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化身“帶貨”能手,員工變身“吆喝”行家 ——新鄉延津農商銀行讓滯銷農產品變暢銷

幹部化身“帶貨”能手,員工變身“吆喝”行家 ——新鄉延津農商銀行讓滯銷農產品變暢銷

幹部化身“帶貨”能手,員工變身“吆喝”行家 ——新鄉延津農商銀行讓滯銷農產品變暢銷


“現有新鮮鴨蛋和鹹鴨蛋,量大從優,需要的話可以電話聯繫。”“清江魚滯銷,如有需求請與我聯繫,可上門送貨。”近日,延津農商銀行工作群銷售滯銷農產品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疫情期間,交通中斷、外銷受阻,為解決許多農戶農副產品滯銷難題,延津農商銀行根據疫情發展形勢,組織轄內各支行廣泛收集全縣各村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的滯銷農副產品信息(如圖①),整理篩選彙總後,為滯銷農戶和缺貨百姓、企業之間搭建橋樑和平臺,助力農戶產品促銷。

線上“帶貨”拓展銷售渠道

“新鮮鵪鶉蛋,價格不貴,品質優良,及時配送,歡迎訂購。”這是榆林支行副行長明媛媛在微信朋友圈中發佈的“帶貨”信息。

受疫情影響,榆林鄉王村鵪鶉養殖戶田文哲的鵪鶉蛋遭遇滯銷難題,2500公斤鵪鶉蛋囤積在倉庫亟待售出。為了幫助田文哲銷售鵪鶉蛋,明媛媛利用微信群朋友圈、抖音短視頻等形式,拓寬鵪鶉蛋銷路,並積極幫忙送貨。

在明媛媛的帶動下,延津農商銀行許多員工主動購買,並均在微信朋友圈“吆喝”,拓寬宣傳覆蓋面,田文哲的鵪鶉蛋由滯銷變為暢銷。

“本來想著近期的鵪鶉蛋要臭在倉庫裡了,誰想到被你們賣得如此暢銷,太感謝了。”田文哲笑得合不攏嘴。

整合資源 打通購銷壁壘

“太好了,惠億家超市想要訂購1500公斤蒜苗,這又是一個大單子……”胙城支行周行長激動地對楊山新村信用戶侯大姐說。

距離延津縣城20公里的胙城鄉楊山新村是一個移民村,這裡的村民在2010年從1000多里地的老家淅川移民到此處。他們大力發展棚膜經濟與庭院經濟,建立起100多個現代化的大棚,種植反季蔬菜瓜果,在豐富百姓“菜籃子”的同時,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然而,由於疫情的發生、信息的不對稱,春節前後本該是銷售旺季,此時楊山新村的2.5萬餘公斤蔬菜卻積壓在大棚內,等待資金回籠的村民急得直上火。得知情況的胙城支行周行長積極對接農戶,實地走訪農戶蔬菜大棚,充分利用黨建金融聯盟優勢,把滯銷農產品信息發佈到延津農商銀行機關企事業單位客戶、信用戶、信用商戶群中,主動對接大小商超,連通了供需渠道,實現了購銷信息對稱。

“蔬菜從‘滯銷’變‘脫銷’,我們吃上了‘定心丸’,‘奔小康’更有盼頭了。”楊山新村的侯大姐說。

電商平臺 化解滯銷難題

“我沒想到,有一天我的紅蘿蔔也能在網上銷售。”看著手機界面上延津農商銀行金燕e購的銷售畫面,潭龍街道辦事處羅莊村信用戶李連鳳激動地說。

為進一步拓寬滯銷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延津農商銀行充分利用金燕e購電商平臺的“智能經濟”優勢,主動為農戶打通更廣闊的線上銷售渠道。

該行通過統一運輸配送模式,把新鮮實惠的滯銷產品為群眾配送到戶,保障疫情期間居民“菜籃子”“米袋子”“肉盤子”穩定供給。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延津農商銀行的工作人員實地走訪全轄所有鄉鎮村莊(如圖②),累計梳理受疫情影響滯銷的鴨蛋、雞蛋、紅薯、蜂蜜等十餘種農副產品,在將滯銷產品收錄至電商平臺的同時,還加強與縣融媒體中心的合作,共同研究措施,制訂宣傳方案,強化待銷產品和物資需求的信息宣傳,最大程度化解受困農戶滯銷難題,滿足群眾生活需求。

“帶貨”助解燃眉急,“吆喝”彰顯農商情。延津農商銀行用時不我待的實際行動完美詮釋了“紮根‘三農’、服務百姓”的責任和擔當。截至目前,延津農商銀行已通過多種渠道幫助全縣50餘家農戶、企業銷售了價值600餘萬元的農副產品和農資物品,為延津社會經濟恢復穩定發展和助力脫貧攻堅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新鄉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