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規劃:《從十大名校看美國式精英教育》

作者|梅園

前言

這是一篇我整理寫作耗時半個月以上的文章,頓時覺得博士科研與學術研究的不易!我2005年至2007期間曾經攻讀過清華-麻省理工的國際MBA,2007年1月作為學生到斯坦福大學交換訪問,2019年6月作為職業諮詢顧問到美國波士頓參加【職業服務與僱主聯盟】(Career Service and Employer Alliance)全球會議,到訪MIT和哈佛。除了書的讀後感,也從我近十二年接觸美國名校及與美國名校精英相處的經歷中,談談我對美國式精英(American Style Elite)的淺見。

高考志願規劃:《從十大名校看美國式精英教育》

揭示美國教育在精英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哈佛大學:追求真理

耶魯大學:獨立思辨能力

普林斯頓大學:嚴謹治學

哥倫比亞大學:通才教育

斯坦福大學:敢於挑戰,勇於冒險

麻省理工學院:既學會動腦,也學會動手

加州大學:百花齊放,學術自由

賓夕法尼亞大學:勇於創新,敢於開拓

康奈爾大學:注重團隊合作

西點軍校:責任、榮譽、國家

美國的大學佔據了世界名校中的大部分的位置,出產著世界大部分的學術研究成果,提供著世界上最有質量的教育,吸引著世界各地最多的外國留學生;此外,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贏得諾貝爾獎的美國學者比其他國家都要多.....美國大學以其不可取代的優勢,在全球教育界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美國十大著名高校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利福尼亞(加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和西點軍校。《從十大名校看美國式精英教育》這本書,通過各個大學運用其獨特的教學理念、獨到的教學方法,揭示美國教育在精英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美國名牌大學的錄取參考:

1、高中成績(年級排名、課程的選擇等)和標準考試成績

(SAT,SA II,AP,等等)。這條標準並不很高,一般85%至90%的申請都都會過線。

2、是否具備個性特長,例如某項體育運動,位列世界前列的,或者是國家隊隊員,州內前幾名的。這屬於”明星效應“,一般都給予特殊錄取。

3、是否具有學業獲獎經歷,例如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冠軍,西屋科學獎得主,Spelling Bee最後的優勝者,等等,包括各式各類的不太有名的科學比賽的前幾名。有此類經歷的多半能給予加分、提級優先錄取。

4、參與社區的活動、課外活動

5、老師們的推薦信和自己的大學作文。一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二來通過論文寫作形式看學生的寫作水平、語法詞彙,看學生的個性,看是否能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

中國高考制度:一考定終身,高考含金量非常重;美國沒有統一的大學升學考試,學生高中畢業升入大學時只需要參加一個”學業能力考試“,在一年中,學生可參加幾次這樣的考試,哪一次的成績最好,就以哪一次的成績為準,從而避免了一考定終身的偶然性。在美國頂尖級的大學,更多強調的是一個學生的個性以及獨特之處,而不是他的成績或者名次。在中國,我們常常會聽到類似於某某省高考狀元,某某地區高考文科狀元等名銜,在美國沒有這樣的現象。

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區別不在於有沒有選擇,而是在於選擇的標準不盡相同。在中國,你想要進一所名牌大學,必須倚靠高分數,只有分數才是最重要的衡量槓桿,如果有別的衡量標尺,基本也僅作參考之用。而在美國,要進哪一所學校,基本沒有固定的可以計算的東西。你的綜合能力 、你的品行、你的特長和興趣愛好、你的創新思維、你的獨特個性、你的秉異天賦、老師的推薦信等,都可能成為你進入學校的一個因素。

美國孩子按意願讀書,中國孩子把讀書當作志願。總而言之,教育是與製造業完全不同的產業。製造業需要的是標準化,只有做到標準化,才能出現大工業。而教育呢?恰恰相反,教育需要的是個性化,因為每個人是千差萬別的,開發千差萬別的個性潛能,才是產生創造力的基礎。


