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挨家長罵為何會跳樓?被無力感侵蝕,唯有生死掌控在自己手中

前陣子發生了一件特感遺憾的事情。3月3日河北一小區內,一個五年級的學生因為上網課不認真被家長訓斥後跳樓輕生。

孩子挨家長罵為何會跳樓?被無力感侵蝕,唯有生死掌控在自己手中

這些年,我們看到過太多類似的新聞,從大江南北到太行東西,從懵懂幼童到風華少年,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像流星劃過夜空歸於永寂,親者痛不欲生,觀者感慨不已。

比起那些因年歲、病痛、戰亂等不可控因素而苦苦掙扎在生死邊緣的人們,這些孩子對待生命的態度輕率得讓人有些瞠目結舌。每當有這種新聞出現時,很多家長在痛惜之餘會“同病相憐”的生出“恨鐵不成鋼”之感:職場上的如履薄冰、生活上的捉襟見肘,和擇校中的籌謀佈局,哪一項不比安穩上學難?

孩子挨家長罵為何會跳樓?被無力感侵蝕,唯有生死掌控在自己手中

然而,現實是青少年的自殺率在逐年增高,為什麼這些孩子會做出這樣決絕的選擇?為什麼被無數古聖先賢讚譽的學習竟成了釀成這一幕幕慘劇的誘因?罪魁禍首到底是無法言說的絕望,還是孩子們不堪一擊的承受力?

沒有掌控感的人生了無生趣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塞裡格曼(Seligman) 1967年用狗作了一項經典實驗:

孩子挨家長罵為何會跳樓?被無力感侵蝕,唯有生死掌控在自己手中

塞裡格曼把狗關在一個上了鎖的籠子裡,並且在籠子邊上安裝了一個擴音器。只要擴音器一響,籠子的鐵絲網就會通上電流,電流的強度足以讓狗感到痛苦,但不會傷害它的身體。剛開始,擴音器響的時候,被電到的狗會在籠子裡四處亂竄,試圖找到逃脫的出口。可是在試過幾次都沒有成功之後,狗就絕望了,放棄了掙扎。即使在沒通電的情況下,只要聽到擴音器響就會痛苦倒地。

於是塞裡格曼把狗挪到了另一個更大的籠子裡,籠子的中間用隔板隔開,一邊通電,一邊沒有通電,但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輕易跳過去的。塞裡格曼把另一條從來沒有經過實驗的對照組狗,和先前的那條實驗狗一起關進了通電的一邊,當擴音器響起,籠子通電時,對照組狗在受到短暫的驚嚇之後,立刻奮起一跳,逃到了安全的那一邊。可是那條可憐的實驗狗,卻眼睜睜地看著夥伴輕易地跳到籠子的另一邊,自己卻臥倒在籠子裡,再也不肯嘗試了。

那條實驗狗絕望的樣子是不是像極了被生活欺負而無力還擊時的我們?

塞裡格曼沒有讓我們失望,1975年他用大學生當受試者做了一項實驗:

孩子挨家長罵為何會跳樓?被無力感侵蝕,唯有生死掌控在自己手中

他把學生分為三組: 讓第一組學生聽一種噪音,這組學生無論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組學生也聽這種噪音,不過他們通過努力使噪音停止。第三組是對照,不給受試者聽噪音。當受試者在各自的條件下進行一段實驗之後,即令受試者進行另外一種實驗:實驗裝置是一隻 “手指穿梭箱”,當受試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側時,就會聽到一種強烈的噪音,放在另一側時,就聽不到這種噪音。

實驗結果表明,在原來的實驗中,能通過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試者,以及未聽噪音的對照組受試者,他們在 “穿梭箱” 的實驗中,學會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邊,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組受試者,也就是在原來的實驗中無論怎樣努力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試者,他們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處,聽任刺耳的噪音響下去,卻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邊。

接著塞裡格曼又做了另外一項實驗:

