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原因概论

1931年,日军霸占东北三省。1937年,日本在卢沟桥上撬动了中国的历史。这场历时14年的侵略战争,给神州大地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回望过去,我们真切地想知道这一切苦难的根源——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 经济原因

(1) 经济危机,日本经济受到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外贸缩减8.4%,工业下降50%,失业人数达到300万。海外市场锐减,金融业与海外贸易崩溃,经济萎缩。当时便有众多学者指出“日本经济在总崩溃中”。社会动荡,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又因为自从明治维新就没有顾及农民和工人的利益,所以农民和工人运动不断。甚至日本统治当局要颁行《治安维持法》(1925),还要秘密设立“特高”警察,疯狂镇压共产党和工农运动以维持社会治安。

日本侵华原因概论

《日本的经济危机》主要责任者:时兴潮社编,出版者:时兴潮社,出版时间:1939年10月01日,类型:图书p7。该文献可从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www.modernhistory.org.cn)上获取。

(2) 资本主义的畸形发展,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之后,便自上而下快速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发展不充分且带有极其强烈的封建性质,导致其在诞生初始便没有稳定的国内市场。又受限于本身的原材料少和劳动力缺乏等自身因素,日本就不得不向外寻求国际市场,要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开展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却又遭遇了经济危机。以上这些因素使日本不能借助正常的资本主义发展路线,而要利用自身独特的军事属性即进行军国主义式的扩张,以进行资本主义工业化。在这样的条件下,只有向外掠夺,侵略与征服,才能完成日本经济的循序进程。

二. 时代背景

(1)日本的国策,1927年7月25日,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田中义一在臭名昭著的《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中写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也成为日本的扩张的大方针。使其侵略野心变得具体,可实施。

日本侵华原因概论

《敌人大陆政策之原形》主要责任者:敬幼如,出版者:中国编译出版社,类型:图书 p68

(2)大国的“绥靖政策”,当时西方大国受困于本国经济危机,陷身于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采取“绥靖政策”。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为保护自身政治利益最大化,对走上法西斯专政的国家保持中立态度,给日本等法西斯国家提供了进一步向外扩张之可能的国际环境。

(3)中国的国内形势。蒋介石名义上统一中国,而事实上新旧军阀混战不断,北伐失败势力的疯狂反扑,国内政治腐败动乱,国民政府与共产党战争激化。中原地区民不聊生。空军海军战斗力极其羸弱,大部分陆军实力对日军几乎构不成威胁。这对对中国垂涎已久的日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侵略机会。

日本侵华原因概论

《中国近代史》作者:蒋廷黻。出版者:艺文研究会。出版时间:1938年07月。类型:图书。 p132-133

(4).日本的国内形势,1921年,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日本也受限于华盛顿体系,同战败国德国一样,进行大规模裁军,引起军人和具有军事化思想群体的不满。这给新政府突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提供了舆论条件,给以东条英机和石原莞尔为首的军事秘密组织的建立与扩张创造了条件,为日后少壮派军官起义奠定了基础。1931年,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国家经济濒临崩溃,日本政府试图降低日元汇率,恢复日本金本位制度,整顿银行业,未起到有效作用,反而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为了转移矛盾,日本政府进行了向外扩张。

(5)日本的工农运动,从日本第二次护宪运动的阶级之广泛,影响之巨大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藩阀专制统治阶段的结束,民主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无产阶级对于巨大的剥削与极度不平等的容忍渐渐缺少。

日本侵华原因概论

《日本论》日本论,主要责任者:哈耶玛原著,出版者:光明书局,类型:图书p162-163

即使日本工人农民一向避免与政府直接冲突,但各种摩擦无法避免。1912年9月,荒烟寒村以《近代思想》为阵地宣传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1916年到1918年新建立工会38个(1916年成立13个,1917年14个,1918年11个),于1918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米谷暴动。当年有记载的罢工达到顶峰的417次,参与人数6万6,457人。在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指导下,日本共产党于1922年成立,“工人和农民的斗争出现了新的高潮,工人运动更加活跃,社会主义运动也开展起来”(引用期刊-《史学月刊》1988年第六期P71 伊文成 《略论日本近代工人运动的发展及其特征》)

三. 日本的人口和地理环境

(1)人口,日本人口于1920年达到0.56亿。对比于同期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缺少,但新增人口过多。这样对于这个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14%的国家来说,再深厚的封建残余也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市场粮食短缺的问题。国内市场狭小,进而影响对国际市场的开辟

(2)地理环境,日本四面环海,国土狭小,各种资源有限,尤其是重工业原料。这使得日本极度依赖国际市场与进出口贸易,但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条件下,各国设置贸易壁垒,纷纷降低汇率,日本民族工业屡屡受挫,日本的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不仅无法起步,甚至会出现倒退乃至崩溃的可能性。日本对于资源的过度追求到极致就会演变为对外的侵略扩张。

四. 日本的传统思想

(1)日本自古便有着入主中原的野心和思想传统,在唐初便有了中日战争的记录。日本思想根源是神道教和佛教,其中对待生死有着“彻底的见解”

日本侵华原因概论

《日本研究》主要责任者:陈彬龢著,出版者:上海新纪元周报社,出版时间:1928年06月,版本:初版。P60-61

日本历史和地理的封闭性带来的特殊情结如自我封闭主义,集体主义等是其产生军国主义思想的思想条件。信奉的武士道精神对于军国主义的出现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是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毫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维基百科:武士道)这些也被日本本土的神道教充分吸收。这些精神也充分体现了日本文化具有的感性基础,以情感为前提条件的政治和法律。

日本侵华原因概论

《日本文化》主要责任者:李君猛著,出版者:长春书店,出版时间:1941年09月15日,版本:初版,P74

再加上这之前的甲午和日俄战争时期,日本与俄国中国两个超级大国对赌国运的胜利,无疑发现战争是笔绝佳的买卖。这时情绪化因素开始上升,与理性有所偏离。

(2)日本的天皇制度,日本的天皇制度的两大特点分别是从未改姓,万世一统;二是天皇不掌握实权,尤其不可能掌握兵权。再加上日本军队的统帅权独立制度,使得军阀可以借助天皇名义征兵发兵,使得兵权不仅不在天皇,甚至不在内阁。而百姓对天皇的绝对忠诚的信仰自然也得以被利用。这些制度也是军国主义诞生的政治保障。

日本侵华原因概论

从以上的探讨的种种因素来看,日本侵华事件甚至任何一件历史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必然发生的,是历史逻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的外在表现。是“镶嵌”在历史中的,有其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有其特定的矛盾冲突利害博弈,有其本身的生命和逻辑,这是动态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