高考志願規劃:《從十大名校看美國式精英教育》

01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建於1636年9月8日,“先有哈佛,後有美國”,美國高等教育的鼻祖,“常青藤聯盟Ivy League”成員之一。

哈佛大學的歷史比美國作為獨立國家的建立幾乎要早一個半世紀,獨領風騷三百多年。正因為如此,哈佛大學被稱為”美國高等教育的鼻祖“、”高等學府王冠上的寶石“。哈佛大學位於美國的馬薩諸塞州(首府波士頓市),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多年以來,在美國的學術界漸漸形成了一種學術標準,對真理的認真探索以及道德水準的提高至今仍然是這一標準的核心,而這一標準的源頭,正是出自於哈佛大學!

哈佛的創辦者是一批從英格蘭遠道而來的清教徒,在他們的思想中,折射和衍生出一種求真求實的做人態度,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哈佛人,教導他們以此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哈佛大學的第19任校長昆西曾著重指出:“大學最根本的任務就是追求真理,而不是去追隨任何派別、時代或局部的利益。” ”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

威廉姆斯.艾米思(Williams Ames)的這句名言、哈佛的校訓,為哈佛學子提供了學習和為人的第一準則。

可以看出,哈佛校訓強調的有兩點:

1、哈佛重視傳統,相信在偉大的傳統中有深遠的智慧,所以哈佛不大可能出現全盤反傳統、全盤反歷史的瘋狂現象。

2、哈佛強調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則,無論是世俗的權貴還是神聖的權威,都不能代替真理,都不能阻止人們對真理的追求。

高考志願規劃:《從十大名校看美國式精英教育》

謊言雕像與哈佛”求是崇真“共存(梅園拍攝)

謊言雕像與哈佛”求是崇真“共存(梅園到訪於2019年6月)

假哈佛雕像:

1、不是哈佛本人的樣子

2、哈佛不是創辦者

3、1636年而非1638年

懷疑的精神和冷靜的態度是哈佛人一向秉持的原則,這座”謊言塑像“不斷地提醒哈佛人,不要輕信傳說中的權威偶像,努力追求自己堅信的真理,用一種唯美的觀點來欣賞這座雕像,通過這三個謊言,將真實的事實牢牢地記住。

高考志願規劃:《從十大名校看美國式精英教育》

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梅園到訪於2019年6月)

一座珍藏一萬兩千多種動植物標本的博物館。玻璃花(Glass Flowers)歎為觀止,用玻璃和鐵絲做成的精美花瓣,工匠技藝!


高考志願規劃:《從十大名校看美國式精英教育》

02 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於1701年創立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吉靈伍斯,“常春藤聯盟“之一,美國第一所有資格授予博士學位的大學。

耶魯大學是美國曆史上最悠久的私立大學之一,於1701年創立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吉靈伍斯,即首任校長彼埃斯的家鄉所在地,最初稱為教會學院。1716年,教會學院遷址到康涅狄格州的紐海芬市,並於1718年以學校捐物人耶魯的名字命名為耶魯學院。1997年,耶魯學院改稱耶魯大學。

耶魯和哈佛、普林斯頓大學齊名,歷年來共同角逐美國大學和研究生院前三名的位置。

記者採訪耶魯校長理查德.萊溫(Richard Levin):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你們引為以豪的畢業生小布什總統,他在學校時的成績並不算好,畢業成績只得了C。那這個是個好榜樣呢,還是個不好的榜樣,對於學生來說?

