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哪位皇帝最有趣?請說出你的理由?

原度拾趣


明武宗朱厚照是很有趣的。從宋開始,儒家禮法對整個社會的約束越來越嚴格,包括皇帝也被整日不休的朝會、經筵、祭典、朝臣和言官對自己的言行,甚至私生活也腰被公開諫言,所以明代的皇帝對大臣都有一種近乎對抗的態度。

有的皇帝對大臣是動輒廷杖,下詔獄;有的是不見大臣躲在後宮圖清淨;有的是接受現實任其擺佈。

明武宗朱厚照是最特別的一個,他既能聽從大臣規勸,完成皇帝的職責(經筵,朝會雖然經常缺勤,但總是在大臣快要惱怒的時候就又聽話知趣的正常工作);又同時不斷挑戰朝臣的底線,隨性玩樂(在宮中建“豹房”供自己玩樂,又帶兵去邊境前線作戰);既豢養了一些投機小人為自己找新玩意兒消遣(權奸江充和劉瑾都是靠能帶著明武宗玩鬧而得勢),又始終將帝國權柄交給正色立朝的大臣掌控(在負責帝國運行的內閣大臣上明武宗始終信任自己的老師和父皇任命的託孤大臣)。

所以明武宗應該是看清了現實,在夾縫中尋求自我的無奈之舉。


旭奕


要說明朝最有趣的皇帝,肯定得算明武宗朱厚照了,這是位非常歡樂的皇帝。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沒有比朱厚照個性更加鮮明的,雖然在很多人看來,朱厚照荒淫無道,怪誕不羈,但是從抵禦外敵,執政能力來看,他也是個剛毅果斷,頗有才能的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我只想當一個無拘無束的歡樂帝王

朱厚照他爹明孝宗朱佑樘是個好皇帝,他總共就兩個兒子,一個早夭了,因此朱厚照在明孝宗朱佑樘死後,穩穩當當的登基稱帝了。朱厚照是個非常聰明的皇帝,朱佑樘給他留下了很多優秀的大臣,按理說朱厚照成為一個傑出的君王遠比成為一個荒淫的君王更容易。

明孝宗朱佑樘死的時候,朱厚照才15歲,剛繼位的朱厚照還有點蒙,以劉瑾為首的太監們整天陪著朱厚照,為了讓朱厚照早點適應自己的身份,劉瑾這群太監硬生生把朱厚照帶偏了,今天帶匹馬來給朱厚照玩,明天帶一班戲子來唱戲,朱厚照嚐到了當皇帝的甜頭。

劉瑾這群太監看到皇帝好這口後,開始給朱厚照獻美女,少男,還帶著皇帝悄悄出宮逛窯子,剛進入青春期的朱厚照哪裡抵擋得住這些誘惑呢?漸漸的課也不去聽了,朝也不想上了,朝中大臣們警覺起來,屢次勸導朱厚照,讓他改過自新,將心思放在治理天下上。

朱厚照看到大臣們勸導自己的奏疏都堆成了小山,這才開始收收心用在了治理國家上,但是沒過多久在劉瑾等人誘惑下,朱厚照又開始放縱起來,修建了豹房,在宮裡模仿市井開設店鋪,妓院,去聽淫詞豔曲,一時之間搞得皇宮烏煙瘴氣,大臣們都看傻了,上百名大臣聯名進諫。

朱厚照登基不久,也沒見過這陣仗啊,就在他想要妥協的時候,劉瑾等人又來鼓動朱厚照,朱厚照處罰了幾個帶頭進諫的大臣後,大臣們也不再勸導朱厚照了,朱厚照在宮裡玩夠了,開始到民間玩樂,竟然跑到百姓家中,脅迫良家女子陪自己淫樂。

就怕天下不亂的皇帝

朱厚照自小就喜歡騎射,非常崇拜朱元璋,朱棣,一直想要找機會展示自己的軍事才能,朱厚照身邊的寵臣江彬的鼓動下,將邊軍給調入了京城,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朱厚照封自己"鎮國公","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自古以來皇帝主動給自己降封的僅此一例。

