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巴菲特活久見的美股下跌,會影響A股的走勢嗎?

2020年3月9號美股出現黑色星期一,史詩級大跌,三大股指開盤暴跌達到7%,觸發熔斷機制,停盤15分鐘。說句實在話,這個跌幅挺嚴重的,畢竟這是美股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因暴跌而熔斷。

消息一出,立馬各種自媒體,股評家聞風而動,朋友圈裡也滿屏都是“世界經濟危機”,“美國或進入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當然其中是不少年輕人純粹跟風發圈留紀念,聲稱自己“見證了歷史”。果然還是太年輕,這點跌幅能算見證歷史?

回到重點,美股為什麼大跌?不是因為經濟危機,也不是因為疫情,這些都只是催化劑,咱要注意獨立思考,別整天被各種誇大消息帶到唯恐世界不亂的節奏裡。

另外,美國金融市場某種程度上是全球金融市場穩定的風險標,所以美股大跌,外圍自然嚇到一片,引發全球股市暴跌;二戰以後的歷次金融大危機,基本都是老美這傢伙帶頭挑起來的。

所以,問題的核心,是要搞清楚美國股市大跌的邏輯。

2008年金融危機到現在,美股反彈了將近五倍,以道瓊斯指數為例,從2009年的最低點6470點,上漲到最高點29569點。令人羨慕的十年牛市(A股股民委屈巴巴地不說話),巴菲特還有大部分投資美股的人都賺的盆滿缽滿,現在的跌幅相對於這個十年漲幅來說,只是個快速下跌的回調而已;還嚴重不到金融危機。

這次大跌不是全無預兆,從2019年開始就有報道稱巴菲特拋售股票,換回現金穩穩地拿在手裡,當時很多人笑話股神巴菲特老了,踏空了這一波波美股屢創新高的行情!

真是too young ,too naïve , 要知道這位美國投資界的不倒翁,在大方向判斷上從來沒出過錯。股神曾經說過,當跑遍全市場,發現不了便宜股票的時候,就該收手了。精明的老巴早就看出了美國股市潛在的風險,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美國企業槓桿太高,過去十年的牛市背後基本全是企業加槓桿的推動。

通俗的說就是美國企業借的錢太多了。

為啥借錢?

因為利率低啊,不借白不借,尤其是一些大公司,比如波音,造飛機的寡頭,聲譽很高,低利率時代,銀行巴不得主動給這種大公司借錢。作為企業來說,反正利息很低,不借白不借。


讓巴菲特活久見的美股下跌,會影響A股的走勢嗎?

那企業借到錢幹什麼?這裡有兩種騷操作,一是借錢回購自己的股票,二是借錢擴大經營,然後自己賺的錢回購股票。反正共同結果都是“回購股票”。

回顧股票就公司自己掏錢買自己的股票,買回來銷燬,這樣公司在流通市場上的股本就會減少,從而引起股價上漲。

舉個例子:

公司甲,市值100塊,總股本100股,這樣每股股價就是1元錢。

如果甲自己買了20股,銷燬,那總股本就變為80股,所以股價就變為1.25元。

這是個魔法遊戲,公司市值沒變,營業利潤也沒變,就回購自己的股票,股價就蹭蹭蹭上漲了。

所以回到前面說的那個造飛機的大佬,它當前市值為1300億美元。但它的資產卻是負83億。他到底借了多少錢呢?這完全是資不抵債啊。

除了波音,標普500裡的知名公司這麼幹的太多了,比如蘋果,2013-2018年,業績增長率只有6.1%,這期間股價卻由49漲到了最高320,增長了近6.5倍。(貼上蘋果股價走勢圖)

不僅僅是蘋果,還有大家熟悉的麥當勞,埃克森美孚、波音、穆迪、高盛、通用電氣等等美國巨頭企業,就不展開來說了。(貼上公司品牌圖)

蘋果做的還算剋制的,其他公司更是把企業槓桿做到了極致!