萊溫答:不只看分數,還要看潛在的領導能力。

記者:關於美國總統,絕對只是一個偶然,我覺得你不可能把培養美國總統作為你們的目標,那麼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你們注重培養他們什麼樣的能力呢,或者說你們培養學生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萊溫:我們希望學生具有思辨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中國教育"尊師重道“,學生在老師面前,孩子在家長面前,往往扮演著被教導、被傳輸知識常理的角色。

聽話、不反駁=好孩子,受稱讚

總問為什麼、喜歡反抗師長=壞孩子、受處罰

使得中國學生喪失獨立思辨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失去質疑、探究的精神。

耶魯校友李開復的建議

1、學習的時候,多問”為什麼“,不要只是考過關就可以

2、針對某一個問題,問問你的老師、同學是怎麼思考的

3、多做實踐的工作。經過多次的實踐,碰到新問題,你可能可以用舊的問題的思考、實踐方式來解決

4、不是任何事情都是黑或白的,或一切問題都是按部就班地解決的。通常的情況是:最好的計劃就是多嘗試很多事情,每一件事情都有成功的機會。而每當一件事成功或失敗後,再繼續調整你的計劃

5、學習數學、理工,可以幫助你用邏輯方法解決問題。我相信有些邏輯遊戲也可以幫助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例如橋牌、象棋,甚至更簡單的遊戲,像Twenty Questions——就是你能不能用20個”是否“的問題猜到我想的任何一件事。

梅園點評:

批判性閱讀:不僅僅只是吸收,而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批判性地學東西

批判性聆聽:能對各種長度的口頭報告作出內容“分析”,能“評價”各種口頭信息的目的;能有效地“分析”他人口頭表達觀點時各種技巧;能從各種角度”分析“不同的觀點


高考志願規劃:《從十大名校看美國式精英教育》

03 普林斯頓大學 (Princeton University)

成立於1746年,普林斯頓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鎮,1896年正式改名為普林斯頓大學,是常春藤聯盟的一員。

普林斯頓大學的校訓是“普林斯頓——為國家服務,為世界服務”,這所已有260年曆史的世界名校至今沒有自己的法學院、醫學院和商學院,但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發佈的2002年美國大學綜合排行榜上,普林斯頓卻超過哈佛和耶魯,位居第一。

普林斯頓最重視和引以為豪的是本科生教育。普林斯頓大學目前在校本科生約4500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約1800名,與美國其他名牌大學相比,研究生比例較小,客觀上能將資源更多地用在本科生身上。

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這座安靜的校園裡走過了生命中最後的22年的寶貴時光。規模不大、學科不全、人數不多——普林斯頓嚴謹治學的體現。

反思:學術造假,論文,劃重點等;韓國首爾大學教授,“克隆之父”黃禹錫關於體細胞核心轉移技術學術造假;中國某高校教授為了騙取科研資金和學術聲譽,將從美國買回的芯片上的標誌打磨掉後,再刻上自己的標籤,對外宣稱是自己研製的芯片;為了評職稱、升高位、某些大學老師不惜發表相當數量的粗製濫造、生拼硬湊的學術論文和學術專著;一些高校的碩士、博士論文抄襲。

真正的創作或研究本身容不下任何急功近利的心態或朝不保夕的憂慮。如果一味追求學校的規模 、學院的齊全、熱門的專業以及學員的數量,必然因為師資的匱乏、基礎設施無法跟上、教學理念的模糊等後續問題而影響整個教育的質量和人才的培養質數。


高考志願規劃:《從十大名校看美國式精英教育》

04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哥倫比亞大學是世界最具聲望的高等學府之一,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成立於18世紀中期,最初是根據英國喬治二世國王的特許令建成,並被定名為“國王學院”。美國獨立戰爭後,為紀念發現美洲大陸的哥倫布而更更名為哥倫比亞學院。1896年,學院理事會正式授權學校使用新名字——哥倫比亞大學。哥大被譽為培養政治、經濟領袖人物的搖籃。

在“以上帝的神靈中我們尋求知識”為校訓的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最古老的“常春藤聯盟”成員之一。整個20世紀上半葉,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一起被公認為美國高等教育的三強,學校的醫學、法學、商學和新聞學院都名列前茅,而美國的新聞、文學、藝術領域的最高榮譽——聞名全球的“普利策獎”,就是由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主持頒發的。

