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報道④廊坊:警徽“閃耀”抗疫一線

系列報道④廊坊:警徽“閃耀”抗疫一線

香河縣開發區派出所民警在執勤中。香河縣公安局 供圖

長城網廊坊訊(記者 祝雪娟)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2020年的春節,因為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變得格外特別。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廊坊市公安機關全體民警取消春節休假,廣大民警、輔警勇敢“逆行”,告別“團圓”赴“戰場”,衝在一線。他們不怕疲勞,盡職擔當,開展防風險、護安全、戰疫情、保穩定各項工作。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黨忠誠、服務人民的錚錚誓言,用對人民的“大愛”,譜寫了一首首忠誠的讚歌。

堅守崗位13天,他累倒在陣地上

“李所長已經從北京天壇醫院轉到香河縣人民醫院做康復治療,脫離了最危險的階段。前幾天,我們去看望他,雖然左腿和左臂還是無法活動,但他卻說一個月內必須要上班,他是真的放心不下所裡的工作啊!”近日,記者來到香河縣公安局採訪,香河縣看守所副所長王豐華對李向國的評價是“工作認真負責是出了名的。”李向國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咱這兒責任重大,必須把工作幹好,容不得半點麻痺大意,每個人都要守好自己的底線。”

1月24日是除夕,53歲的李向國同往常一樣,早早來到單位。這是他調任香河縣看守所所長以來,連續在單位過的第八個除夕。

“看守所崗位特殊,越是節假日在押人員越容易出現心理波動,需要格外警惕。”王豐華對記者說,看到新聞中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李向國考慮到監所的特殊環境,一旦感染,勢必造成大範圍傳播擴散,後果不堪設想。於是,李向國提前安排應對措施,並聯系朋友、同學,千方百計採購口罩、消毒液等物品,迅速打掃衛生、全面消毒,提前設置過渡隔離監室備用。

1月27日上午,香河縣看守所全員返崗待命。李向國向香河縣公安局領導彙報看守所工作情況;對監區監室進行全面消毒;安排民警對新入所人員活動情況進行詳細摸底……

1月30日,李向國對勤務進行了調整:全所人員分成三個班組,每班15天輪流在監區值守。同時他把自己排成“第四班”,全程跟班作業。“李所長的辦公室也是宿舍。正對著他的床,有塊24小時不滅的屏幕,連著所裡的監控,各點位情況一目瞭然。”民警魏建軍說。

“那幾天,把李所長累壞了,大到警力值班部署,小到一個口罩的發放,他都親力親為。就連不能回家的保潔人員和廚師,他都要親自做好思想工作。”魏建軍說,“李所長的心特別細,愛操心,從1月24日來到看守所,他一干就是13個晝夜。”

李向國對工作要求嚴格,私下卻是同事們熱心腸的老大哥。“誰家有個大事小情他都特別上心,看到誰家有難處他都會主動幫忙,連下雪了都會在工作群裡囑咐大家開車注意安全。”魏建軍說,“疫情防控期間,所裡有位民警上有多病的老人,下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因此,就將他安排居家工作,讓他既能照顧家裡,也能幫助不能回家的執勤民警解決家裡的事情。”

“來人,來人!”2月6日零時30分許,正在熟睡的香河縣看守所輔警魏佔環恍惚聽到呼喊,趕緊起身走出宿舍,發現隔壁李向國的房間亮著燈,李向國頭朝下身子紮在地上,意識已經不清。魏佔環急忙喊人,撥打120,值班民警趕來一起把李向國抬上救護車。由於病情十分危重,李向國被緊急送往北京救治。

2月7日上午,李向國經過緊急搶救意識剛剛恢復,第一件事就是找陪床的兒子李正楷索要手機,聯繫單位的同志瞭解看守所勤務情況和疫情防控情況。

連日來,香河縣看守所一如往常,民警們正按照李向國的要求部署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我們一定守好‘陣地’,築牢防控堡壘,等著他早日康復歸來!”王豐華說。

“貼心服務”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近日,廊坊市香河縣開發區派出所負責人王洪儀和值班民警再次來到轄區企業檢查安全生產情況,他們詳細詢問了復工企業的員工戶籍所在地以及出入情況等信息,對其防疫措施、體溫檢測點設置、消毒情況等逐項進行檢查。

“開發區企業較多,目前已經復工復產的有108家。我們對轄區內所有復工復產的企業建立臺賬,所裡每名民警都有自己的管轄區域,需要每天到轄區企業進行檢查指導,全面瞭解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有沒有什麼困難。”王洪儀說。

香河開發區地理位置比較特殊,緊鄰北京、天津,流動人口較多。從大年初一上崗後,王洪儀和派出所的民警們一直堅守在崗位上,他們克服人手少的困難,加班加點摸排流動人口的情況。針對轄區企業復工復產需求,他們每天安排警力在企業周邊進行巡邏查控,提高安全感。定期組織民警深入企業解決糾紛矛盾,及時化解在萌芽狀態。

