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種地收入太低不足以養家餬口,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不會種地,未來農業怎麼辦?

娛樂叭叭君


農村老人種不了田,年輕人不會種田或者不願意種地,這是如今農業遇到的問題。但是農業生產的農產品,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所以農業永遠不會消失,未來農業將以新的方式存在著。

一、規模化——承包土地

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已經是大勢所趨。未來農村的土地,很可能都會被“統一”起來:一是個人承包土地;二是由個人或集體和政府出資成立農村合作社承包土地;三是農業生產公司承包土地,土地進行規模化、集中化管理,所得到的收益,農民參與分紅。

另外,人口不斷增長,但是國家的土地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在保護土地的同時更加充分的利用,特別是農村那些被閒置下來的土地,鼓勵農民重新利用起來。

二、機械化——解放生產力

機械化種田,可以大大解放農村生產力。原來可能一個人一年也就能種幾畝地,但是現在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不僅可以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還可以提高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效率,這樣一個人可以耕種幾十畝地甚至上百畝地。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強調要優先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所需機具和免耕播種、節水灌溉、高效施肥、殘膜回收、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等綠色發展機具的補貼需要, 增強補貼政策對農機科技創新的引導作用。

2015年《中國製造2025》 將“農機裝備”列為優先支持的十大重點領域之一;
2016年我國出臺規定推動農機排放標準升級, 倒逼農機工業向綠色發展轉型;
2017年,“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農機裝備”重點專項啟動實施, 農機變量作業技術、多功能田間管理作業技術、高速栽植技術、農用航空作業關鍵技術等研發得到中央財政重點支持。

三、專業化——職業農民

農村不是沒有農民,只是沒有新型農民。所謂新型農民,是指那些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掌握著現代農業生產技能,並且有一定管理經驗的人員。

新型農民懂技術、懂耕耘、懂運營,他們會依據當地所具有的各種資源,有頭腦和眼光的會加以利用去發展。可能一個村莊只需要1—2名職業農民,就能帶動並改善整個村的土地種植問題。

另外,近年來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尤其是農村大學生。未來,返回到農村種地的職業農民可能是農村出身返鄉的大學生。他們明白自己家鄉所擁有的資源,會把自己所學的知識以及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機遇結合起來,發展種植業、養殖業以及各種和土地相關的產業。

職業農民,是未來農業的主力軍!


三農帶貨自媒體


我覺得現在的農村真的是這種現狀。

我出生於農村,早年我們村外出沿海城市打工的人很少,父輩們基本上還是選擇在老家種地,但是種地又不掙錢,即便是現在回望我們村純種地的家庭,基本上也就是勉勉強強修了一個平房或者裝修一般的小樓房,談不上富裕。

但是反觀後來出去打工的家庭來說,基本上現在已經在城市買了房子或者又在農村老家修了新房子,家裡也都買了車,收入能力相對於哪些在家務農的來說真的要好太多了。

隨著外出打工者賺到了這些錢,從我這一代開始基本上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現在農村的田基本上就是父輩在種,反正我是沒看到同齡的現在有種田的。

因為在年輕人看來,種田並不是一件體面的活,而且種田也不掙錢,外出打工至少月月都有工資發,種田就是看天吃飯,好的時候能掙點錢,遇上不好的時候就泡湯了,因為我的父母這些年種田就是這樣,平時夏季遇上下大雨田裡被淹了,基本上一季的收成就沒了。

以後的農業可能會以承包制的方式去開發了,因為獨立到每戶估計是沒人種田了,但是不乏讓農田集中起來讓人家承包,就比方說現在有些種葡萄的中小型農戶,他們有一定的資金和投資觀念,那麼他們會承包一部分的農田用來種植葡萄,如果以後農村有更多的這樣的人,那麼完全可以將這些農田出租給這些人,對於普通農民來說支付一定的租金就行,這樣農村的農田也能被有效的利用。


樓盤網


農村年輕人不會種地。我26歲在家種地6年。到現在也不敢說會種地。我父親種了一輩子地也不敢說會種地。按照目前的糧價和種子化肥來說。種子化肥得價格比較高。糧價太低。這樣的話種地的成本也就是底子太高。基本上都是能持平。賺的都是國家給得補貼。但是農民不能光指著補貼養家餬口。所以農村的老人在家種地。年輕人出去打工成為農民工。老一輩的打工人現在都四五十歲了我說的是年輕一點的。歲數大的六十多還在外邊打工。為的就是讓家裡人過得好一點。不給孩子增加負擔。農民一生不容易。