哥倫比亞大學由3個本科學生院和13個研究生院構成。現有教授3000多人,學生2萬餘人,校友25萬人,遍佈世界150多個國家。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進一點加快,哥倫比亞大學高度重視國際人才的培養。其很多學科和課程設置並不只是以純實用為目的,更注重以增進知識、推廣學術為導向,力圖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由此,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生通常具有高質量的綜合素質和國際化視野,具備了進入社會精英階層和學術前沿的基本條件。

胡適也是哥大校友。現代基因學之父——托馬斯.摩爾根在這裡身體力行的樸素生活,成為她永遠的校園傳奇。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在這裡任教。美國第一所授予醫學博士學位的醫學院。通才教育1、讓學生學習什麼?2、用什麼方法教育學生?3、畢業時,學生除了學位和所學的知識外,還具備何種世界觀?

哥倫比亞大學在20世紀前期就在校內推行以"核心課程“為基礎的通才教育。

哥倫比亞大學尋找:

  • 激情、熱情 (passion)
  • 領導才能的素質(leadership)
  • 動力、上進心(determination)
  • 正直(integrity)


高考志願規劃:《從十大名校看美國式精英教育》

05 斯坦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學始建於1885年。“西部哈佛”,以“願學術自由之風勁吹”為校訓的斯坦福大學,於1891年10月1日正式舉行開學典禮。美國首家在校園內成立“工業園區”的大學

雞和蛋:斯坦福和硅谷

斯坦福有點像硅谷的孵化器,比如谷歌和雅虎

斯坦福大學始建於1885年。當時的加州鐵路大王、曾擔任加州州長的老利蘭.斯坦福為紀念他在意大利遊歷時染病而死的兒子,決定捐錢在加利福尼亞州帕拉託市(Palo Alto)成立斯坦福大學,並把自己8180英畝用來培訓優種賽馬的農場拿出來作為學校的校園。

斯坦福是美國首家在校園內成立“工業園區”的大學,而這成為美國加州科技尖端、精英雲集的“硅谷”(Silicon Valley)的起點和橋樑。

斯坦福大學培養了美國第31屆總統赫伯特.胡佛, 雅虎創始人楊致遠(1990年考入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系)

斯坦福教育認為:

鼓勵青年人自己去發現他們追求的答案,不是一種最容易的學習方法,但卻是回報最豐厚的一種學習方法。教育能做出的最重要的一條貢獻,是發展學生追求創造性方法的本能和好奇心。

”中國教育制度中存在著的兩個癥結。首先,我認為中國教育給我的感覺是非常強調考試能力,對分數非常專注;其次,我認為中國的高等教育和美國的高等教育,其區別在於,美國的高等教育更關注學生和個人全面的能力,更關注使學生認識到我是誰,更瞭解自己,我們的高等教育比較激勵學生的自我激勵、自我挑戰能力。“

——斯坦福大學原MBA招生副主任Ms. Lisa Giannangeli

高考志願規劃:《從十大名校看美國式精英教育》

2007年1月STEP項目,梅園在美國交換訪問學習的週日程表

一份從早6:45到晚23:30的日程安排,以15分鐘為間隔。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見識到了硅谷理工男做日程的強大時間管理與高效能力!


高考志願規劃:《從十大名校看美國式精英教育》

06 麻省理工學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學院(MIT)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坎布里奇市,成立於1861年。經過140多年的發展,麻省理工學院現已被世界公認為與牛津、劍橋、哈佛等老牌大學齊名的、以理工科為主的綜合性的世界一流學府。

麻省理工開設的課程,適於培養機械師、土木工程師、建築師、礦冶工程師和實用化學師等。培養手腦並用的精英人才。

”既學會動腦,也學會動手“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校訓,其創始人威廉.巴敦. 羅傑斯在反思自己教育經歷的過程中曾產生過創建一所”超過國內任何一所大學“的學校的想法,這所學校不僅僅是能傳授工藝技能,重要的是學生們將來在工業部門工作打好科學理論基礎。

