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由喬·賴特執導,凱拉·奈特莉、馬修·麥克費登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05年在英國上映。

電影曾入圍第59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英國影片、第63屆金球獎最佳音樂/喜劇片,導演喬·賴特憑藉該片獲得第59屆英國電影學院獎“傑出新人獎”。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電影《傲慢與偏見》海報

這部電影是根據簡·奧斯汀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19世紀的小地主家庭中,班納特五姐妹尋找終身幸福的婚姻大事。

其中,影片重點講述了老二伊麗莎白和富家子弟達西的愛情故事。達西的高傲與冷漠讓伊麗莎白對他產生偏見,這種偏見在各種誤會中不斷加深。直到最終,達西的傲慢被磨平,伊麗莎白的偏見被消解,這對有情人才在生活中慢慢讀懂彼此。

影片以伊麗莎白為核心延展開來,以隱蔽的敘事手法,獨特的語言視角,再現了當時英國社會中產階級的婚姻狀況,集中展示了影片背後的多元婚戀觀、懲惡揚善的道德觀,以及自由平等的女性價值觀。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隱蔽的敘事手法:在場景轉換、音樂處理中,豐富人物形象,隱秘地揭示主題

電影的敘事手法,就像是一位導遊在帶領觀眾參觀景點,體驗影片中人物的生活,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電影《傲慢與偏見》在同名小說主題的基礎上,將小說的敘述者奧斯汀和電影的敘述者喬·賴特,隱藏在背後,以含蓄的敘事模式,把所有人物串聯起來,講述一個主題多樣、結構完整的故事。

首先體現在場景運用上。影片在山清水秀的英國郊外取景,用長鏡頭拍攝伊麗莎白衣袂飛揚地站在懸崖邊上的情景,用微鏡頭拍攝精緻的餐具、復古的桌椅等,展現了19世紀初英國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伊麗莎白

同時,電影的全知視角與限制性視角交叉進行。在全知視角中,敘述者處於全知全能的地位。影片以班納特一家的生活為敘事線索展開講述,按照時間順序講好整個故事,讓觀眾更好地理解電影主題。

其中,電影還穿插使用限制性視角,比如在講述班納特姐妹為舞會做準備的時候,導演沒有將鏡頭直接對準五姐妹,而是讓鏡頭隨著女僕整理不同房間的舉動來轉換,隱秘地揭示了五姐妹對舞會的期待。

其次體現在音樂處理中。電影中的音樂從未間斷,開頭的伊麗莎白就是在輕柔的鋼琴曲中慢慢走來,一邊拿著一本書閱讀,一邊為我們揭開電影的序幕。

電影結尾,男主角達西在清晨的霧靄中,踏著優美的樂曲向女主角伊麗莎白走來,則體現了達西對伊麗莎白深沉的愛情表達,意蘊深遠的音樂為這段美好的愛情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達西

最後體現在語言表述與主題討論上。奧斯汀借小說人物之口隱蔽自己的見解,喬·賴特借演員之口隱蔽自己的看法。

關於影片中的談到的婚姻問題和女性地位問題,夏洛蒂和班納特太太是這樣說的:

夏洛蒂說:“婚姻幸福完全是偶然的。即使雙方在婚前就十分熟悉彼此的性情。或者性情十分相似,這一點也不會增添她們的幸福。”

這句話說明了女性在婚姻市場上的可悲之處,導演將這份“可悲”交給“現實”的夏洛蒂來揭示。

班納特夫人說:“對於限定繼承權問題,我絕不會謝天謝地。我真不明白,有誰會這麼狠心,不把財產傳給自己的女兒,卻要送給別人。”

“催婚代言人”班納特在絮絮叨叨中,表達了對父權社會下限定繼承權的抗議。

在這裡,電影人物的聲音實際上取代了敘述者的聲音,在場景轉換和音樂處理中,以隱蔽、含蓄的敘事方式,揭露女性地位低下的現象。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獨特的語言視角:善用反諷藝術表現人物性格,用個性的影片語言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現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曾提出二元語言學原則,他認為語言包括“能指”和“所指”雙重含義,“能指”指音響等純物質層面,“所指”是人物想要表達的真正內涵。

語言作為電影藝術中的重要表現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除了要讀懂表層意義上的“能指”,更要理解“所指”,領悟人物內心真實的想法。

電影《傲慢與偏見》在語言運用方面十分突出,把語言的反諷藝術發揮到極致,突出表現人物的性格,同時用個性化的影片語言,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傲慢與偏見》劇照

言語反諷多出現在人物的對話或獨白中。在尼日斐花園的舞會上,伊麗莎白和達西第一次相遇,達西對伊麗莎白的評價是:“

她還可以,但也沒有漂亮到打動我的心。”

這個無禮的舉動被伊麗莎白聽到了,她反擊達西是個“多麼迷人的男子”。

當然,在這種語境下,伊麗莎白用“迷人”來形容達西,很明顯她想表達的並不是對達西的稱讚,而是在反諷這位貴族公子哥的傲慢無禮。

這是達西的傲慢,是伊麗莎白的高傲,也是伊麗莎白對達西產生偏見的開端。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傲慢與偏見》劇照

除了言語反諷之外,電影中特有的影片語言也起到突出人物個性,推動劇情發展的作用。

達西第一次向伊麗莎白表白的時候,他是這樣說的:

班納特小姐,我一直在努力地抑制我內心中的情感,因為我打孃胎裡出來就被灌輸了這種思想,我一直堅信我會和一個門當戶對的人結婚,我本是一個傲慢的人,但是生活的磨鍊讓我沒有了稜角,所以我不得不回到您的身邊。

