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下集團養豬、規模場養豬、小散戶養豬,誰的生存能力更強大?

起建養殖


我們當地以前散養生豬很多,由於我們這裡交通便利,運輸方便,還有當地就有飼料加工產業,相對來說成本低一點,基本上每家都有一兩排豬舍,年出欄都是三五十頭。從一八年夏天開始,就聽到了非豬瘟,我們這裡還沒有傳播到,到了一九年初,形勢就比較緊張了,去相鄰的地方過境就要消毒。



一九年初我們當地小散戶養殖,大部分關停了,由於人們的懼怕心理和其他一些原因,到了一九年六月份,全村散戶養殖寥寥無幾,最低生豬有五塊多錢連圈都趕了,但是大型的養殖基本都還在,他們也趕上了後面的豬肉大漲。在我們鄉鎮產業園區有一家集團養殖,去年賺了,今年又在擴大規模。


從我們當地的情況來看,集團養豬和規模養豬目前還存在,而且規模越來越大,散戶基本上絕跡了,我分析,由於散戶接受信息成本高而且慢,都是靠經驗養殖,沒有人會去分析市場,還有預防傳染疾病的措施基本沒有,抗風險能力弱。但是大規模養殖分工明確,專業化程度高,而且還有一整套防範風險的措施,他們管理經營理念先進,養殖科學化機械化,生存能力強於散戶養殖。


達瑪拉


非州豬瘟已過去,但是對我們國內的養豬行業,還是有一定影響的,想恢復到前三年的這個行情,還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集團養豬、規模場養豬、小散戶養豬都會受到影響,並沒有說誰的生存能力強,誰的弱!我們從這三個不同的養殖規模來分析:

一、集團化養豬,它們是標準化的,在質量風控上面肯定做的非常好,同時他們銷售渠道也是有保障的,雖然他們存在風險,但是他們自己會消化掉。

二、規模場養豬主要是和大型的集團化養豬合作,他們的標準相對小散戶又要高一點,雖然他們的利潤平時比較小,但是風險也會小一些。

三、小散戶養豬,雖然平時的利潤可以最大化,可以控制,但是同時風險也是最高的,一般小散戶養豬大部分都是農戶,抗風險能力也比較低,如果遇到這種百年不遇的非州豬瘟,建議小散戶等行情和市場稍穩定了,再入場。

以上是我們山太子農業的建議,其間也有根據經驗理念和方向會有不同的出入,例如:以母豬孵化小豬為主要收入的,或者以其它品種為養殖為主的根據行情是不一樣的。


山太子


非瘟下集團養豬、規模場養豬、小散戶養豬,誰的生存能力更強大?

非洲豬瘟下要是論生存能力強可以這樣排序,集團養豬、小散戶養豬、生存能力最差的算是規模養殖了。

先說說這集團養豬,集團養豬那都是上萬上十萬的養,因為集團財大氣粗啊,像我們東北的北大荒集團養的豬,不管是基礎設備、防控方面都是非常完善的,還有專業的技術人員保駕護航,飼料也是自己生產加工的。看到集團養的豬你會覺得“人活的不如豬”。

再來說說小散戶,小散戶在農村很常見,都是自家養來吃的,數量不會很多。在空地蓋上豬圈養個幾頭十幾頭的這樣的很多,多的也不過百十來頭。不需要很多人或佔用多少時間就完全能照顧的過來。農村散養戶給豬吃的也基本都是糧食作物,如果有豬不對勁也能及時的發現及時的找來村裡的獸醫進行疫情防控。發生疫情的風險比較小。非洲豬瘟這麼厲害對我們這農村的豬完全沒有造成任何的影響。

最後說說這非洲豬瘟的重災區規模養殖。為什麼說規模養殖成了非洲豬瘟的重災區呢,規模養殖當然比小散戶養的要多的多,而和集團又沒法比,畢竟經濟方面有限,基礎配套設施和防控方面沒法和集團沒法比,更別說配備專業的技術人員了。像我見過的小有規模的養殖場資金總是出現斷裂,專業人員不足,往往一個技術人員要管理很大一部分的豬,這哪裡能照顧的過來呢。