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小王子伯顏帶著五萬騎兵準備來大同搶點東西,當時朱厚照也正在邊境巡遊,將領們立刻通知朱厚照,讓他立刻回京,朱厚照一聽蒙古人來了,立刻就像打了雞血一樣,一定要到前線親征,連江彬等人勸他回京都不聽,朱厚照下令集結邊關部隊聽候自己調遣。

朱厚照一改之前的荒淫形象,沉著冷靜的調兵遣將,對明軍部署做了周密的安排,伯顏看到明軍的架勢也是一頭霧水,我就是來搶點東西,又不是搞入侵,至於這樣嗎?雙方總共約十萬人參戰,互砍了一天,最後伯顏率軍撤退了。

這場仗的真實戰況如何,也就只有朱厚照自己清楚了,按照《武宗實錄》記載,這場雙方持續了近一天的激戰,明軍死了五十二人,蒙古死了十六人,明武宗自稱自己也殺死了一個蒙古軍官,但是大臣們卻都認為他在吹牛。

兩年後江西寧王朱宸濠起兵反了,朱厚照再次來了興趣,準備御駕親征,結果大軍走到半道就傳來消息,南贛巡撫王陽明居然都不給朱厚照表現的機會,自己就把叛亂平定了,朱厚照很不爽,也不準把這件事往外傳,自己帶著人繼續南巡,到處尋花問柳,把王陽明晾在一邊。

王陽明

王陽明一次次的上奏,請求朱厚照來受俘,朱厚照根本就不理他,這一等就等了半年,直到王陽明上奏說,自己能平定寧王叛亂,全都依賴威武大將軍的功勞,自己是怎麼平叛的一字未提,朱厚照這才同意來受俘,在接受了寧王投降之後,朱厚照還是覺得少了點啥,他突然對大臣們說:“要不把寧王放了,讓他再造一次反,我親自來抓他。”左右大臣聽得目瞪口呆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

朱厚照最後終於心滿意足的回京了,結果在渡長江的時候,摔進了水裡,被救上岸後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最後因為感染肺炎在豹房駕崩了。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玄坤文史


明朝那個皇帝有趣,明武宗算是一個吧,這位應該算上中國歷史上最特殊的一個皇帝了。

朱厚照的父親朱佑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實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所以朱厚照從小就享受盡了精英式的教育和家庭關愛。儘管如此,史官們依然說他不務正業,那麼他到底有多不務正業呢?

朱厚照年少聰明,兩歲就被立為太子。但古時皇家貴族是不可以私自出宮的,朱厚照偏偏不信邪,沒事就喜歡往宮外跑,然後被大臣們堵回去。等他當了皇帝以後,就更加肆無忌憚了。

他喜歡佛教,就命名自己為大慶法王,還叫人制作法王專用玉璽,結果和尚們都不知道如何去面對這位法王了。喜歡軍事,又自封為威武大將軍朱壽,後來還御駕親征,到前線指揮戰況。

另外,朱厚照還培養了八個親信在身邊,相互間稱兄道弟,人稱“八虎”,八虎就是以劉瑾為首的八個太監。他們雖然在歷史上沒啥好名聲,卻造就了朱厚照喜歡去探索未知的性格。

朱厚照小時候,他們就拿出一些機巧的小玩意和朱厚照一起玩,後來還建立了“豹房”,陪著皇帝尋歡作樂,把皇宮打造的和集市一樣。

另外朱厚照知道自己不是當皇帝的料,索性就將政務全部都交給別人管,比如內閣大臣劉健、李東陽、謝遷等,還有“大明一哥”王陽明,這些人為官正直又有才幹,朱厚照一點都沒看錯他們。可惜到了史官眼裡,皇帝不管政務全甩手給大臣,這就是不務正業。

大臣幹了皇帝的事,那皇帝幹什麼呢?當然是打仗。當時綽號“小王子”的達延汗,統一了蒙古,就以為自己是成吉思汗一樣的人物,屢屢進犯大明邊疆。

朱厚照看不下去了,於是做了歷史上第一個翻牆出宮的皇帝,連夜趕到前線御駕親征。按《武宗實錄》的說法,應州大捷,明軍僅傷亡52人,戰後達延汗病逝,蒙古三十年不敢來犯。

