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黃沙河東城段:“海綿城市”試點示範區

自2015年以來,國家和省、市先後頒佈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文件,進一步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東莞市積極申請成為第一批海綿城市試點城市,並將黃沙河東城段流域作為試點示範區。位於城市中心組團位置的黃沙河流域,通過治理汙水和構建河岸兩側生態文明,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海綿城市建設道路,為後續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大量可參考的經驗。

今天,專業透水路面廠家光大生態帶大家瞭解一下具體情況。

東莞黃沙河東城段:“海綿城市”試點示範區

遵循海綿城市理念構建生態特色景觀

黃沙河東城段河道整治工程是東城街道實施的全市首個海綿城市示範項目,於2015年10月正式啟動。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堤防工程、河底清淤及汙泥處置工程、截汙工程、生態景觀工程、海綿城市建設工程等。河道整治長度約10.7公里。

黃沙河東城段河道整治工程充分遵循了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工程以“防洪標準提升、生態河岸景觀、城市排澇控制、水質改善”目標為導向,充分發揮構築、場地、道路、綠地、水域等生態系統對水的吸納、蓄滲、緩釋,實現城市人工環境適應自然變化的“彈性”,結合景觀手法,展示海綿城市水環境改造技術,加強示範意義。

在設計定位上,立足於貫徹生態優先、就近便利、點線結合、局部拓展的四個原則,展現美麗鄉村、傳統文化、休閒運動、環境科普、景觀橋這五個元素,將黃沙河沿岸建設成為集生態、休閒、文化功能於一體的城市近郊濱水生態廊道。

以黃沙河濱水帶海綿城市改造示範段——活力藝術區為例,在道路鋪設上,採用

彩色透水混凝土進行地坪鋪裝,可使雨水徑流下滲、過濾雨水,去除部分汙染物,收集、回補地下水;同時靈活採用透水磚鋪裝、下沉式綠地、植被淺溝與滯留帶、透水生態擋牆等多種形式的低影響開發技術,以達到蓄滲雨水、削減洪峰、過濾水質和防止水土流失等效果。

東莞黃沙河東城段:“海綿城市”試點示範區

綠化帶內設置多孔雨水收集管,並在收集管四周採用碎石包圍,然後在碎石面上鋪設透水土工布,再回填綠化種植土。其實這綠化帶內埋設的收集管主要是用於收集地面多餘的雨水,因為在道路立道牙上,每隔20米設置寬50釐米缺口,而且在缺口處回填碎石,這樣不僅可確保路面的水流入綠化帶內,而且多餘的雨水透過綠化土與透水土工布,最後流至雨水收集管內,以達到排水目的。

雨水花園系統則通過收集路面及周圍地面的雨水經斜坡滯留帶流入生態草溝,經淨化後流入蓄水池用於景觀灌溉,起到調蓄雨水、水循環利用等作用。

通過構建的生態排水系統,對雨水進行有效處理,增加徑流時間以此削減徑流峰值,延緩峰值出現時間,實現雨洪滯留調蓄功能,減輕城市排水系統的壓力。此外,生態蓄水可減少雨水汙染,將處理過的水重新分配用作綠化澆灌、道路澆灑,實現資源化利用。

東莞黃沙河東城段:“海綿城市”試點示範區

實踐出經驗打造示範工程

在4年多的進程中,黃沙河東城段整治工程建設不斷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建設過程中,東城街道多次與設計方溝通修改方案,根據黃沙河東城段的實際情況,調整優化工程措施,使得方案不斷完善,措施及時更新。

該項目負責人表示,黃沙河東城段海綿城市的建設沒有可借鑑的先行經驗,更沒有可複製的成功模板。東城街道經過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充分踐行了海綿城市理念,使得工程達到預期效果。並且,創新走出了一條海綿生態與文旅產業相結合的改造之路,營造宜居環境,為重現河岸繁榮提供了有力支持。

隨著工程逐步收尾,綠色生態又兼具文化特色的黃沙河東城段將展現不同以往的魅力,為全市海綿城市建設樹立示範作用,助力提升城市品質。

東莞專業透水路面材料生產廠家、施工單位,累計服務面積超3000萬平米,全國範圍支持駐場技術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