規模養殖場畢竟資金不充足會想盡辦法節流,飼料不新鮮發黴還是捨得扔,照樣給豬吃,還有的和飯店餐館聯繫好了收集餐館的泔水來餵豬,甚至,規模養殖場有不少都存在這衛生問題,這樣的養殖場隱患是很大的。大家也發現了,很多報道哪裡非洲豬瘟造成多少豬死亡的事情大都發生在這樣的規模養殖場中。

所以,個人認為非洲豬瘟在怎麼厲害對集團這樣的養豬企業來說根本不是威脅,小散戶也不用太擔心,往往遇到這樣的事情最提心吊膽的還是那麼有一定規模又不完善的養殖場。


鄉村劉肉段


這個問題提的好,這也是大多數養豬人想要知道的。從去年8月3號非瘟首次發現到現在為止,業內專家對於非瘟在不同規模豬場的感染幾率一直爭論不休。

一、從非瘟報道病例看感染豬場規模

1、感染早期:從去年非瘟剛剛開始爆發時來看,發病主要集中在中小規模散養戶上,豬場生豬存欄不超過500頭的佔多數。

第一例:2018年8月3號11時,經國家參考實驗室確診,瀋陽市沈北新區沈北街道五五社區一散養戶豬場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為我國首次發現該疫情。 存欄383頭,其中發病 47頭,死亡47頭。

剛開始感染非洲豬瘟的豬場存在同一的發病特點:規模較小,以散養戶為主;豬場無生物安全概念,消毒意識淡薄;豬群飼養管理水平低,豬群健康度差。

2、感染中期:主要集中在規模基礎母豬存欄在100-1000頭的私人規模化豬場

隨著疫情的進一步擴散,人員和車輛的帶毒傳播,環境中病毒載量逐漸增加,豬場感染風險加大,第二批出現感染的豬場主要集中在養豬密集地區,尤其是集約化養豬地區,集中在母豬存欄100頭-1000頭的規模化豬場。


3、感染後期:爆發期影響最大的是集團化豬場,平均母豬損失在50%以上

從4月19號海南上報第一例非洲豬瘟後,非瘟在國內傳播已經有8個月左右的時間,全國內陸大部分地區均報道一例以上,此時環境中的病毒載量進一步加大,由於南北豬價的差異,跨省調運的頻繁,集團化豬場開始“中招”,即使生物安全做的再好,也抵不住高密度的病毒侵染,而且集團豬場人豬接觸頻次高,車輛輸運原料、飼料、豬隻密集,這無疑也加大了傳播的幾率,集團豬場開始集中爆發,平均母豬存欄損失在50%以上。

4、爆發期過後:二輪非瘟主要影響散養戶和中小規模豬場的復產

爆發期過後,環境中病毒載量下降,病毒毒力相比於去年確實在下降,以前發生非瘟清場概率較大,現在很多豬場可以弱陽性帶毒生產。局部地區不斷散發,二輪非瘟主要影響豬場復產,尤其是中小規模散養戶。


非瘟下集團養豬、規模場養豬、小散戶養豬,誰的生存能力更強大?

結合以上的傳播和感染規律來看,非瘟來襲,人人平等,場場平等。每個豬場都有很大的感染概率,也都有自己獨特的防控優勢。如集團化上市公司豬場資金充足,技術水平高,防控體系健全,但是接觸病毒的頻次是最高的,每天可能都有車輛和人員的進出。而中小規模散養戶,雖然消毒觀念差,生物安全體系不健全,豬場設備設施落後,但是豬場人員的活動範圍小,僅侷限於周邊小鎮或者村裡,接觸病毒的頻次低,人員、車輛活動不頻繁,靈活度高。

綜上所述,非洲豬瘟感染影響最大的是養豬規模介於中間的私人規模化豬場,這樣的豬場滿足了集約化養豬的高密度,有生物安全意識,但是存在一定的漏洞,豬場技術管理水平依靠飼料廠、動保、疫苗公司較高,且資金壓力大,抗風險能力低。既沒有散養戶的靈活多變,又不如集團化豬場的資金雄厚、技術水平高。



二、從非瘟病毒特點分析發病規律及防控方法

1、非瘟病毒本身傳播速度慢,但是”幫兇“太多

按照病毒的流行病學分析,非洲豬瘟病毒本身的移動速度就像一個年邁的老人,相比於之前爆發的高熱病和口蹄疫,行動不便、移動速度慢。但是它的”幫兇“太多,人為的方式帶毒傳播很厲害,人和車輛的頻繁帶毒移動和傳播,相當於給它腳下裝了一個風火輪。