他要求學生把下列的字母排列成字,比如ISOEN,DERRO,可以排成 NOISE 和 ORDER。學生要想完成這一任務,必須掌握 34251 這種排列的規律。

實驗結果表明,原來實驗中產生了無助感的受試者很難完成這一任務。

心理學上把這叫做“習得性無助”,指人在最初的某個情境中獲得無助感,那麼在以後的情境中仍不能從這種關係中擺脫出來,從而將無助感擴散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這種擴散了的無助感會導致個體對生活不抱希望。在這種感受的控制下,個體會由於認為自己無能為力而不做任何努力和嘗試。

孩子挨家長罵為何會跳樓?被無力感侵蝕,唯有生死掌控在自己手中

當我們把實驗的場景還原到孩子們學習的車禍現場時,那些讓家長們一說兩眼淚的畫面是不是就變得清晰起來:

孩子不會做題,講了十幾遍還是不會;

當天講明白了,第二天還是不會;

拖延症明顯,對家長的催促無動於衷;

怎麼講都不長記性,次次都在一個地方“絆倒”;

一說就哭,哭了還是不會;

書寫潦草,完全是應付差事;

每次檢查作業一大堆錯誤;

要家長一直盯著寫,不盯就不寫;

基礎知識差,補都補不過來

……

每每此時,脾氣暴、肝火旺的家長忍不住就是一頓打;稍有耐心的家長也會黑著臉憋出一身內傷來;更有被新聞屢屢爆出的,被氣到腦梗、折斷手骨或直接自殺的老父老母親們。

但一肚子委屈的家長們有沒有想過,外界的學習壓力就像塞裡格曼實驗中的噪音,讓孩子們無處躲避,他們也曾努力,但在激烈的競爭中很多努力註定會被現實擊得粉碎,他們沒有辦法叫停他們眼中的“噪音”。

孩子挨家長罵為何會跳樓?被無力感侵蝕,唯有生死掌控在自己手中

孩子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上學、什麼時間上什麼課外班,甚至每天穿什麼衣服、看什麼書都被無微不至的家長安排的妥妥當當的,而與此同時,他們一次次的被不長進的學習成績虐得體無完膚、無力掙扎。孩子就像實驗中的那條狗,被關在一個只有學習、考試和寫作業的籠子裡,被週考、月考和期中期末考時不時的電擊著,卻無路可逃。於是日復一日他們放棄了努力,而放棄努力的結果會更強化他們的無力感,直到他們堅定地相信不管怎麼努力都做不到,越來越絕望。他們不知道這樣被掌控、被時不時證明失敗的人生有什麼意義。

而此時家長的訓斥聲響起,他們無力面對家長殷切的期望、甚至是孤注一擲的奉獻,也最不願聽到、無法忍受來自最愛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的評價是毫無價值、糟糕透頂……這時他們更加確信自己的人生沒有希望,除了自己的生死再沒有什麼事情可以掌控了,於是選擇了這僅存的掌控感。

歷史給人類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吸取教訓

既然有這麼多的前車之鑑,為什麼責罵孩子的家長仍然比比皆是?那是因為人們總有這樣一種

僥倖心理跟別人比起來,自己遭遇不幸的可能性會更低一些,在心理學中叫做樂觀者偏差。例如當被告知因抽菸而得癌症的百分比數據時,很多人都會想“反正概率這麼低,那肯定不是我”。

現實是否如此值得樂觀,取決於我們採用怎樣的方式應對

孩子挨家長罵為何會跳樓?被無力感侵蝕,唯有生死掌控在自己手中

對於孩子而言,我們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學習和考試焦慮,正確看待父母的期望、調整好自己對學習的認知。

對於家長而言:首先,家長要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信任自己的孩子,不苛求孩子的超常進步,反而會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更好的影響。其次,不要讓愛成為負擔、要求或限制,學會換位思考,多些理解和接納,少些失望和訓斥。再次,更多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況,比如問問孩子最近累不累,有沒有需要幫助的事情等,甚至有時一個簡單的擁抱也是對孩子最好的心理支持。


你認為親子關係最重要的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