正德十四年六月,寧王朱宸濠起兵作亂。朱厚照終於有機會再次御駕親征了。在此之前,大臣已經勸諫了無數次,可他就是不聽,為圖耳根清淨,直接下旨禁言,不準再反對他御駕親征的事。

結果還沒趕到前線,不爭氣的寧王就被王陽明活捉了。這下朱厚照不高興了,叛賊已平,還親什麼徵呀?但朱厚照也有他的小聰明,他隱匿捷報,繼續南行,又玩了一圈。

回程路上,他突發奇想在江上駕著小船當起了漁夫,結果不幸落水,被救上來不久,就病逝於豹宮,享年31 歲。

不過,當時全世界真正興起一股航海熱,如果他不是死得早了,也許還會命名自己為“偉大的航海家”,然後揚帆遠航。


一個人的夜晚n思索


必須是萬曆皇帝這個呆萌可愛的“小胖子”。

關於萬曆皇帝的趣事極多,你就拿神宗實錄來看,保證笑點滿滿,威嚴冷酷的皇家形象瞬間崩塌,我這裡就舉一例,雒於仁的《酒色財氣疏》。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就是因為萬曆皇帝不上朝,言官們都是那些可以“風聞言事”“沒事都要找事”的主兒,紛紛站出來指責皇帝,其中最狠的,就是大理寺評事雒於仁。

按道理說這老兄是跨界了,評論朝政勸諫帝王這不是他們司法系統的活啊!但這位老兄一點也沒這個覺悟,他氣憤填膺的質問萬曆皇帝說:陛下,你不是見誰和誰說你有病嗎?你甭找太醫了,你的病我知道,方子我都給你開好了就叫《酒色財氣四箴疏》,對,你沒看錯,你的病就是因為你吃喝嫖賭帶打人,五毒俱全…

萬曆皇帝看到奏本後,鼻子都快氣歪了,不但氣而且還委屈的不能行。能不氣嗎?被手下一個七品芝麻小官指著鼻子痛罵,換誰能受的了?他傳召內閣申時行王錫爵等人覲見,請注意萬曆皇帝的高光時刻到來了!

萬曆皇帝說,雒於仁這個死捏子,我必須治治他,你們看他說的這些都是人話嗎?說我好喝酒?你們誰不喝?你們下班回家不讓媳婦炒倆小菜喝上幾口?為啥你們喝得就我喝不得?說我好色?我不就是疼愛我媳婦兒鄭貴妃嗎?難道愛老婆也有錯?你們紅袖添香,一枝梨花壓海棠,魂牽夢繞秦淮河,偏偏到我這裡就成了色鬼?說我好動氣?你們家老婆孩子丫鬟僕人不聽話不得行行家法,講講規矩?怎麼我當個皇帝,連個宮女太監都管不得?說我好財?不但他說去年那個丁季也這樣說我,我都忍了,你們也不想想,我是皇帝,富有四海,如果我真的愛財,為何不抄沒了他?簡直狂犬吠日,詈罵君父,我這次再也不忍了,非要好好的收拾他一頓不可。”

申時行看完奏本勸諫道:您這次還是繼續忍了吧!

萬曆一下子就驚呆了,問到:為啥?

申時行:陛下若問罪,必發明諭,則天下皆知陛下為此等人也!

“噗!”萬曆皇帝這一口老血

這就是真實的、可愛的、有平等意識的萬曆皇帝。


老王聊歷史


明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除了創造了很多科技進步點,以及新穎的政治制度外,另外一大特色就是產出了大量的奇葩皇帝。如沉迷於木匠活的天啟皇帝、迷戀求道成仙的嘉靖皇帝、懶政出了名的萬曆皇帝……,不過,個人以為:明朝最為奇葩和有趣的皇帝當屬“豹房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算是中國歷史上運氣較好的皇帝之一了。首先他的父親明孝宗朱佑樘是封建社會少有的一夫一妻制的堅定擁護者,一生只娶了張皇后為妻,因此武宗就用不著像其他皇子那樣,需要心驚膽戰地面對那麼多居心叵測的同父異母兄弟;另外,張皇后一生只生了兩個兒子,次子朱厚煒早夭。作為張皇后獨子及帝國唯一繼承人的朱厚照自然就享受到了別的皇子不曾有過的呵護照料。於是朱厚照2歲即被立為皇太子,作為掌上明珠的他自然倍受寵愛。14歲那年,他的勞模父親被沉重的奏摺壓垮駕鶴西去了,於是尚屬孩童年齡階段的他就被推上皇位,改元正德。