防控措施:想要減少”幫兇“,豬場就需要對人員有要求,提高豬場人員的管控力和執行力。



車輛管控:減少車輛帶毒進入豬場的機會,尤其是拉飼料、拉死豬、拉淘汰母豬以及保險車輛,有能力的豬場可以在門口建立洗消中心,並不是簡單的車輛沖洗、消毒,這樣沖洗掉的病毒隨著沖洗水進入豬場地下,早晚還是個威脅。

人員管控:增加防非額外工資,提高人員預警上報積極性,減少人豬接觸頻次,除了基礎的豬場操作,簡化操作流程,減少人豬應激。注意外來人員消毒隔離,減少人員外出進入豬場的頻次,管控從外攜帶可含有病毒的凍肉及其他肉製品,拒絕泔水餵豬。



2、非瘟病毒高度接觸性接近流行性腹瀉

流行性腹瀉的傳播性,相信養豬人都深有體會,同一窩豬感染流行性腹瀉病毒,從第一頭髮病到最後一頭感染可能只需要幾天的時間。而非瘟病毒的高度接觸性可以和流行性腹瀉病毒相媲美,在早期發病時,同一個棟舍內豬幾乎不能逃過,即使”拔牙“,效果也不理想。

防控措施:提高豬場生產管理水平,及時發現問題豬隻,建立監測機制,通過檢測疑似豬隻能夠在24小時內確定病因,併合理處理。發病豬、發病棟舍負責責任制,減少場內和棟舍之間橫向傳播幾率。



3、病毒耐低溫、抗腐蝕,環境生存能力強

非洲豬瘟病毒耐低溫、不耐高溫,耐酸耐鹼,豬源有機質中長時間存活。可以在飼料、原料、水源、空氣飛沫、糞便、尿液、血液、精液、唾液中存活並傳播。

防控措施:消毒和飼餵把控

⭐️消毒:選擇合適消毒劑,不侷限一種,減少消毒對豬群帶來的應激。不僅僅是豬舍外部消毒,帶豬消毒可以配合乾粉消毒劑使用,無生命物質消毒儘量使用消毒徹底、成本低的火鹼和生石灰。

⭐️飲水、飼料:飲水中建議添加酸化劑,飼料和原料中建議添加黏膜保護劑和修復黏膜中藥提取物,飼料料庫存放時間建議在15天以上再使用。



非洲豬瘟首次進入我國,傳播和發病規律同國外也不是完全一樣,因此需要養豬人共同探索,尋找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防控方法。如果您有好的方法,請分享出來!


豬業前沿


在非洲豬瘟的情況下,大型養殖場比小型養殖戶更具有生存的能力。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第一是有關於技術養殖與生物安全防控、第二是關於政策補貼、第三是關於資金實力。在我看來是第1點和第3點是最為重要的。而第2點對於散養戶非常重要,但是對於規模化養殖場卻只是錦上添花。

規模豬場生存力更大

①生物安全防控:

大型養殖場生物安全防控做得非常到位,我們豬場五六千頭的母豬自從上次感染非洲豬瘟以後嚴格控制出入,嚴格控制車輛來往。從去年5月份開始以後一直持續到現在,沒有發生任何非洲豬瘟疫情的現象。可見我們已經將生物安全做得非常到位。

進入豬場的各個環節都卡的非常到位,人員隔離、生豬隔離、車輛禁止通行等,而小型養殖戶需要面臨拉飼料、買豬苗、解決日常的用需等,而車輛則是傳播非洲豬瘟最佳的途徑,我們廠內的非洲豬瘟就是車輛傳播造成的。

②政策支持

雖說政策上都支持養殖戶,但是我們更傾向於大型養殖戶的補貼。大型養殖戶的補貼每年出來5000頭以上,都有20~80萬不等的補貼,而且我們養只母豬還有良種種補貼,這些補貼給予大型養殖場,只能說是錦上添花,而它對於養殖戶卻不同,對於養殖戶而言卻是雪中送炭。因為大型養殖場不缺這麼點錢,但是這卻關乎到小型養殖戶的生死存亡。

