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農炮、無人機,中國能否將蝗災“禦敵於國門之外”?

3月18日,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獲悉,由於蝗災發生區缺乏監測技術和手段,防控能力又嚴重不足,巴基斯坦短期內不可能徹底消除蝗災,但在國際和中國援助下,已快速降低蝗蟲發生危害程度,減少災害損失。

此前,由農業農村部和國家林草局聯合組成的沙漠蝗防控工作組已圓滿完成在巴基斯坦的任務,於3月5日回國,中國首批援巴蝗災防控物資也於3月9日抵達。

巴基斯坦蝗災形勢嚴峻,需防新孵化蝗蟲危害

加农炮、无人机,中国能否将蝗灾“御敌于国门之外”?

巴基斯坦巴旁遮普省沙漠蝗危害情況(圖片來源:國家林草局)

防控工作組表示,巴基斯坦目前的蝗災形勢仍然十分嚴峻,雖然大部分蝗蟲已進入交配產卵期,對當下作物危害不大,但下一代孵化後對秋季(雨季)作物威脅巨大。

工作組根據所到的巴旁遮普省、俾路支省、信德省情況,結合去年蝗蟲在巴國遷飛擴散態勢推測,若氣候條件適宜,目前產下的蝗卵將在4月份前後陸續孵化,5月份變成成蟲,如果控制不好,可能聚集成大量蝗群遷飛,形成新一輪蝗災。加之印度、伊朗等境外蝗蟲入侵,如果控制不力,對秋收作物威脅巨大。

據瞭解,巴基斯坦蝗災自2019年3月一直持續到現在,適合蝗蟲孳生的3000萬公頃土地已有38%被入侵,發生範圍、蝗蟲數量、危害程度均屬歷史罕見。

加農炮、無人機,中國辦法迎擊蝗災有一套

在實地調查巴方受災情況後,中國工作組結合國內防蝗經驗,提出了“精準監測、分區治理、有效防控、科技支撐”的防控總體思路,建議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短期考慮用飛防和地面移動作業等高效施藥器械噴灑化學農藥應急防治,減少蝗災損失;長期考慮根據不同蝗蟲密度和發生區域,協調應用生態控制、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措施,推進蝗災可持續治理。

加农炮、无人机,中国能否将蝗灾“御敌于国门之外”?

工作組在信德省考察沙漠蝗危害情況(圖片來源:國家林草局)

其中,防控工作組重點推介了“加農炮”、植保無人機等高效噴施設備以及應急防控用藥。針對生物農藥是否適合在高溫乾旱的沙漠地區應用,工作組建議巴方先做小範圍試驗示範,驗證效果後再大面積推廣應用。

同時,工作組建議巴方注意蝗災國際預警,關注伊朗、印度等國蝗蟲發生防治動態,及時監測並有效撲滅境外入侵蝗蟲。特別是建議巴方加大調查和監測力度,掌握蝗蟲孵化和發育進度,在蝗蟲起飛之前的蝗蝻期這一最佳防治時期,採取化學農藥集中防控措施。如果巴方能夠及時監測到蝗蟲,提前準備足夠、對路的防控藥劑和藥械,按照中巴兩國專家制定的防控方案,可以較為有效地控制蝗蟲危害。

此外,中方已建議抓緊建立中巴聯合治蝗工作機制,將中巴聯合治蝗納入中巴農業合作工作組機制,雙方成立聯合工作組,定期舉行會議,就蝗災可持續治理開展政策對話、技術交流和人員培訓。

印巴兩國蝗災會傳入我國嗎?專家:幾率不大

專家普遍認為,周邊國家沙漠蝗遷入我國幾率很低,主要基於三方面原因:一是從沙漠蝗習性看,沙漠蝗的生存和繁殖必須依託於熱帶和亞熱帶沙漠,但我國西南同緯度地區沒有熱帶和亞熱帶沙漠,地理環境和溫度條件均不適宜沙漠蝗生存(新疆、內蒙古雖有廣闊的荒漠,但氣溫降雨等不能滿足其繁殖條件);二是從沙漠蝗在我國發生危害記錄看,40多年來,我國既沒有沙漠蝗遷入的記錄,也沒有發現沙漠蝗在我國造成危害的情況;三是從沙漠蝗遷飛路徑看,專家分析認為,如果沙漠蝗遷入我國,可能有東西兩條通道。西線通道就是從印度、巴基斯坦進入西藏南部,由於受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天然屏障阻隔,氣溫很低,沙漠蝗難以飛越和存活。東部通道就是沙漠蝗經印度、孟加拉從緬甸進入雲南南部,但其難以穿過雨林,且緬甸氣候不適宜其發生,雲南南部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也不適宜其存活。即使出現強季風等極端天氣,導致境外沙漠蝗少量進入我國,也難以建立有效種群。

此外,以我國目前的監測和防治能力來看,我們完全能及時有效控制遷入蝗蟲。(光明網記者 宋雅娟 張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