從小備受寵愛的他顯然在即位之初沒有搞清皇帝這個職業的具體要求,於是即位之後幹出了很多荒誕的事,比如好好的皇宮不待偏要跑到盡是猛獸的豹房蹲著,至高無上的皇帝尊號不用偏要自封為“威武大將軍”,一天到晚瞎逛沒個正經。皇帝如此沉迷娛樂自然就給周圍野心家帶來了機會,大太監劉瑾於是趁機攬權貪汙,致使朝政敗壞、社會矛盾尖銳。

個人覺得這也言過其實了。雖然他作為皇帝非常的不稱職,行事風格和生活作風方面也非常的荒誕、不著調,但不可否認,他是一聰明人。史料記載:朱厚照從小就很聰明,老師教的東西很快就能學會。

登基稱帝后,雖然不諳世事、喜愛玩樂,貌似也沒怎麼正兒八經接受過皇帝上崗前的培訓,但即位後一切駕輕就熟,盡在掌控中。更沒有發生權力被架空、權臣當道的事件,雖然大太監劉瑾權傾朝野,但在朱厚照面前還是慫包一個,要他下臺也只需朱厚照一句話,所以劉瑾算不上權臣當道。

另外可以證明朱厚照並非等閒之輩的例證即是:任上曾平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且多次賑災免賦,證明他在處理內政、鞏固政權、維護國家穩定方面能力尚可,並且對基層百姓的“載舟”作用還是認知清醒。在對外戰爭上,經常與虎豹為友的朱厚照更是強硬勇猛、毫不退縮。

正德十二年十月(1517年),70年前曾重創明軍的蒙古在王子伯顏的領導下再次來犯。朱厚照聞之不是畏敵膽怯,反而大為興奮,火速回京佈置親征。當朝眾臣聽到“親征”二字不免神經過敏。於是又是一輪的規勸、教訓,甚至威脅,但朱厚照經過一秒鐘的思考決定絕對不能放棄這次實戰機會,隨後以“大將軍朱壽”的名義統兵出戰。並親臨前線指揮戰鬥,還親手斬敵一人。經過數天大戰,明朝取得了殺敵十六名,己方傷五百六十三人、亡二十五人的戰績,再次將蒙古韃靼軍成功擊退。可見朱厚照具有一定的統兵佈陣能力和自我決斷能力,對得起他自封的“威武大將軍”稱號。

由上可知:雖然朱厚照行事作風怪誕,但無論處理內政還是對外戰爭上都屬能力較優,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其人確實很聰明,所以才能愉快玩耍的同時不耽誤國家大事,但他的聰明和行事怪誕是否稱得上是“大智若愚”呢?

個人覺得“大智若愚”用於評價皇帝應有如下含義:

雖然外表表現得很荒誕、不著調,但在國家發展大方向上卻是毫不含糊,並且以維護國家方方面面的大局為己任,以此約束自己引領國家走上正常發展軌道,也即我們常說的顧全大局,在保證這個前提下行事風格迥異、不拘小節。據此為標準去衡量,顯然朱厚照不夠格。

雖然以他的聰明才智平定了內亂、駕馭了群臣,並且以他的孔武有力擊退了來勢洶洶的蒙古大軍,但完成了任務後的他又鑽入了豹房開始放縱自我了,朝堂的大事任由劉瑾胡作非為、敗壞朝綱,使得本應政治清明的朝政無跡可尋,大失民心,這即是很不顧全大局的表現。


超夢大叔


老朱家人不怎麼有趣

,相比其他朝代君王來說,明代皇帝總體偏悶,說好聽一點風格沉雄的多,龍袍後藏著的潛在個性,也比較的執拗剛烈,還有些暴躁的,大體上和有趣不怎麼沾邊。

非要挑個有趣的,正德皇帝許能算一個,像一個充滿活力的中二少年,不操心政事,老想著玩騎馬打仗,嬉遊江山,寵物豹房。

源於他父親弘治是個口碑特好的皇帝,治國能力強,人溫和大度,正德是長子,又是張皇后所生,弘治對正德肯定包容有愛,估計多少有點慣吧。這種父子關係,在歷代明朝皇帝裡是很罕見的,所以才會出來正德這麼個與眾不同的奇葩。當然弘治這個有愛的爹要能再活幾年,正德歲數大了也許就慢慢生性懂事,這樣整個大明朝後來也許就不一樣了。