真知出於實踐,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斯隆學院,有一個項目Sloan Innovation Period--Firt Year Challenge,模擬實戰商業競賽。比賽的類型是模擬產品的設計、生產、營銷等整個流程。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可以加強學校與社會企業的溝通與接軌,為自己將來的事業打下基礎和獲取經驗。優秀的參賽者更可以通過這樣的形式來直接獲取大公司的賞識,登上一條有發展前途的便捷之路。

梅園點評

在中國”重學術,輕實踐;重文憑,輕能力“的社會現象背後,顯露出傳統社會中的深層原因。

麻省理工1:10的低師生比例。

高考志願規劃:《從十大名校看美國式精英教育》

2007年7月 國際MBA證書(MIT)

高考志願規劃:《從十大名校看美國式精英教育》

2019年6月 梅園到訪MIT


高考志願規劃:《從十大名校看美國式精英教育》

07 加州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853年創建,位於加利福利亞州。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公立大學之一,其伯克利分校、舊金山分校、聖地亞哥分校和洛杉磯分校都是世界一流的學府。

在加州大學,不拿名人和權威來壓人,新教師不和著名教授合作搞科研、寫論文,學校鼓勵他們自己去開創新的研究領域,鼓勵競爭。

在加州伯克利分校獲得工程學博士學位的英特爾公司創始人安德魯.格羅夫(Andrew Grove),在其畢業5年之後即參與了英特爾公司的創建,後來又被任命為英特爾公司總裁。退出記憶芯片生意,做微處理器英特爾。

教育模式

學生自行管理的"高年級學生作用“活動,讓高年級學生自行組織學生會,帶動和領導低年級學生,使學生的學習、課餘活動以及學生的交往都由學生自己去主持和管理。

目前清華經管學院本科學生輔導員採取該方式。

這樣的教育模式,一方面使學生在大學期間就能獲取組織管理的鍛鍊機會,為適應之後的社會生活提供了良好的過渡;另一方面,適當減輕了教師管理的任務,使教師更專注於教學,而減少了因管理學生而分心的可能。


高考志願規劃:《從十大名校看美國式精英教育》

08 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740年由《獨立宣言》撰寫人本傑明.富蘭克林倡導創建,是一所歷史悠久的私立大學。美國八大常春藤聯盟之一。沃頓商學院MBA1994年被《商業週刊》評為全美第一名。

在富蘭克林的探索精神和學校對這種精神的倡導下,賓大的辦學模式始終”敢為天下先“,在美國大學創業史上留下許多個第一的戰績:

* 1756年第一個開設現代文件課程

* 1765第一個成立醫學院

* 1770年第一個使用化學教科書

* 1779年第一個結束學院模式,代之以大學模式

* 1874年建立 第一個教學性質的醫院

* 1881年創建第一個商學院——沃頓金融商業學院,具有和哈佛商學院同等的實力

* 1887年建造第一個大學博物館

* 1896年成立第一個大學心理診所

* 1946年2月14日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電腦”埃尼阿克“ENIAC,它的誕生為人類開闢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使得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1978年創辦第一個完全由學生操作和重審的大學有線電視臺

* 1992年成立第一個人類基因治療研究所

* 1994年推選出第一個常春藤大學女校長

賓大的創新計劃非常注重知識的集成,新聘教授至少要在兩個學院和系任職,以加強不同專業和學科的融合,促進各學院之間的交流。

我研究機器人,希望機器越來越像人,但作為校長,我擔心把人培養得像機器。創新需要環境,寬容失敗,鼓勵冒險;鼓勵合作,激發新創意;鼓勵質疑,挑戰權威。

——原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 王樹國


高考志願規劃:《從十大名校看美國式精英教育》

09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

創建於1865年,美國八大常春藤聯盟學校中最年輕的一個,又是最大的一個。讓任何人都能在這裡學到想學的科目。旅遊管理學院全美首屈一指。校園坐落在3000英畝的康乃爾大農場裡,頗有”西部斯坦福大學“之風。