我本人退伍之後。在家種地兩年不怎麼賺錢。年輕人花銷要大一些。不夠養活老婆和孩子。所以現在搞糧食初加工。我自己種自己加工。這樣能多賺一些。比打工強一些。不用和家人兩地分居。感觸頗深。全村就只有我一個年輕人在家。

我本人還是覺得光種地得收入不夠養活一家人的。但是我不會外出打工。總會覺得與大城市的生活格格不入。再有就是老婆孩子。父母都在農村。沒法出去。農村留給年輕人創業得空間很大。要比大城市的競爭力小很多。不一定在農村就非得種地。可以像我一樣做糧食初加工。不會做可以用我的貨。

農村的生活環境非常好。空氣好。景色美。人樸實。

一五二一四五零六七八五我得日常聯繫方式。

歡迎各界朋友。

未來農業都應該是一個人種一個村得地。

大面積連片種植。節省成本降低費用。大農機具田間作業。和科技接軌。這樣的話 糧食產量會增加。種植成本降低。才有錢賺。這種模式下老百姓都應該是以土地參股形式把土地讓給年輕人種植。打糧之後按照糧食得總產量去掉種植成本給老百姓分紅種植者賺機耕費和田間管理費。兩全齊美。

我個人這樣認為。


硒都緣影子


在家裡種地要看種植什麼,種一些常規的如小麥玉米等收益很小。種植一些經濟作物還是可以的。

去年我的鄰居家有十幾畝地,種了四五畝麥子,麥子收了種植玉米。雖然收益不高,但一畝地還是有一千左右的收益。前提是他完全是自己勞作,不僱人的情況下。種了二畝土豆,去年行情不好,不賺錢,收完土豆種的豆角,行情不錯,收入不到兩萬。然後又種了一茬白菜,行情也不行,只有一千左右。有二畝多的桃子,收入一萬五左右,一畝多地的西胡,去年開春行情不錯,收入八千左右。收完西胡種上育苗的菜花“花椰菜”行情出奇的好,收入一萬三左右。一年下來收入了六七萬左右。冬天沒事了又出去打了幾個月零工。這些錢雖然不是太多,養家餬口是沒問題的。

年輕人現在都出去了,只要他們想回家種地,不出一年就是種地行家,莊稼活只要肯學肯幹,很快就可以上手了。

未來的農業發展當然離不開機械化發展,農村的發展空間很大的。


擁抱幸福cwf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一名扶貧駐村第一書記,本人在農村出生,現在又工作在鄉村,所以,對鄉村民情相當瞭解,就這個問題發表個人的看法,供大家交流。

一,目前農村的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發展雖然日新月異,但總體來說還是農業大國,依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4億人口中80%的還是農民,縱觀國內農業發展,我們還是停留在小農經濟範圍,還沒有實現跨越式發展。

1,種地成本增加,糧食價格逐漸下降。近年來,隨著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涉農的種子、化肥、農藥價格在漲,還是連年漲,全國人均不到2畝地,一家估計10畝田,現在都是機械化了,還是小塊田,大型機械耍不開,人家種植1000畝地需要各種機械,需要耕種、施肥、打藥,你種植10畝需要的機械同樣少不了,種植的幾個過程一樣也少不了,相應的就增加了成本。況且,我們生產的糧食價格高於國際市場價30%,現在我們的小麥保護價為1.18元/斤,國外小麥到岸價格0.8元/斤左右,我們的價格還是國家保護價,如果國家不出面保護,我們的糧食生產早就沖毀了。