王洪儀告訴記者,前段時間有多家企業提到口罩不易購買,他們和開發區管委會疫情防控小組聯合向縣紅十字會申請援助,一共幫助20餘家企業及時解決了口罩緊缺的難題。有的企業提出自行隔離場所較少,他們又與附近旅店溝通,為這些企業員工提供自我隔離場所,嚴格執行返工人員14天隔離制度。

對於連日來持續作戰的辛苦,王洪儀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必須衝鋒在前、義不容辭,聽黨指揮,做好本職工作,堅決完成疫情防控任務。”

民警王猛是“雙警家庭”,妻子每天也在疫情防控一線忙碌著,三歲的孩子只能靠老人照顧。“疫情防控前期主要是進社區排查流動人口信息,而現在,則重點防止境外輸入以及做好企業復工復產服務工作。”王猛說,截至目前,他已經排查了5個小區4000多人次。現在每天都深入企業檢查廠區、車間是否採取消毒措施,檢查是否對所有進出人員進行登記、消毒、量體溫並佩戴口罩。

2月底某天夜裡11點,王猛接到了小甸屯檢查站的電話,一位開發區復工企業的員工在排查身份信息時出現異常被扣下勸返。王猛第一時間驅車到檢查站核實情況,該員工申報過復工信息並已通過,在和檢查站解釋清楚後,他親自把這名員工送到住宿地後又回單位值班,而當時已經凌晨一點多。

王猛告訴記者,最近處理這樣的事情比較多,香河開發區緊鄰京津,很多企業復工人員返廠的時候都要經過檢查站,經常半夜接到電話,需要現場去核實情況,再與企業聯繫溝通,處理好人員返工的問題。有時候一核實處理就是好幾個小時。

“參與疫情防控是一件任務艱鉅、壓力不小的工作,雖然累點,但是能夠對企業和群眾有幫助,我覺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作為一名人民警察,又是共產黨員,就要對得起自己肩上的警徽。”王猛堅定地說。

連日來,為服務保障企業復產復工,廊坊市公安機關結合“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對復工復產的企業、工程項目實行走訪聯繫制度,轄區派出所上門幫助落實封閉式管理和內部安全防範措施,發現並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消除安全隱患。

系列报道④廊坊:警徽“闪耀”抗疫一线

張新橋在疫情防控點值班。文安縣公安局 供圖

他們勇敢“逆行”衝鋒在一線

一張國字臉、兩鬢斑白、不善言談、樸實厚道——不穿警服,誰都想不到他是一名環安民警。1月26日(正月初二)至今,52歲的文安縣公安局環境安全保衛大隊大隊長張新橋一直帶領全體環安大隊民警,在文安縣公安局分包的責任小區設立的疫情防控點,對小區內居民進行重點人員排查和值守。

“我是黨員,又是警察,夜班我來值。”張新橋所在的防控點分為三班執勤崗,夜班執勤崗為晚8時到早8時,每次值守張新橋都先安排自己。他忘了,自己已過了50歲,還患有高血壓,每天都需要服藥。10個小時的值守,渴了就喝口礦泉水,累了就在凳子上坐一會兒。

“和普通刑事案件不同,環境違法犯罪沒有特定的受害者,這就需要我們變被動為主動,摸排環境違法信息,靠前偵查取證,主動履行打擊職責。”張新橋說,涉及環境安全的企業他們都是一家一家的上門走訪,記好臺賬,做到企業生產情況心知肚明。“為了工作,加班加點更是常態,可為了環安工作,我們義無反顧。”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廊坊市政法系統湧現出了一批衝鋒在前、勇挑重擔、頑強拼搏、無私奉獻的優秀政法幹警。

固安縣公安局辛立村檢查站是固安連接北京的交通要道,每天途經這個檢查站的進京車輛達5000多輛。疫情發生以來,副站長康保林就一直堅守崗位,高強度的工作加重了他的腿疾,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對待工作的嚴肅和認真。

永清縣公安局曹家務派出所副所長孫銘麒由於連續執勤,飲食不規律,造成結腸炎復發,為了守好檢查點,他拒絕住院治療,靠著口服止痛藥,堅守在工作崗位。

從大年初二開始,同為黨員的大廠回族自治縣民警夫妻李守濱和黃麗萍就以“白+黑”模式並肩作戰在疫情防控一線。丈夫李守濱值夜班,妻子黃麗萍值白班,這樣的“完美錯過”讓夫妻倆只能靠電話互道平安,彼此加油。

藺偉是安次區北史家務派出所民警,接到全員返崗、取消休假的命令後,藺偉就再也沒有回過一次家,每天走街串巷進社區,說起轄區內的大小事,他樣樣清,事事明。藺偉的妻子是一名醫生,疫情發生以來,四歲的女兒“全權”交給父母照顧。兩個人在不同的“戰場”攜手並肩,一個守護生命安全,一個守護社會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