可惜弘治死的時候,才三十六,正德十四歲就要出臺。就正是犯中二病叛逆最烈的年歲,登基十幾年還拼命的玩,到死一直都也沒收心,真是折騰得一匹。

玩就玩,後果最嚴重的是他光顧著頑,沒留下後代,結果弄了一個藩王家的孩子嘉靖來,把弘治身上的治國優秀基因給斷根兒了。打這之後,明朝就沒再沒興盛起來過。有趣了一個皇帝,代價太巨大。

附一個表,看看正德的斷線位置。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佑樘(弘治中興)--明武宗朱厚照(頑皮正德)--明世宗朱厚熜(嘉靖道人)--明穆宗朱載垕-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檢。

答自劉羽舟和蕭銘珏


劉羽舟和蕭銘珏


應該是萬曆皇帝。

1581年,血氣方乾的萬曆皇帝一時興起,臨幸了太后身邊的宮女王氏,沒想到,幾個月后王氏懷了孕。

按理這是喜事,大明皇帝喜得貴子。但明神宗感覺有點不光彩,面對太后的詢問,一開始並不承認是自己所為。

結果被太后拿出《內起居注》呵斥,事實面前,萬曆只好勉強承認!

因為萬曆並不喜歡王氏,當時他最喜歡的妃子是鄭貴妃,於是就想立鄭貴妃的兒子為太子。

而大臣們堅持禮制,建議立長子,也就是王氏的兒子朱常洛為太子。

從此,因為冊立太子的問題,萬曆皇帝和大臣們開始了長達15年的鬥爭,史稱“爭國本”。

15年來,群臣和萬曆皇帝鬥智鬥勇,打了無數口水仗,大明皇帝的家事和隱私時不時被大臣們拉出來數落。

最典型的莫過於大臣罵他的《酒色財氣疏》,其挖苦皇帝的力度堪稱歷史之最,也被稱作天下第一奏摺!

據《神宗實錄》記載,當時萬曆被氣得吐血,和內閣首輔申時行的對話非常搞笑,一個帝國的皇帝,充滿了抱怨和訴苦,語氣像極了“祥林嫂”,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爭國本期間,萬曆多次被搞得惱羞成怒,不少大臣被撤職,或者挺杖,但沒有一人被殺警示,這也是他的可愛和可敬之處!

最終,心力交瘁的萬曆皇帝認慫,“爭國本”以群臣勝利結束。

當然,被大臣們搞得心灰意冷的萬曆,開始怠政懶政,日常除了關心軍事和向大臣哭窮自己的“私房錢”外,其他都沒什麼興趣,最終長達30年不上朝!


春秋筆談


正德皇帝。他父親是歷史上唯一真正做到一夫一妻的皇帝明孝宗朱佑樘,明孝宗不僅是一代明君,也是一個好丈夫,好爸爸,明孝宗臨死前,一代帝皇說的是自己年少有幸結識張皇后,夫妻同心,弘治四年生下太子,太子今年十五歲了。可見,一代帝皇最後時刻牽掛的是自己的老婆孩子。正德皇帝出身於一個寬容有愛的家庭,父母給予了他很大的空間和愛護,養成隨性愛玩的性格。

正德皇帝愛玩,會玩,養豹子,喜歡出宮遊客,甚至自封大將軍,親自在邊境打贏小戰役,擊退蒙古軍隊。歷史上說正德皇帝荒唐,作為皇帝確實不務正業,但是他貪玩卻不胡為,他舅舅佔著國舅身份為非作歹,他父親因為張皇后屢次心軟不肯嚴懲,而正德皇帝繼位後,舅舅再次知法犯法時,立即處置,不管母親求情,公正辦事。而且,正德皇帝每次玩鬧也都沒有擾民,也不苛刻百姓,可以說是一位有趣愛玩的皇帝。



思理達


當然是正德皇帝朱厚照了

1.繼承了奶奶紀太后廣西瑤族的野性血統

2.好動,去蒙古打小王子,自封大將軍

3.以下江南平叛為理由去江南遊玩

4.與宦官為伍狼狽為奸,廷杖大臣

5.微服私訪玩大臣孕婦

6.宮廷建豹房豢養奇珍異獸,設立集市讓太監宮女客串

......