2,種地效益低,不足以養家餬口。我在鄉村扶貧,經常為貧困戶算種地收入賬,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種地收入確實不高,按好年景計算收入,種子小麥種子、農藥、化肥等等成本大概450元/畝,小麥1000斤/畝,小麥價格1.16元/斤(糧食儲備庫收購的三級麥),實際情況是大多數糧食都賣給糧食經紀人了,賣價1元/斤,這樣,小麥1畝地純收入為1000-450=550元;秋季種植花生,1畝地成本480元,收穫花生米280斤,價格3.5元/斤,這樣,1畝花生純收入為980—480=500元,一年2季種地純收入1050元,一人2畝地,全年種地純收入2100元。如果不出去務工,而在家種地,一家4口人,耕地8畝地,純收入8400元,如果遇到災年,收入將會下降。全家4口人,人均純收入2100元,遠遠低於貧困線(2018年人均純收入3400元),根本不夠養家餬口的,所以,年輕人都出去外出務工。

二,未來農業的趨勢。

結合國際農業趨勢,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我認為年輕人不會種地不影響大局。

1,農業人口向城鎮集中。我們現在發展趨勢在向城鎮化發展,無論學生上學,還是務工就業,鄉村人群都流向城鎮,尤其是進城買房,現在的村莊,幾乎80%的年輕人在城鎮買了房,大部分年輕人早晚都要進城的。

2,年輕人進城怎麼發展。現在城市的市場大,機會多,只要有一技之長就會在城市生根發芽的。國際潮流的發展證明,城市主要是發展第三產業搞服務。

3,未來農業的趨勢。未來的農業終將向大農業發展的,就是土地流轉,集中連片,種地成為一種職業。這樣,我們的農業,也會成為大農業,隨著智能機器的產生,在不久的將來,種地越來越不需要人手了,越來越高科技了,這樣並且只有這樣,我們種地的成本才能降下來,我們的農業才能走向世界。

年輕人不種地就是解脫,年輕人進城就是與時俱進!

土地騰出了發展空間,農業走向了世界!

這就是我們未來的農業!

你有什麼看法,請發表。


暢敏


農村的現實,年輕人真不會種地。而石頭磚家說?應依靠支持五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和專業大學生種地。以此推理農村年輕人在家務農地不就標子就有殘,甚有病癱老人和痴思老婆,託不開身無法出外創業及打工,例不正常人你給他片土地,他有能力發揮嗎?明知計劃生育一來,各小家庭的一切都資源,全補育及委託兒女上學和買房與車貨及結婚。而不管靠上大學的還是在城搞私營企業的,扛工創業的基本都在各城市安居成家了,可不容易逃出窮農村,有腦而知他已習慣城裡生活了,並不會再想窮農村。實事可證循環種地永是五十至六十五歲農民,並不只望能讓兒女從城裡再回窮農村,也只望不著依靠他們養老,是因當要需要兒女時,他們一有小家庭和看管子孫義務。相信書本上的坐登磚家也會有同感?完全相信黨政府定會有託安排、


珍惜5237


導語:要想回答好這個問題,需要仔細分析當前農業現狀,存在什麼問題,結合未來發展趨勢,就清楚知道未來農業應該走什麼路子。首先,從南方和北方兩大區域優劣勢分析;其次,從城市化進城對於農業發展影響來說;最後,結合發展趨勢和當前以及以後特點,提出未來農業發展走向。

一、當前農業發展現狀

1.南方地區特點。劃分界限是以秦嶺淮河以南為線,地勢西高東低,地形以高原、盆地、平原為主,區內湖泊星羅織布,河網縱橫交錯。氣候方面主要是受亞熱帶季風影響,雨季多,從5、6、7月份比較集中。商品糧種植基地集中在江淮等五大平原和長珠三角洲。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包括油菜、茶葉等。面積佔全國25%,人口占52%,即達到7.2億人。有著長江沿岸和滬寧杭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以及輕工業、外向型和工業帶和城市圈,有著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和工業基礎,南方經濟佔到全國的62%,人和錢💰湧入南方。綜合以上因素分析,南方人多地少,經濟發達,大部分人員尤其是年輕人員都從事其他製造業、服務業等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中,農業短板很明顯,收入與其他行業不成比例,所以,年輕人不願意也不想從事,短期內很難改變。

2.北方地區特點。秦嶺淮河以北為線,地形多數以平原、高原和山地為主。降水集中在7、8月份,降雨量達到400~800毫米。比較有名的種植基地是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種植以冬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人口6億左右,佔總人口43%。經濟主要以煤炭、石油資源為主,偏向於重工業。這也就導致大量人才外流,經濟缺乏有利多元化支撐,農業僅僅侷限於東北地區能夠規模化,集中化發展。