③資金實力:對於資金實力而言,小型養殖戶資金比較少,養殖50~100頭投資幾十萬。而對於大型養殖場,投資幾千畝的土地,他們賠了之後可以貸款,繼續搞養殖,或者是總公司繼續撥款投資。而小型養殖戶的實力後盾在哪裡呢?有時他們只是破釜沉舟放手一搏,賺到錢了就賺到了,如果賠錢的話,有可能就是傾家蕩產。

因此相比而言大型養殖場,這種規模化養殖更加適合這個社會,更加適合在非洲豬瘟的情況下生存,因為他們不僅有技術支持,更有資金支持,這不正是企業所需要的嗎?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這次非瘟疫情給我們整個行業上了一課,非瘟面前人人平等,沒有特殊!我們以前鼓勵的南豬北養、東退西進、鼓勵大的集團及公司加農戶都要反思!因為這些都是從環保角度及產業佈局來考慮的,不是從生物安全考慮的!

1)集團公司:一般一個基地存欄5000–2萬頭種豬,存欄50000-200000頭生豬,年出欄100000–400000頭!豬場中招的幾率基本和存欄頭數成正比,10000頭豬中招的幾率基本是100頭豬的100倍!加之場越大、存欄越多,場內與外界進行來往的機率越高!大場基本每天都要賣豬,與屠宰廠及拉豬車的交叉汙染。每天都要進料,與飼料廠的交叉汙染!獸藥、疫苗、菜市場、及其他需採購的用具。業務及外來人員的進出,飼養員及工人、特別當地的回家及外部就餐。蚊蠅、老鼠及野貓等更不好控制!規則定的再細,只要一個環節或一個人沒嚴格執行,責任心不夠,一切歸零!大的集團公司自繁自養的大型基地中招幾率最高!

2)公司加農戶的家庭農場:豬舍大多是在村頭或自己承包農田裡。沒有圍牆及消毒池等隔離措施,沒有獨立的裝豬臺,生物安全基本無從談起,最多就是消毒和自身安全。但只要選址好,加上養豬戶責任心強,也能養成!但只要賣一次豬,基本就玩完!大公司的公司加農戶的代養模式全國基本都停了!危險次數次之!

3)自繁自養的存欄在500—2000頭母豬的規模場,人員不是太多,大多老闆自己親自是最高管理著,責任心有!人員不太多、且流動不大!消毒池、圍牆、隔離防疫措施合理的話,與大規模集團話的基地比的,中招的幾率會更低些!

4)家庭農場:存欄50–100頭母豬,一般養殖密度不是很大,也很少對外引種,賣豬也不是那麼頻繁!再者一般是夫妻兩個再加上自己子女來親自操作,很少外僱人,疫情大的話一家人吃住在廠裡,責任心特別強!所以相對好一些,事實證明也是這樣,很多夫妻場現在還活得好好的!

5)大家有個錯誤的觀點,認為是小場傳染的大場!總結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山西、河北等的傳播規律!一般是大場先中招,然後急著賣豬,一個大場50000頭以上的存欄量,要在5–7天內清場,還只敢在夜裡偷賣!要多少拉豬車,基本幾個縣的拉豬車都一下子被汙染了,這些拉豬車東西南北又要汙染多少道路?當地空氣也全部汙染了!所以啊,大場一出問題,一個禮拜到半個月,基本一個縣或一個地區就全部淪陷了!

6)所以通過這半年的疫情傳播特點:安全順序應該是:家庭農場、適度規模化的場(類似於歐洲)、公司加農戶的農戶、集團化的超大型養殖基地(美國模式)!


牧之本


2020年的鐘聲已經敲響。祝大家新年快樂!

經過了非洲豬瘟疫情16個月的洗禮後,我國養豬業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各規模豬場均損失嚴重。

截止到現在來看,非瘟下集團養豬、規模場養豬、小散戶養豬,誰的生存能力更強大?

