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揭開迷霧追尋三國歸晉的幕後黑手(中)

大秦統一中華,成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起點,我們將兩千多年封建社會與古代西方世界橫向比較,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社會制度,中國實行“郡縣制”,西方則是“領主制”。

所謂領主,就是有自己的邦國、領地及臣民的貴族,同時向一個國王效忠,形成一個國家,貴族地位世襲,血緣和姓氏成為了階級固化的保障,國家概念鬆散,國王權力較小,管理國家的是世襲貴族。

而郡縣制,是將天下土地劃分為若干數量的郡和縣,剝奪了領主土地,統一交選派的官員管理,官員並不一定是貴族,多數不能世襲,這種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削弱了貴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階級壁壘。

西方國家至今都保留了貴族政治,而中國經過兩千多年先後歷經貴族分封制、“門閥士族制”,最終誕生生了最為公平、有效的“科舉制度”,雖然被詬病許多,但至今我們依然深受其益。

上一篇講述了雄才大略的曹操和力量強大的士族集團如何相互利用,同時相愛相殺的過程,曹操恩威並舉,提出“唯才是舉”的用人口號,企圖打破兩漢以來,士族集團壟斷“官權”的傳統,然而在曹丕即位後,士族領袖陳群、司馬懿利用“九平中正制”釜底抽薪,魏國最終被司馬氏所亡,本篇將繼續揭開迷霧探究蜀漢滅亡的原因。


帶你揭開迷霧追尋三國歸晉的幕後黑手(中)

寒門劉備



一、落鳳坡在前,五丈原在後

公元234年二月,諸葛亮率十萬蜀軍進軍斜谷討伐曹魏,魏軍堅守不戰,諸葛亮派使者赴魏營,司馬懿隨意詢問蜀軍使者:諸葛公進來飲食如何,一頓飯能吃多少米?使者不知他是何意,只好如實回答:三四升。司馬懿又接著詢問政事,使者也如實回答:軍中二十軍棍以上的處罰,都是丞相自己親自批閱裁定。司馬懿在問詢完這些後,對身邊的感嘆道:諸葛公將不久於人世了。果不其然,蜀國丞相諸葛亮在當月就病逝於五丈原軍中。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是累死的,蜀國政治、軍事他做到了親力親為,幾乎是事無鉅細,如此勞心費神,更是病上加病,怎不會油盡燈枯?(同時他還發明瞭機器人運糧,為軍隊發明連弩,真是操碎了心)

那為何會這樣?我們來讀讀著名的《出師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 首先孔明先感激先主劉備知遇之恩,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白帝城劉備託孤,諸葛亮接過重擔(真是亞歷山大),

但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蜀漢比起曹魏、孫吳實在是太弱了,國土小人口少,勉強做到偏安一隅,還要“北定中原 還於舊都”那就只能擼起袖子,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了。

北定中原 還於舊都,這是孔明一生的理想,六出祁山,是付出行動,累死在五丈原,是最後的歸宿,而後世所謂蜀漢滅亡的原因就是六出祁山!說得對,也不對。


帶你揭開迷霧追尋三國歸晉的幕後黑手(中)

傳說孔明與龐統對弈,孔明用馬說到我一馬踏你落鳳坡,龐統用炮說到我一炮打你五丈原。




二、劉備與士族的關係

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都記載劉備為中山靖王之後,我們知道他早期的職業是編織草蓆,這種反差很大,大到讓人感覺他是在撒謊!我認為,劉備沒有撒謊,從蜀漢政權的建立到滅之中存在答案,為何中山靖王的後代在漢代尚未滅亡之時,就已經能落魄為手工業者?

如果說大秦是封建王朝的開端,那麼大漢則是貴族政治向庶民政治過度的轉變期,漢代自景帝時期開始削藩,經過了著名的“八王之亂”,比較強的劉氏藩王遭到無情打擊,到武帝頒佈推恩令,藩王宗親基本上失去了領地,再到獨尊儒術之後,讀書人的地位提高了,相對於貴族,庶民通過讀書開始參與政治,最終形成了新型貴族,也就是“士族”。

新型貴族的崛起必然導致舊貴族的落魄,劉備的皇族身份只是標籤,而寒門子弟則是真正的他,不論是落魄的皇族還是毫無希望的寒門,造成這一切的正是在漢末呼風喚雨的士族門閥。

同樣是討伐黃巾起義其他士族子弟可以封將軍、封刺史,中山靖王之後劉備只是得到了縣尉的職務(相當於縣公安局局長),在十八路諸侯會盟之時劉備沒有發言權、沒有座位,在赤壁之戰以前,無論遇到誰劉備都是一敗再敗,如同喪家之犬,無安身之地,他的創業之路就是一部辛酸史。