二、未來農業發展展望

1.走機械化規模化道路。在未來農業方面可以借鑑美國發達的農業,美國農業出口能夠佔到全球的一半,得益於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完備的工業體系。比較顯著的是農場規模化,千畝、萬畝農場較多;以及先進的農業機械化和服務於農業的高科技公司,如,陶氏、孟山公司。我們各大平原地區以及較大的農場主可以藉助國家農業政策和補貼,進一步提高機械化程度,提升實現農業的降本增效,年輕人可以利用自己知識優勢,迴歸農村有很大的舞臺。

2.走集約化高產能路子。在南方耕地面積少以及西北乾旱少雨地區可以借鑑以色列農業,開源節流,採用電腦微灌輔助以網格化引水渠道,提高單位面積產出效率,也可以實現降本增效。

總結:未來農業還是有著很廣泛的前景,我們背靠龐大的消費群體,依託完善的網絡技術體系,完全能夠建立符合我們國情發展的農業體系,釋放農業巨大潛力,間接地解決糧食不足和農業農村勞動力流失問題。


劉義正宗黃河魚


大家好,我是農民小席,感謝提問!

在家種地收入太低,不足以養家餬口,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不會種地,未來農業怎麼辦?

其實,農村種地的收入甚微,完全滿足不了人們的生活需要,所以大多數農村人就選擇荒棄田地外出務工,這就導致了農村大面積農田荒棄的現象。不過,我覺得這只是農村暫時的一種現狀,並不是農村長久的發展趨勢。隨著新農村建設,合村並鎮以及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逐漸發展,農村農田將來都會以公司或者合作社的模式綜合發展,對農村農田進行統一管理,統一經營,憑藉先進的科學技術,再結合土地特徵發展相適應的經濟作物。另外,那時候農村農田都會整合化一,全面進行機械化作業,大大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經濟效益。而且那時候的農民都是以按股分紅以及按勞所得的原則進行利潤分配,並且農民會有工資,社保以及其他的社會福利保障。

所以說,我覺得未來農村農業會換種模式發展,而絕對不是讓農村的田地一直荒棄。


農民小席


首先要說的是農業是不會消失的,民以食為天,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是不會消失的,並且未來只會發展的越來越好。說一組數據,我國是目前世界上的農業進口大國,主要進口的農產品有畜產品、大豆、植物油、棉花、水海產品和穀類。如我國去年向美國進口大豆就是9000萬噸,多麼龐大的一個數量,所以說光我國的農產品市場就是巨大的,而且我國劃定的耕地紅線是15.5億畝,這個紅線國家是不會讓他荒掉的。但是出現題主所說:在家種地收入太低不足以養家餬口,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不會種地,擔心未來農業的發展,這確實是當前我國的一個社會現象,我國的農業技術落後,產量低、成本高而導致農業發展滯後。故在解答未來農業發展前景之前,簡單來說一下年輕人都往城裡跑的“城市熱”和“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等問題的根源,主要源於新中國成立之初及經歷文化大革命後我國百廢待興,而要想中國迅速的崛起,必須得發展第二大產業“工業”,並且得加快城市建設,而作為第一大產業的農業只能解決溫飽問題,不能使中國迅速富起來,成為世界強國。落後就要捱打,所以國家政策是舉全國之力發展工業生產,建設城建化,農業的發展就受到了冷落,導致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農業比世界發達國家落後的不是一星半點。說是發展決策的問題,估計很多人會要罵我,但是我想說這種決策本就不是錯誤的,因為中國已然邁入世界強國之列,並且現在政府的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戰略,以及謀求一、二、三產業均衡發展的決策在整體帶動這農村建設及農業發展,相信以後中國農業必定會崛起,而如何崛起,個人談四點。

