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母親培養出13個博士,卻全部加入外國國籍,令人深思

然而,對於一個完整的人來說,獲得天賦和學習技能只能被看作是教育成功的一個方面。

在一個發人深省的教育例子中,13個子女在一個單親母親的培養下都成了博士,但當孩子成功後,他們選擇去國外生活,他們成為了另一個國家的公民。卻忘記了自己的國家。

中國母親培養出13個博士,卻全部加入外國國籍,令人深思


這個單身母親王淑貞出生於1897年,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但婚後她經歷了很多艱難困苦。王淑貞和她的丈夫李浩民共有13個孩子。雖然家裡早年的物質條件都很好,但架不住要照顧這樣一個大家庭,後來她丈夫因受到意外去世了,所有的生活負擔都落在了她一個人身上。

她不僅要給孩子們吃穿,還要送他們上學。沒有錢,王不得不一天打幾份工。幸運的是,這些孩子不僅順利完成了他們的學業,而且還取得了很好的成績,13個孩子終於獲得了最高的博士學位,其中包括在世界上都有名氣刑偵專家李昌鈺。

中國母親培養出13個博士,卻全部加入外國國籍,令人深思


我們都知道,李昌鈺華裔美國人,不僅僅是他,還有他的12個兄弟姐妹,他們最終都成為了美國公民定居在了美國。13個孩子中有3個已經被美國政府評為“十大傑出青年”。這讓人想知道為什麼不願意回國?

原來,當時不僅王一家,許多其他的留學生也選擇留在其他國家。原因與他們的地理環境有關。王祖籍是江蘇,後來因為丈夫的生意搬到了臺灣,13個孩子在那裡完成了學業。

中國母親培養出13個博士,卻全部加入外國國籍,令人深思


近代,臺灣割讓給日本,後來就被國民黨佔領。 在臺灣長大的新一代幾乎沒有接受過對祖國的愛國主義教育。上個世紀建國初期,國家需要人才,許多頂尖人才,如華羅庚、李四光、鄧稼先、周培源、錢學森、蘇步青等,毫不猶豫地回到了祖國,但也有一些中國人因為美國的優惠待遇而選擇定居。

有很多人面臨著這樣的選擇,有人說如何選擇是自己的自由,但正是每個孩子的選擇構成了祖國未來的建設。梁啟超是近代著名人物,他的九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在國外學習生活了很多年,但是當國家危機出現,國家陷入困境時,他們都回到了祖國。

中國母親培養出13個博士,卻全部加入外國國籍,令人深思


近代以來,許多有志之士瞭解這一事實,重視後代的愛國教育。作為一個在戰火紛飛的時代生存下來的普通女性,王難以有這樣的意識,她只求孩子能夠成功地登上頂峰。

因此,教育不僅需要知識來對自己進行武裝,要先成為一個人,只有聰明的頭腦和沒有愛國之心,對國家和人民是沒有益處的。近代以來,中國受到帝國主義侵略,正是中國人民通過火炬傳遞的愛國精神和革命者的不懈奮鬥,使中國在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之後獲得了獨立。當今社會,國家現代化建設需要更多的人才,許多高端人才面臨著同樣的選擇,如何選是對許多人的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