我們在看看劉備集團早期核心成員,關羽、張飛、趙雲全是泥腿子,臥龍說過“臣本布衣,躬耕南陽”,鳳雛呢?做過小吏可在遇到劉備之前鬱郁不得志,後來的黃忠、馬超也都不是出身世家大族,所在大多數時候無論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還是在座的各位,我們總會先入為主的把劉備當做第一視角來看整個三國,劉備有皇族血統是一個原因,而更為重要的,更為隱藏的原因是,他們是草根,他們完完全全是通過自身努力取得成功,他們更接地氣,與之相反,在作者包括所有讀者眼中,最無能的諸侯莫過於高高在上的袁紹、袁術二位公子了。

劉備的用人之道,就是不問出身!但在那個士族橫行的年代哪一個軍閥又能真正完全棄之不顧呢?劉備入川后他的統治集團分為三個派系早期成員派(都是草根)、荊州派(原來支持劉表的部分士族)、四川本土派(四川本土士族),與曹操與士族互相利用的關係不同,劉備的政策是你可以存在,但我不能被你左右,於是為了穩定政權、防止士族勢力尾大不掉,先後殺張裕(四川士族)、殺彭羕(四川士族),廢除來敏(荊州士族)、廖立(荊州士族)。

可以推斷劉備內心深處是痛恨士族的,而從他的經歷來看士族同時也看不起劉備甚至有點戲虐的心態,“潁川士族集團”可以投靠曹操這個宦官之後,但絕不能跟隨骨子裡就是寒門的劉備,不管你到底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後。那麼好吧在打天下時沒有得到士族的支持,那麼坐天下後就更沒有必要將政權“士族化”了。


帶你揭開迷霧追尋三國歸晉的幕後黑手(中)

出發時意氣風發




三、益州疲弊

得到荊州、益州、漢中之地後,劉備稱帝,這可能是蜀漢最為輝煌的時期,一個草根集團能到這一步進而三分天下靠的是什麼?一個原因是“劉皇叔”的旗號,可以號召對漢室心存幻想而不得志群體,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那麼只靠口號就能做皇帝嗎?肯定不行!

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用人和執行力,從建立到覆滅,蜀漢更像是一個軍政府,時刻準備著北伐,從劉備到諸葛亮再到姜維,北定中原 還於舊都不是一個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執行過程,因為要北伐,因為要戰爭,蜀漢政權到滅亡都無法完成“本土化”,自然也得不到本土士族的支持,所以劉備集團是士族勢力的天敵!這個外來政權佔據四川只是為了爭奪天下,蜀人治蜀是不可能的,劉備與西川格格不入!

一方面,因為對士族集團無情的打壓,蜀漢政府沒有出現士族“壟斷仕途,控制輿論”的現象,劉備、諸葛亮的政府是廉潔高效的政府,是代表寒門的政府,劉備出身寒門用人之時不問出身,使真正的才學之輩得以歸心,諸葛亮重視法治,一斷於法,減少了腐敗,提高了行政效率。

另一方面,原來抱有幻想企圖蜀人治蜀的士族勢力終於死心了,在政治上受到無情打擊,在經濟上更是嚴重的盤剝,他們組建了“反劉聯盟”,採取“非暴力不合作”行動,時刻與曹魏暗通款曲,時刻準備迎接蜀漢政權倒臺,時刻希望蜀漢政權馬上就覆滅,他們到處散播蜀漢即將滅亡的言論,致使人心浮動,在諸葛亮六出祁山之際大肆抨擊其窮兵黷武,在曹魏軍隊來臨前大搞投降主義!

劉備所建立的蜀漢政權,是三國中最早滅亡的,而消滅蜀漢政權的正是已經通過“九品中正制”改良後的魏國,天下九州獲其六的魏國、由司馬氏掌握的魏國,更是得到了北方所有士族集團支持的魏國!蜀漢政權與之相比有太多的先天不足,據記載蜀國當時總人口九十四萬,卻常年保持十萬軍隊,四萬官吏,諸葛亮以身作則,克己奉公,蜀漢政權廉潔高效,但蜀人卻吃不飽肚子,常年戰爭只會導致國力衰弱,在看到了司馬氏等士族掌控曹魏政權後,四川、荊州士族馬上躍躍欲試,只有這個該死的政權滅亡他們才有機會捲土重來未,他們看到了“壟斷仕途”的希望!

以曹魏之強大也只能放棄努力,以蜀漢之弱小又怎能抗爭?蜀漢必定先亡。

曹魏亡於放棄與士族的抗爭,最終被士族取代,蜀漢亡于堅持與士族抗爭,最終被士族所滅。

當蜀中士族看到希望之時,孔明的繼承人姜維是絕望的,公元263年司馬昭命鍾會、鄧艾伐蜀,蜀亡。


帶你揭開迷霧追尋三國歸晉的幕後黑手(中)

鷹眼狼顧之相



數十年前曾有兩個人,對坐於林間,青梅、煮酒,論天下英雄。

曹操對劉備從來都是惺惺相惜,從討伐董卓時對劉備的仗義維護,到收留劉備後的以禮相待。

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曹操曾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劉備大驚失色,內心懼怕,其實劉備不用懼怕,因為曹操早就看出,他們本就是一類人,抱有同樣的理想,並且最終的結局也是相同。


帶你揭開迷霧追尋三國歸晉的幕後黑手(中)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