康奈爾擁有本科生1.3萬多人,遙遙領先於第二名,只有9000多名本科生的賓州大學。如果學生覺得所有4000門課和600多個社團都還不能符合自己的心願,他們甚至可以自己”打出旗號,樹立山頭,招兵買馬“,校方往往會積極鼓勵學生們創造自己想要的專業課程或社團。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榮格列出的公式:I + We= Fully I 一個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體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個人價值,綻放出完美絢麗的人生。學生團隊意識的形成,離不開為人師表者的灌輸。對於學生,老師如果多鼓勵他們與他們合作以及學會如何幫助別人成功,則必然在學生心中留下影響並試著為之努力,建立良好的團隊精神。在中國,老師之間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無論是評職稱、評優秀,也有著零和競爭的意味。而在美國,評定終身教授的標準除科研和教學外,還有”服務“一條,即教師必須全心全意地為本系、學校和校外社區服務。


高考志願規劃:《從十大名校看美國式精英教育》

10 西點軍校(West Point)

美國西點軍校創立於1802年,全稱”美國陸軍軍官學校“,美國將軍的搖籃。責任(duty),榮譽(honor),國家(country),是西點的校訓,也是美國的國訓。西點軍校著重對人在性格、紀律、毅力等方面進行塑造,其培養的不僅是一名軍人,而是一名美國社會的精英,這是其辦學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英國統帥威靈頓說他的人生格言是”忠於職守“,他因責任而生,因責任而死,責任是他生命的指導原則。

詹姆斯夫人說:”就像水泥使建築堅固一樣,責任感使我們道德堅固,使我們抗拒誘惑和考驗。沒有責任感,所謂的力量,仁慈,智慧,真誠,幸福快樂甚至愛情都是無中生有的空談。“

在西點軍校,對於剛入學的新兵,責任就是執行命令。二、三年級的學生開始領導幾十個新兵,他們的責任就是身體力行;四年級的學生可以做100多人的領導,他們的責任要求他們不能在任何時候表現出膽怯和背離原則的行為。

當代大學生更重視個人理想多過於社會理想,他們認為社會理想太遠太大太空,可望而不可及,只有個人的現實生活才是實實在在也是更經濟實惠的,因而他們更多關心的是自己的命運,更多關注的是自身的發展和個人的現時利益。

美國孩子從小就做一些有償服務,如做清潔,幫人看小孩,送報紙等,到了高中或大學後就勤工儉學,例如當營業員、替人擦洗汽車等,來換取生活費。正是由於從小培養獨立和承擔個人責任的意識,才造就了之後國民和社會的責任意識。

梅園點評

責任感的培養要以認知為前提(價值觀),責任感的培養要以情感為基礎(關注身邊人,熱愛身邊的事,責任感隨愛而生),責任感的培養要靠意志來堅持(抵制誘惑,恪守職責)。或許國情並不同,但“責任、榮譽、國家”這三個詞對於中國學子同樣具有非凡的教育和激勵意義。

在如今這個社會上,只有具有完善人格的人,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才,做出積極的貢獻,才能稱得上是“精英”。

從就業的角度看,目前擺在畢業生面前的是比傳統社會更加複雜、更多變的工作環境。如果沒有開闊的視野,關注並好好利用其他相關領域的學識,根本無法有效地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也無力應對職業經常變換的挑戰。

由此,高等教育勢必要改變把學生限制在狹窄的專業領域的做法,以更加開放的姿態來培養學生,使之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以更加積極的改革來打破知識之間壁壘分明的界限,給予學生更加全面的知識基礎和基本能力的訓練,使其獲得一個更加合理的知識和能力結構。


✨我是梅園,從國際化市場經理人,轉為高校職業諮詢顧問,再轉為教育與職場領域的獨立講師/諮詢師,希望與大家一起,更好地成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