1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我國豬場的規模分佈

由上圖可以確定的是,在發生非瘟之前,我國散戶養殖(年出欄500頭以下)佔比一半以上,500頭以下母豬豬場佔比達到85%以上,看上圖趨勢,近年來我國散養戶比例有所減少,規模豬場呈現增加的趨勢。

2 疫情過後的分佈

疫情初到一個地方,都會引起當地整個行業的動亂,大小豬場不斷被侵襲,豬肉極低的價格,許多豬場老闆一夜變白髮。

※散戶:能淘汰就淘汰,也可選擇留幾頭母豬堅持。

散戶在疫情面前有較大的優勢:

1 養殖成本低:水電、豬場等都是自己家。飼料一般以預混料或自配料為主。

2 養殖存欄較少:養殖存欄少,經得起損失。

3 疫情風險易控制:如果散戶有較好的防非意識,是完全能夠將非瘟拒之門外。

劣勢:意識淡薄,養殖條件差。

散養戶天然的優勢在於隨時可以進退。行情差,可完全退出,行情一轉、或者養殖風險變低(疫苗上市),就會如雨後春筍般的脫穎而出。

※規模場(50-500頭母豬):此部分養殖場損失較大。原因如下:

1 一般都是大的農場主,有多年養殖經驗,但資金來源有限。抗損失能力較低。

2 養殖觀念較為前衛,但多數不能形成科學嚴謹的養殖方法,員工執行度差。

3 無集團場配套的措施:檢測室、豬場疫病流行情況、洗消中心;

4 與外界接觸的頻次較高,很難做到完全性的隔離。

※集團場:毫不誇張地說,集團豬場有較為雄厚的資金維持。尤其是上市企業,溫氏、牧原、正邦、新希望等等集團規模豬場2019年大規模的擴建與收購。可迎著疫情的風險,知難而進。並不是盲目,而是看到了其空前的發展機遇。其有幾大優勢:

1 資金雄厚,投資人較多。

2 理念成熟。

3 技術專業儲備人才較多,意識考前。

4 對於非洲豬瘟 的防控有更為清晰的認知與配套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5 能夠得到國家及地方政府的支持。

6 員工待遇提升、更換頻率低。


綜合以上

集團豬場步步為營,抗風險能力較強。

散養戶由於其特點,也屬於打不死的小強。

嚴肅的角度看待問題:相比來看集團豬場的抗風險能力應該更強一些。散養戶要優於小型規模豬場。



知豬先生


我認為是小散戶的生存能力更強,無論是規模養豬,還是集團養豬,豬都是主力,靠豬掙錢,豬一旦沒有了,這兩家也基本倒閉了,小散戶不同,小散戶養豬是副業,豬養好了,大多都是自己家吃,再多就會賣一些,有豬和沒豬,區別不是很大,豬沒了也不影響第二年再養。


小有小的好處,大有大的好處,小能變大,大也能變小,就像小散戶養豬,年年掙錢,慢慢就會發展起來,變成規模養,集團養,大也能變小就像集團養,年年虧損,一點點就剩下個空殼子,甚至不如散養戶。

散戶養豬,靈活多變,可以賣個人,可以賣大公司,再不濟送屠宰場可以賣肉,除非養到中間豬有病,治不了,哪散戶就賠錢了,其餘情況散戶都賺錢。

非洲豬瘟在我們東北這邊的農村地區,還不是太嚴重,有的農民甚至都不知道有這個病,現在農村的環境,也很好,每月都有固定的工人,來收拾村裡衛生,環境比以前好了不少,每年都有固定的,給家禽家畜打針的日子,還有專門消毒的人,每個農民也就在家裡,養個一到兩頭,都當寶貝養,都很精心,有一點毛病都會找獸醫來看,一年到頭,村裡很少有死豬的。


散戶養的豬少,空間大,不容易得病,散戶把豬一年的吃喝都準備好了,玉米,稻糠,都是自己的,只有飼料花錢買,一年也就買兩袋,花不了多少錢,人工還不打錢,農民都覺得養豬是順手而為的事,不耽誤幹農活。

集團養豬與規模養豬就不一樣了,什麼都需要花錢,更需要穩定的銷售渠道,養的豬密集,一旦有傳染病,傳播的速度會非常快,雖然集團養豬與規模養豬,在財力,設備,人力,資源,方面都超過小散戶,但是在精心方面就會差很多,無論是誰面對一頭豬一年,我想它有一點不對都應該能看出來。


無論走到哪裡,小散戶養的豬,豬肉都好賣,而且價格還高於集團養豬與規模養豬這兩家,從豬肉的好賣程度上看,小散戶的生存能力也要大於以上兩家。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有不同意見請在下面留言哦,喜歡請關注田俊超白!


