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學習 共同成長 與詩意同行濮陽市第二實驗小學線上教研之(三十三)


3月15日晚七點,濮陽市第二實驗小學三年組全體語文老師準時端坐在電腦、手機前,開展新一期的線上集體教研活動,期間認真聆聽學習王崧舟老師精彩直播《文化自覺背景下小學古詩怎麼教》講座。學習結束後,大家紛紛在線上交流起學習本次講座的收穫和感觸,受益良多!

集體學習 共同成長 與詩意同行濮陽市第二實驗小學線上教研之(三十三)

語文教研組長翟慧敏老師表示聆聽了王崧舟老師的古詩教學,深有感觸,明確了今後的方向和思路,那就是從三方面入手:1、詩性為重,會心誦讀感其情。2、意象為重,澄心還原見其象。3、文化為重,潛心涵泳悟其蘊。孩子們要想學好古詩,那就放飛想象的翅膀,反覆的、有層次的、多種形式的誦讀。這也和自己的做法不謀而合,翟老師要求孩子們在今年寒假每天都認真觀看央視一套的詩詞大會,並且會每天指導孩子們學習一首古詩,視頻上傳朗讀群,在這個特殊的寒假用古詩詞豐富了孩子們的精神家園。

集體學習 共同成長 與詩意同行濮陽市第二實驗小學線上教研之(三十三)

王可蘭老師談到自己一直很崇拜王崧舟老師,他那詩意的語文、詩意的課堂,將語文教學去功利化,還原到最初的狀態中去。在詩意語文中,我們教師不再為考試而教,學生亦不再為考試而學,在語文課堂上,師生之間呈現出一種最自然、最樸實的交流與互動。這樣的課堂令人神往,也是我們每位教師應該追求、努力的目標。

管美玲老師認為學習古詩不能只瞭解文字表面的意思,而忽略意象和意境。意象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古人創作詩歌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假如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就會忽略掉詩人想表達的很多內涵。

集體學習 共同成長 與詩意同行濮陽市第二實驗小學線上教研之(三十三)

關於意象和情感,蘇會冉老師和陳瑤老師均說到讓自己印象深刻的王崧舟老師講的《楓橋夜泊》詩中爭議,王崧舟老師認為語文課尤其是古詩鑑賞課,境要為情服務。王老師更是用三句詩的拓展來詮釋文化與經典,感受古今詩人寄愁於江楓,是詩意語文的體現,解讀意象才能加深對詩境的感悟。要想上好一節古詩課,必須準確地把握意象的情感意蘊,帶領學生真正走入詩人的內心世界,體會詩人情感。

張瑋老師談到教師在教學中應善於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研讀,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頗具匠心地創設情境,根據詩意和作者表達的情感選擇合適的音樂,教師富有感情地敘述詩的大意,讓學生閉目靜聽並張開想象的翅膀,把詩人描繪的景物呈現在自己的眼前,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進而使詩人描繪的意境在學生的想象的拓展中得到昇華。

集體學習 共同成長 與詩意同行濮陽市第二實驗小學線上教研之(三十三)

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後的情味和意蘊。這是馬靜娟老師的看法,如何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後的那份情、那段愛、那顆心、那種味,要緊緊抓住“詩象”,才能成功實現古詩感悟模式的突破。對此,毛西豔老師也有相似見解:當前的詩歌教學往往流於形式和片面,只注重對字、詞的解釋和詩句的簡單對譯或表面理解,教師在古詩教學中只有引導學生入其“境”,才能使學生悟其“神”,會其“意”。教師須要獨具匠心,根據詩詞提供的信息,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將古詩文變抽象為具象,感受其中有聲有色、有情有理的豐富內涵。

幾位青年教師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王豔麗老師談到學習古詩詞利於弘揚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學習古詩不僅能讓學生珍惜新生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思鄉惜友之情。同時也能教給學生闡事明理、為人處世之道,並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形成。耿思維老師說到,小學古詩教學,不止要教孩子們誦讀,更要教他們感悟,激發他們對古詩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所以一定要教出詩的味道。通過會心的誦讀,引導學生抓住意象想象畫面,來體悟詩句中蘊含的意境。趙陽老師表示小學階段的古典詩詞教學,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更多的是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學習古詩,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知道詩人當時的處境和心態,然後再去理解詩意,體會感情就容易多了。

集體學習 共同成長 與詩意同行濮陽市第二實驗小學線上教研之(三十三)

王崧舟老師強調,“詩意不是一種外在於語文的東西,詩意是語文本有的,是語文固有的屬性,是語文的內在精神。”語文教學路漫漫,這一路上我們應多學習、多思考、多改進,讓語文教學與詩意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