即使是在向愛人求婚,表達愛意的時候,達西先生也不忘自己傲慢的人設。果不其然,伊麗莎白堅決地拒絕了他,還表明自己絕不會嫁給一個“傲慢自私”的人。

這是影片中第一次將兩人的傲慢與偏見,面對面地公開性地展示出來,不僅完美呈現了兩人的人物形象,正式激發了故事矛盾,而且將故事情節的發展推向高潮。

這是電影《傲慢與偏見》在語言視角下展現的獨特魅力,以言語的反諷藝術來突出人物的具象性格,用個性的影片語言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也為故事情節的後續發展埋下伏筆。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多重主題探討:多元婚戀觀、懲惡揚善的道德觀和自由平等的女性價值觀

影片的主題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方面因素雜揉的結果。以愛情為主題的電影《傲慢與偏見》,在為我們呈現達西和伊麗莎白愛情發展的同時,還展現了多元婚戀觀、懲惡揚善的道德觀和自由平等的女性價值觀。

①多元婚戀觀

影片一共為我們呈現了四段婚姻:夏洛特和柯林斯之間,只有金錢沒有愛情的婚姻,十分現實;麗迪亞和韋翰之間,只重情慾沒有真愛的婚姻,十分不幸;吉英和彬克萊,達西和伊麗莎白,這兩對有情人是既有愛情又有金錢的婚姻,十分幸福。

從這四段出發點、幸福感完全不同的婚姻中,我們可以找到理想婚戀的共性。

第一、財富是理想婚姻的物質基礎。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經濟學問題,也是很現實的生活問題。而夏洛特就是一位現實的女孩,她認為:只有嫁給擁有財富的男人,婚後生活才有保障。

第二、愛情是理想婚姻的精神基礎。愛情是男女二人在互愛的基礎上,產生的愛、情、性的統一。婚姻只有在愛情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才能長長久久。而伊麗莎白一直追求的就是這樣一種充滿愛情、互相尊重的婚姻。

第三、理智是理想婚姻的穩定基礎。人們常說“衝動是魔鬼”,就像麗迪亞和韋翰衝動地私奔、盲目的結婚一樣,當激情退後,生活只剩一地雞毛。與之相反,吉英和彬克萊的婚姻則是建立在愛情基礎之上的理智考慮,是幸福婚姻的代名詞。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傲慢與偏見》劇照

②“懲惡揚善”的道德觀

電影《傲慢與偏見》把人物分成兩個陣營:一類是以韋翰和柯林斯為代表的品德低下的人,一類是以伊麗莎白和吉英為代表的高尚品格的人。電影中很明顯地體現了這種“懲惡揚善”的道德觀。

一方面,影片鮮明地批判虛偽、傲慢、自私自利等不良品行。韋翰就是自私自利的代名詞之一。

他先是用謊言中傷達西,虛偽地塑造自己寬容大度的形象,企圖獲得伊麗莎白的芳心。隨後,他為了躲避債務,又誘騙麗迪亞和他一起私奔。自私自利和虛偽在韋翰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另一方面,影片積極地宣揚真誠、仁愛、自尊自重等美好品德

吉英是真誠和仁愛的代表。她懷有一顆仁慈之心,甚至認為天下人都是好人。

自尊、自重、自愛這些品德主要體現在伊麗莎白身上。無論是面對醜陋嘴臉的柯林斯,傲慢的達西,還是盛氣凌人的凱瑟琳·德布爾夫人,伊麗莎白一直都是堅持自我,不卑不亢。

而影片中的達西則是這兩種觀念的共存體。前半部分的達西,傲慢佔據主導地位,使得伊麗莎白對他產生了偏見;後半部分的達西,真誠佔據主導地位,兩人的誤解消除,共同走向了幸福的愛情與婚姻生活。

達西性格的前後共存與轉變,恰恰印證了導演“懲惡揚善”道德觀,懲治虛偽、傲慢、自私自利等不良品行,宣揚真誠、仁愛、自尊自重等美好品德。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傲慢與偏見》劇照

③自由平等的女性價值觀

電影《傲慢與偏見》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英國社會,當時還處於男權社會,對女性格外嚴苛。當時的世俗觀念認為,女人只有靠婚姻關係依附於男人,才能得以生存。

而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則是那個與眾不同、勇於反抗的角色。她沒有像傳統女性一樣,一味地順從或妥協,而是努力地維護自己自由平等的權力,勇敢地質疑和抨擊依附男性的觀念,追求互相尊重、平等自由的愛情。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伊麗莎白兩次拒絕了兩位“成功”男士的求婚。

第一次,伊麗莎白拒絕了牧師柯林斯的求婚,因為柯林斯自私自利、目中無人。

第二次,伊麗莎白拒絕了達西的求婚,因為她誤以為達西是一個傲慢自負、心胸狹隘之人。

從伊麗莎白兩次拒絕求婚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對愛情和婚姻的渴求不是財富和地位,而是情感上的自由和人格上的平等。這也是奧斯汀在小說和喬·賴特在電影中著重突出的地方。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傲慢與偏見》劇照

《傲慢與偏見》作為經典名著類電影,在豆瓣上評分達到8.6分,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導演運用隱蔽的敘事手法,在場景轉換和音樂處理中,塑造並豐富人物形象;通過獨特的語言視角,以反諷藝術和個性化影片語言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並最終以女性覺醒呈現多重主題:

  • 理想化的婚戀觀:最理想的婚姻需要財富、愛情和理智並重;
  • 正確的道德觀:懲治假惡醜的不良品行,宣揚真善美的美好品德;
  • 自由平等的女性價值觀:無論是影片還是現實生活,自由與平等一直都是女性在努力爭取的權力,這是一場爭奪戰,也是一場持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