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鴻中短篇小說集《紅塵殤事》後記

作者 | 洪 鴻

洪鴻中短篇小說集《紅塵殤事》後記

《紅塵殤事》封面

這些雞零狗碎的所謂小說,終於集結成《紅塵殤事》與朋友們見面了。對於我來說,自然感到很安慰,但也感到很慚愧。因我年過天命,筆耕30餘載,在全國各地報刊發表各類作品500 餘萬字,其中所謂的小說只佔十分之一,也從未出過一本稱之為小說的書。這對於一個從事寫作的人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其實,這遺憾本不應該有的,因為這年頭出書並非難事。我也曾編輯過幾本書,其中主編過的一本青春類美文集在書市上還比較暢銷,而我自己被稱為小說的文字卻一直不敢成書。原因是我怕這些所謂的小說登不了大雅之堂,再就是覺得人漸漸老去,心也漸漸瘦去,沒有出書的分量。

20 年前,我懷著一顆赤誠的心和對文學的情懷,打理行裝,背井離鄉,直奔北京,圓我心中的文學夢。北漂生涯,使我的人生命運得到徹底改變,一個在家鄉毫無作為的人,居然能在北京靠一支禿筆紮下根來,娶了媳婦成了家,老母親每年還能來跟我住上一段日子,享受這京城的繁華盛世……這一切不都是心想事成的真實寫照嗎?

更令人欣喜的是,時隔20 年後,我被中央直屬機關相關部門推薦,終於如願以償地走進了心中的文學聖殿,成為魯迅文學院第33 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的一名學員。記得那是在2017年的8月7 日,我接到魯迅文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時,百感交集,激動的淚水情不自禁地從心裡迸發出來……我懷著朝聖的心情走進魯迅文學院的新校址,恍若隔世,一切顯得那麼熟悉又那麼陌生。在教學樓大廳回形的廊壁上,銘刻著魯迅、沈從文、巴金、矛盾、老舍、葉聖陶等等大師們的肖像,一切都顯得那麼莊重、神聖。站在這些文學大師們的肖像下,我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在心裡發出一聲感慨:這不就是我向往已久的文學聖地麼?

這些年來,我矢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在從事新聞工作的同時,堅持文學創作,陸陸續續寫過一些文學作品。每當遇到困境,我總會想起當年在家鄉時的艱難歲月,為了文學事業,起早摸黑到白石山去拉竹床賣……我始終不會忘記那時的悲壯情懷,到底是為了什麼?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

新的時代,新的夢想。我將繼續在文學創作之路上奮力前行。“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我相信,在這個波瀾壯闊、恍如大唐盛世的偉大時代,文學也必將承擔起反映這個偉大時代精神的歷史使命,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成為人們共圓“中國夢”的精神之塔!在這種情懷的激勵下,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洪鴻中短篇小說集《紅塵殤事》後記

《紅塵殤事》封面封底

2019 年,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週年,由《中華文學》雜誌社、傳奇書局特別策劃的“新時代叢書”徵稿,該叢書旨在“推薦名家、打造新秀,確定九人入圍,進行年度重點打造”,在《中華文學》編輯部主任蔣茜的關心推薦下,我有幸入圍。不過,我既不是名家,亦不算新秀。這些雞零狗碎的所謂小說,發表的時間跨度已有20 餘年,大部分發表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恐怕難合現今時宜。於我個人來說,也只能算是作為一次小說創作的檢閱,抑或作為一個小結罷了。再者,作為《中華文學》雜誌社的簽約作家,亦不敢負其所望,於是我的心就徹底動了起來,誠惶誠恐地將這些陸陸續續發表的小說文字匆匆整理成集。

集子裡所收集的19 篇作品,並不是我小說作品的全部,只是精選的一部分,也都曾見過省市級以上的報刊,有的也曾獲過地方獎,像《北京文學》《特區文學》《黃河文學》《神州文學》《安徽文學》《青年作家》《陽光》《中華文學》《通俗小說》等文學刊物的責任編輯都為其花費過心血,這本小說集子就算是我前期小說創作的一個小結吧。

這本集子的出版,得到了各界朋友特別是《中華文學》雜誌社、傳奇書局和湖北省寫作學會、團結出版社各位老師的關心支持,藉此機會,我一併向他們表示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

我雖忝列門牆,終因功底淺薄,禿筆無力,書中文字難免粗糙,還望方家不吝賜教,並請批評雅正!

恕我獻醜了!

作者於北京通州果園達富苑

2019 年12 月2 日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