因外部環境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形式和組織生命力。比如,在團隊初創階段,凡事幾個人一商量就行動了,增加一層管理就意味著溝通成本要增加,但在團隊成熟期組織功能需要細化,組織需要增加管理和服務職能。我們在市場開發階段核心工作是市場開拓和客戶開發,這需要能人,需要速度,需要較低的溝通成本。但我們市場和客戶開發的進度達到一定數量級後,靠一個人的精力已經不能做到開發與維護並重,那需要組織將開發與維護分離並相輔相成,既照顧客戶開發的速度也要照顧客戶開發的質量,這樣才能順應業績突破的需要。

2、下級服從上級、少數服從多數、個人服從集體

下級服從上級是在工作中下級必須服從直接上級的工作安排,接受直接上級的監督、檢查、指導和考核;如果對直接上級的工作安排有不同意見或在工作過程中有困難,要及時與直接領導溝通反饋,不得因為意見的存在而冷對抗或不執行。少數服從多數就是在關鍵問題的決策上要堅持多數人參與、少數人決策、個人負責的原則,責任壓在誰頭上就是誰的責任,必須有人為結果負責。個人服從集體就是個性要服從集體共性,個性可以在策略中被包容,支持個性的發揮達成結果,但在牽扯企業重大利益的問題上,個人利益必須服從集體利益。有一家企業銷量在行業內遙遙領先,業務人員為了自己的銷售提成不斷追加訂單,甚至自己出定金做訂單,訂單泡沫越來越大導致產品庫存越來越大,庫存產品佔壓大量流動資金,讓企業一度面臨停擺。另一家企業在訂單評審與訂單再確認兩項管控手段上下足功夫擠泡沫,化解風險,產品週轉越來越快。組織的人是不是隻為一己私利著想直接關係著所有人的利益。

3、可以越級申訴,不可越級彙報

越級彙報就象闖紅燈,短期內可能高效便利,但對組織效能是極大地破壞。你看多少企業所謂的大區經理是被動的?基層的事情直接由老闆決策,讓中間的任務管理層失去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最終拿著管理層的薪水淪落為大業務,滿身的功夫只施展了不到三分之一,老闆還在到處找有沒有更合適的管理人員,如果沒有適合任務管理層生存的土壤,我建議就不要設計任務管理層這個層級。如果對直接上級的工作安排或處理方式持有不同意見,首先與直接上級進行溝通解決,如果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時,先執行(違反法律或有損企業直接利益除外,若發生此類事實,可以即時越級申訴和舉報),事後向更高一級領導申訴。

4、可以越級檢查,不可越級指揮

組織中的各級管理者均可對跨層級下屬的工作進行檢查或調查,並可以提出工作的改善建議,但為了保證管理的規範性,不能對間接的下屬進行直接指揮或協調;如果有必要,可以與該員工的直接上級進行溝通,通過其直接上級來安排或協調;如遇涉及公司核心利益、重大安全等問題來不及與員工直接上級溝通的,可越級安排處理,但事後要及時說明情況。

5、有效執行

所謂團隊合作就是組織中的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責,簡單的講就是:高層做高層的事、中層做中層的事、基層幹基層的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有擔當的人做重要的事。先講職責,再講配合,管理者要考慮人員素質與目標要求的匹配性,以“目標第一、責任第二”為原則,使組織中的人向著目標協同協調、左右同步、上下一致。這也要求組織必須是透明的,清亮的組織會減少內耗,減少推諉扯皮與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組織運行要堅持:該公開的公開,該批評的批評、該表彰的表彰,組織中沒有必要“暗箱操作”。很多自以為精明的管理者喜歡藏著掖著,經常開個小會,開個小灶,這些無意的舉動都讓人對組織的透明性產生懷疑,不知不覺成為組織內耗。

6、權責對等

職權與職責必須是對等的,沒有不承擔責任的權力,也沒有不享受權力的責任。管理者必須負起責任,該決策時必須當機立斷的去決策,該擔責時必須擔責。很多管理者沒有意識到決策擔責的問題,認為我這個人不喜歡做決策,能放手讓下面人去做。說這些話的管理者是不負責任,誰不想跟著一個為他人著想的領導去做事呢?一些基層業務人員跟我說:“我要是跟著xxx領導幹,我累死也願意,現在的領導不值得去付出”。

7、歸口唯一

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只有一個直接領導,組織成員對自己的直接上級負責就是對結果負責,組織運行中不應該有“噪音”。比如,市場部就常遇到這樣的尷尬,今天業務經理讓去做市場推廣,明天營銷總監讓去做市場檢查,後天大區經理要求得去做活動的協助,大後天總經理還安排去報材料,市場部人員沒有歸口部門,成了哪裡需要哪裡搬的磚。崗位職責中“領導安排的其他工作”,是組織運行中最大的噪音。領導是哪個領導?其他工作是什麼工作?這條沒有具體界定的職責讓組織成員無所適從,當組織中的人不知道該聽誰指揮時,乾脆誰的都不聽,這讓我們工作陷於無序和停滯。

從組織運行的原則看,組織來源於商業模式和目標管理的需要,應該由部門職能、職位職權、崗位職責貫穿起來,完善的定崗定編方案是對業績突破計劃的完善,構建一套完善的贏銷型組織離不開組織文件的支撐。

營銷的困惑:人多瞎胡鬧,其實是不懂組織運行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