一、規模化大農業農場主模式

廢話說了一通了,切入正題,應該題主所說農業還是“傳統的小農經營模式”,即以家庭為單位,種那麼幾畝地,然後再養點家禽之類的,那麼算一下經濟賬,這裡以水稻為例:現在水稻價格在1.3元/斤左右,就算畝產1200斤,也只有1560元,成本得要800-1000元,還得風調雨順才能賺500-600元/畝,所以種5-6畝地一年兩季也才6000元左右的收入,還得累死累活。其實又不然,如果是大規模種植呢?1000畝,一年可入50-60萬,絕對的高收入了吧!這就是規模化農業帶來的收益。以前講農場主都覺得是外國的,現在我國也有農場主了,每年7月12日在河北承德都會舉辦中國農場主大會,討論當前農業的情況。所以說機械化作業的大農業是以後農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二、一二產業結合的特色經濟作物及特色養殖模式

說到這裡又有人有疑問,在山東、河南、江蘇等平原地區,走大農業當然可行並且現在也發展的很好,但是像我們西南地區丘陵地帶呢,人多地少,地又分散且不平整,不能實現機械化,那又如何破?那就走特色經濟作物及特色養殖模式,這裡要提到一個職業“農業經理人”,在美國“農場主”、“農業經理人”是他們收入最高的十大職業裡排位靠前的。何謂“農業經理人”,這裡得提到題主所說,年輕人不會種田了,而“農業經理人”就會教你怎麼種田,而且是科學而又合理的種田。年輕人到工廠從不會到會,從生疏到熟練,更何況種田,一樣的道理。現在的“農業經理人”可能大都是農技站的專家,人員單薄,並且可能由於是“公家人”而未必能發揮最大作用。但是隨著農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技公司成立,培養越來越多的“農業經理人”,也稱“職業農民”,這些人會是以後特色經濟作物及特色養殖的主要骨幹,他們會綜合市場情況,告訴你種什麼、養什麼、該怎麼種、怎麼養,並且以公司+農戶,線下種養,線上銷售的模式,一二產業並行發展,農民負責種,公司負責收購和加工,電商負責銷售,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並且國家也在大力扶持這一塊,培養大量的“農業經理人”,很可能這些人會是以後農業發展的第一批“掘金人”。政府的導向,市場的需求很重要。

三、一三產業結合的鄉村旅遊模式

就像書上說的,上帝關上了你的一扇門,必然會給你打開一扇窗。有些地方雖然土地貧瘠,不適耕種,但是卻有美麗的山水或是獨具特色的人文地理,那就發展旅遊業,如湖南張家界旅遊風景區,湖北恩施大峽谷,湖南湘西矮寨以及川藏等地的旅遊景點等。

四、退耕還林型

這裡要說的是由於歷史的原因,當時很多人為了躲避戰爭,或者其他的原因,搬遷到了一些本就不適宜生存的“窮山惡水”之地定居了下來,開墾了很多耕地,現隨著經濟的發展,年輕人要麼進城務工,要麼搬遷到了附近城鎮周邊,而留下一些“空村”。這些地方以上三種模式都不適宜發展,政府就會整體搬遷這些村落,將耕地還給自然,目前在川藏地區已實行了很多,可能很多人的“鄉愁”就此沒了,但這也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隨著我國人口將逐漸減少,人們以後只會選擇最好的地方聚群而居。

說了這麼多,未來中國農業肯定大有可為,但是要像“中國製造”一樣,不單以數量取勝,更要向“高尖端”發展,物美價廉。同時要相信國家的政策,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未來的農村肯定會大變樣,只是我們一段很長的路要走......說不定再過10年20年,由我要到城裡去打工變成我要回家去種田。


番茄看三農


種地收入低,在家種地的都是上了年紀的,年輕人不會種地 都出去打工了,這是社會上的一個普遍現象。

現在種地主要是種子、化肥、農藥、人工 等的成本太高,農村老年人種地,如果都是僱人的話,刨去各項成本,是不賺錢的,他們自己種自己收,也只是賺個人工費。老年人如果種不動了,我想大部分年輕人應該是不願接手的,因為種地累人不說收入還低,不如他們打工強。

我想未來的農業趨勢是農民的土地流轉給農機大戶統一種植。或者以地入股合作社,搞特色種植,年底分紅。

總之,不管再過幾年或者十幾年,等老年人種不動地,要年輕人接手的時候,希望他們能用現代的高科技(比如學習和借鑑荷蘭的農業先進技術,荷蘭的農業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新的社會理念把地種出另一個花樣,另一個特色,來叫老年人看看,地是可以這樣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