還有很多,其實武宗是被黑了,上面所說可信度存疑


沐九評論


我覺得明朝最有趣的皇帝是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是孝宗皇帝的獨子,嘉靖皇帝的堂兄,十五歲即位,是一位少年天子。由於是獨苗,從小受到父母的百般溺愛,生在深宮,養在太監婦人之手,造成了他性格上的叛逆,不辯是非,我行我素。鬧出了很多另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因此正德皇帝也被後世認為是有明一朝最為荒唐的皇帝。但我卻認為正德皇帝是一位很有個性的皇帝,他一生都在想方設法擺脫皇宮的羈糜,追求人性的自由,有膽有識,特立獨行。當然,由於他少年即位,不諳世事,難免受到身邊一些小人的矇蔽利用。

武宗即位初期,被以劉瑾為首的宮中八虎圍繞。由於武宗喜歡擊毬,劉瑾往往趁武宗玩的興起時回奏政務。武宗大為掃興,就讓劉瑾看著辦,久而久之,大權旁落,劉瑾可以威福自操,朝政一派晦暗。正德五年,劉瑾事發,被武宗所誅。

武宗好武,孔武有力,曾在豹房內和老虎搏鬥,被老虎所傷。傷好之後,依然顧我。他自由景仰自己的先祖,一心想要在邊關建功立業,驅除韃虜。但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大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說什麼也不讓他御駕親征,但武宗一意孤行,群臣不同意,他就偷著去。結果在大同一帶和蒙古小王子狹路相逢,他還真有寫果敢之氣,明軍在他的指揮之下,把蒙古軍打的潰不成軍,他還親自格斃了幾名蒙古兵。為此,他還特意下旨加封自己的爵位,他本來已經自封為威武大將軍,打了勝仗,論功行賞,現在又加封自己侯爵。還給自己改了名字,叫朱壽。還在宣化給自己造了一座將軍府,不住皇宮,常年在將軍府裡悠哉遊哉。

武宗喜歡微服私訪,群臣極力反對。武宗往往瞞天過海,但皇宮內沒有秘密,經常是他前腳剛走,大臣們後腳就尾隨而至。一次武宗微服來到居庸關,守關御史張欽拒不開關。無論武宗怎麼威逼利誘,張欽就是軟硬不吃,武宗無奈,只得廢然而返。第二次學聰明瞭,去之前先把御史調往別處,輕而易舉就過了關,又令心腹太監把守關卡,把朝臣一律擋在關內。眾所周知,武宗是一位風流天子,關於他的香豔傳說不勝枚舉,尤以他在梅龍鎮的一段游龍戲鳳最為著名。李鳳姐後來還真被他接進皇宮。可惜紅顏薄命,不幸早夭。後來武宗又認識了一位姓劉的女子風塵女子,有一次南巡忘記帶她了,後來御駕到了臨清,武宗感覺還是放不下她,扔下滿朝文武不管不顧,獨自一人駕船回去又把她接了過來,可謂是任性之機。

武宗後期,寧王反叛,本來叛亂已被王陽明平定。武宗偏要他再把寧王放回鄱陽湖去,讓他這個皇帝和寧王爺真刀真槍的再打一場。其實他哪裡是想打,只不過是想找個藉口溜出京城,到江南玩玩。本來他已經制定了一個詳盡的旅遊計劃,可是朝臣們就是不讓他出來,寧王這個事讓他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

武宗在江南逗留了一年多,由於下河捕魚失足落水,回到京城一病不起,不久一名嗚呼。臨死前,武宗反省了自己的過失,把所有的失政都歸過於自己的失德。可見他並不糊塗,可能他也想當一名好皇帝,只是本性難移。亦或是他感覺他還有改過的機會,可惜天有不測風雲,天不假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