田俊超白




一、從去年以來發生的118個疫情點的分佈來看,上市大型養豬企業基本沒有,而養殖少量的小散戶,200頭、300頭的也不多,只是過了春節之後發生的幾起疫情中,小散戶多了一些;而所說的規模養殖場,幾千頭,甚至上萬頭的規模豬場發生疫情較多。從這些情況看,單純從抗非洲豬瘟疫情這個角度看,1000頭到上10000頭的規模豬場成了重災區,也是生存能力偏弱的一個群體。



二、從養豬管理的角度看,先說大型養殖企業,一般都是科學化管理,有著嚴格的繁育、母豬和種公豬培育、育肥豬管理制度,都有專業的疫情防控方面的技術人員,以及配套的設施設備,防控非常到位;基本上飼料是企業內部加工,所以來自飼料的風險基本不存在。



再說說小散戶養豬,一家幾十頭、幾百頭的養殖量,一般都是家人自己管理,有的甚至在母豬生產時都晝夜看守,在疫病防控上有縣鄉畜牧技術人員做支撐,用料多是自家產的玉米,再買一些大廠家的精料,可以說在方方面面管理都會很嚴格,所以發生疫情的概率還是相對較小的。最後說說規模養殖場,有很多規模養殖場是合作社經營管理,由於數量不多也不太少,在飼料購進、疫病防控方面都有可能出現漏洞,同時管理制度也比較鬆散,如果管理人員略多,就更容易出差。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在這大型豬企、小散戶、規模養場當中,規模養場的風險比較大,大型豬企生存能力最強,小散戶也是不錯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三農廣訊


非洲豬瘟從去年八月發生首例至今,一直成為每位養豬戶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因為非洲豬瘟到現在仍然還沒研發出可以控制和治療的藥物,雖然在2019年春節過後豬肉價格持續上漲讓很多小散戶有了想養豬的心思,但是又害怕在養豬過程中感染非洲豬瘟一直不敢下決心。那麼在非洲豬瘟的影響下,集團養豬、規模場養豬和小散戶養豬這三種形式養豬中,誰的生存力更強大呢?

先來看集團養豬,集團養豬聽上去很高大上,其實就是養豬戶棒別人養豬賺錢的模式。加入集團養豬,首先自己要具備養豬所需要的先進的機械化設備,然後集團為你提供統一的飼料、獸醫等等,你只要負責平時的餵豬和看管,不管是在養豬時遇到什麼問題和售後的問題,只要交給集團就可以。相比較規模場養豬和小散戶養豬,集團養豬生存能力是三者中最強大的一個。非洲豬瘟的產生主要是通過接觸非洲豬瘟病毒感染的豬或者是汙染物,比如泔水、飼料、車輛等等,其中泔水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染源。集團養豬是集團統一發放的飼料,不存在泔水傳播的可能,在非洲豬瘟不斷髮生的局面下,進入到集團養豬場的所有車輛和人員都會統一消毒,所有集團養豬感染非洲豬瘟的可能性會比較小。

再來看規模化養豬,規模化養豬其實就是按照工業生產的模式進行養豬,在養豬過程中會採用標準化的飼養管理和環境控制來標準化養豬,因為規模化養豬每年的出欄量都是固定的,所以我們市面上吃的豬肉大多都是規模化養豬出來的豬肉。規模化養豬也是近幾年最火的養豬模式。但是規模化養豬也是發生非洲豬瘟疫情最多的養豬模式。大家都知道,非洲豬瘟疫情一旦發生就會在短時間內傳染到其它健康的豬,因為規模化養豬的密度比較大,一旦發生疫情就很不容易控制住,隨著疫情的不斷擴大便會造成養豬戶的損失不斷增加。所以規模化養豬效益雖然是這三種養豬模式中最好的一個,但是所面臨的的風險也是最高的一個。

小散戶養豬是最常見的養豬模式,散戶養豬場一般養豬的數量都不多,基本都是家庭式養殖,雖然小散戶養豬也是很容易感染非洲豬瘟疫情,但是好在養殖的數量並不多,損失也不會太大,但是豬肉的價格會對小散戶養殖帶來衝擊,尤其是去年全國各地的豬肉價格大浮動暴跌時,很多小散戶都扛不住降價的壓力紛紛清欄。

其實不管是集團養豬、規模化養豬還是小散戶養豬,在非洲豬瘟的影響下都有不同的風險,所以不管是哪一種養豬模式,都要做好預防非洲豬瘟的準備才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