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男孩上網課後,母親銀行卡上“丟了”20000多元,咋回事?

河南商報記者 韓忠林 受訪者供圖

疫情尚未完全褪去,中小學還沒有開學,和很多孩子一樣,周口人丁女士的兒子小強只能在家裡上網課。為此,丁女士特意把手機給小強用。

然而,3月15日,她卻突然發現綁定微信的銀行卡里,20000多元不翼而飛。原來,小強趁她不注意,偷偷用這筆錢充值了多款手機遊戲。

手機給孩子上網課 20000多元不翼而飛

3月15日,周口女子丁女士打開微信時,無意中發現,錢包裡多了1000元錢。

“我微信裡平常只有60多元,哪兒來這麼多錢?”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因為不識字,對微信支付功能瞭解不多,丁女士找來外甥小張幫忙查看錢是從哪兒來的。

13歲男孩上網課後,母親銀行卡上“丟了”20000多元,咋回事?

小強的充值記錄

小張打開丁女士的微信賬單流水,頓時傻了眼。從3月6日到3月15日,微信裡有數十筆錢用於充值服務,最小的一筆不足1元,最大的有600多元。而在充值服務信息中,夾雜著從銀行卡轉賬到微信錢包的信息。而這張銀行卡,正是丁女士自己的。

覺得不對勁的小張,讓丁女士去銀行查詢了銀行卡賬單。發現卡里原本存著的5萬元,只剩下27000元左右。

其餘23000元去哪兒了?小張查詢充值服務信息發現,基本全是充給了手機遊戲。

再三追問下,丁女士13歲的兒子小強(化名)講出實情。

原來,大約一年前,小強開始接觸手機遊戲,漸漸變得有些沉迷。於是就揹著父母,用爺爺的手機號註冊遊戲賬號。不過此前並沒有在遊戲裡充值。

今年2月底3月初,因為要上網課,丁女士就把自己的手機給小強用。誰知道小強偷偷在手機裡下載遊戲,並且進行充值。

“以前讓他幫忙買東西,他知道我的支付密碼。”丁女士說。

“我也不知道自己充了多少錢,就是看啥好就想買。”小強則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自己把錢主要充值到了《王者榮耀》與《和平精英》兩款手遊,還有一些遊戲,自己都不知道叫啥名,稀裡糊塗就充了。

13歲男孩上網課後,母親銀行卡上“丟了”20000多元,咋回事?

小強介紹,自己充值,主要是為了在遊戲裡抽獎,購買皮膚、道具。而這些東西,有的可以讓自己在遊戲裡的角色漂亮一些,有的可以增加“戰鬥力”。

多位家長反映 孩子在遊戲裡非理性充值

丁女士的遭遇並非個例,河南商報記者瞭解到,受疫情影響,中小學生需要宅在家裡上網課,父母自然會將手機提供給他們。其中一些孩子,會藉機玩手遊,甚至大金額充值。

新鄉吳先生的孩子今年14歲,充值了2000多元玩手遊。“現在的孩子不好管,我都不知道他啥時候開始玩遊戲的。”吳先生說。

駐馬店市民趙先生的孩子今年15歲,前不久在手機上充值了7000多元玩手遊,而這筆錢是趙先生為孩子準備的學費。好在,遊戲公司已經將大部分錢退還。“不過人家說只此一次,不可能每次都退的。”

鄭州市民孫女士,將自己的蘋果手機留給12歲的孩子上網課。沒想到孩子卻藉機充值10000多元玩手遊。

“我知道他以前玩遊戲,但覺得偶爾用來放鬆下沒啥,沒想到他會這麼幹。”孫女士說,事發後,她再也不敢讓孩子單獨長時間用手機。“錢花了是小事,就怕孩子沉迷。”

與很多孩子不同,孫女士孩子並不是通過遊戲官方平臺充值,而是通過網上的一些鏈接。雖然遊戲裡收到了相應道具,但遊戲賬號查詢不到充值記錄,想要回這筆錢難上加難。

而周口市民李先生也表示,自己孩子在手遊中充值6000元。不過與遊戲公司溝通後,已經歸還了大部分。

騰訊遊戲客服打不通?可以嘗試撥打這倆電話

針對丁女士孩子小強在遊戲中充值以及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問題,河南商報記者聯繫了遊戲品牌騰訊相關工作人員。

騰訊工作人員索要了小強的遊戲賬號及家屬聯繫方式,並表示將盡快聯繫核實處理。當天,小張向河南商報記者證實,已經收到騰訊方面電話,正在走解決流程。

騰訊工作人員表示,基於2017年推出的健康系統,騰訊通過接入公安實名校驗和人臉識別驗證等方式,強化對未成年人身份判定和對遊戲行為的限制。

除此之外,在技術和產品層面,騰訊於2017年上線“成長守護平臺”,家長可以通過它,對孩子的遊戲時間和遊戲消費進行主動管理,除了可以設置單筆、累計消費金額之外,還可以通過“一鍵禁充”禁止所有遊戲內消費。

在服務層面,對於疑似未成年人遊戲消費,騰訊建立了申訴渠道,並建立了相對完善的處理機制。同時從2018年起試行推出消費主動提醒的服務,嘗試主動介入疑似未成年人的消費,聯繫相關支付賬戶的所有人進行提醒和確認。

“從以往經驗看,絕大部分未成年人遊戲消費除了挪用成年人的身份信息,還獲取了成年人的支付信息。”騰訊工作人員提醒家長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身份信息、移動設備及支付密碼等,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我們也會持續完善自身工作,與家長加強協同,希望避免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的發生。”

而對於一些家長反映的發現孩子充值後,騰訊遊戲熱線打不通問題。騰訊工作人員回應,很多用戶在撥打的是一個統一的對外熱線,也就是所有騰訊的客訴都會轉到這個熱線,所以等待時間會比較長。但是騰訊有兩條針對未成年人的專線,是相對暢通的,分別是未成年人專線:0755-83761852;成長守護平臺熱線:0755-86013799。

8週歲以上未成年人擅自充值 並非都能退

未成年人在遊戲中充值,究竟能不能把錢要回來?要錢的難點卡在哪裡了呢?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證實充值行為確係未成年人所為。該業內人士表示,很多孩子的遊戲賬號並不是用自己的信息註冊,因此很難判斷究竟是誰充值。而且目前市場上也出現“灰色產業鏈”,在享受了遊戲提供的服務後,以“未成年人”充值名義,向遊戲公司索賠,讓遊戲公司苦不堪言。

針對這些問題,河南商報記者還諮詢了上海協力(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棒。

劉棒表示,遊戲平臺該不該退錢,首先要看孩子的年齡。8週歲以下是完全沒有行為能力的,在沒有監護人同意的情況下充值,遊戲公司是需要退款的。

8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獨立實施自己部分的權利,充值金額較少的話,是符合這個年齡段行為能力的,這部分錢是不退的。如果充值數額過大,並且監護人沒有追認,這部分錢大部分是要退款的。“八九千、上萬元一般都是要退的。”

“如果遊戲賬號是孩子自己的,那就比較好認定,如果是孩子用父母的賬號,就會比較難認定。”劉棒說,實踐中核心點在於如何證實充值是未成年人行為,而且是未經監護人同意的行為。

“很多時候家長比較忙,沒有辦法細化監督孩子,我覺得大部分責任應該落在遊戲公司、平臺肩膀上。”劉棒稱,遊戲公司最好要對用戶賬號進行實名登記。

“落實不了實名登記的話,最好能開發一套人臉識別監管技術。”劉棒表示,把這種技術應用到賬號註冊和充值等環節,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也有利於後期責任認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