歸根結底,由於量化寬鬆政策(通俗理解就是低利率發錢給市場用),市場資金非常充裕,但是這些資金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而是在資本市場空轉,一步步地推高資產價格。

大部分企業高管,都是靠公司期權發家致富的,所以公司管理層的就更有動力去借錢回購股票,哪怕業績增長乏力,只要有低利率,就能繼續回購,使股價穩穩上漲,坐收紅利,公司和股東都開心,何樂而不為?

正常情況下這種騷操作是可以持續的。但誰知道被原油暴跌,全球疫情這種黑天鵝給撩撥了神經。

投資者本來也有擔憂,只是被股價上漲的繁華暫時矇蔽了雙眼;但如果市場一旦出現風吹草動,股民的信心就會一落千丈,用腳投票,從而引發股價血崩。

就好比你認識一個土豪,他背後老跟著一群黑衣人。他風光的時候,你以為黑衣人是他的保鏢。他落魄了,你開始清醒,發現這群黑衣人是他的債主。

這個土豪就是美國企業。

當然,如果僅僅是債務太高的話,恐慌的力度不會有這麼劇烈。

另一個原因是,美國這幾年利用減稅促進上市公司業績大增,但減稅政策不可持續。

本來美國股市漲到2016年的時候,已經出現疲態。公司的利潤很難再大幅增長了。

所以美國政府從2017年開始減稅。2017年底美國政府推出了80年代以來最大的減稅方案,將企業所得稅從35%降到21%。比原先降低了4成。


讓巴菲特活久見的美股下跌,會影響A股的走勢嗎?

伴隨減稅而來的是美股上市企業利潤這幾年不合理的增長。


讓巴菲特活久見的美股下跌,會影響A股的走勢嗎?


以埃克森美孚為例,2016年利潤只有78億,而減稅之後的2017年,利潤到了197億,翻了一倍還多。大部分都是減稅的功勞。

根據統計數據,美國標普500企業2017年利潤較2016年增長近10%,為2011年以來最好。

這種抽血似的扶持能夠持續嗎?

那我們看看,減稅的這幾年,美國的財政赤字大幅增長,這就導致了美國政府債務大量累積。


讓巴菲特活久見的美股下跌,會影響A股的走勢嗎?


2018年底,美國出現了赤字危機,為了增加赤字預算,政府集體以罷工威脅。最後逼得國會提升了赤字上限。

但是,如此騷操作還能持續幾次?財政赤字永遠是個無底洞。畢竟,政府要靠稅收才能運轉,少收可以,但不可能不收。所以,這種減稅政策的刺激是不可持續的。

由於減稅,美國赤字嚴重,當前已經到了一個節點。是否能繼續減稅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而且這些國家給你減免的都是要還的,只是時間問題。好多人都在暗中觀察,國家啥時候來收賬呢。

綜合以上,企業高槓杆和減稅政策,既是美股上漲的推動力,也為下跌埋下了伏筆。

普通人是看不到繁榮中隱藏的風險的,但巴菲特就是巴菲特,早就洞察了一切。

這次疫情,只是美股拐點出現的一個催化劑,就算沒有疫情,美股大跌遲早也會來。

但是非要說美股的大跌會引起經濟危機,這還真是不可能。從大跌的原因來看,這一波下來更多還是說對兩類刺激的一個回調, 而非真是出現了系統性風險。

回到國內,路邊經濟學家鼓吹美股大跌引發金融危機,大肆渲染經濟衰退論。我就說他們是睡不著瞎操心,天天望著那麼點小算盤,神經緊張,坐立不安,沒必要。

我們的資本市場現在比較穩健,A股已經是個三十歲的中年市場了,偶有不理性,但是成熟居多,更何況咱們熊市多少年了?整個估值都被按在地上摩擦,跌能跌倒哪裡去?美股大跌回調不會導致我們遭殃,想多了。

最後總結一些,有時候資本市場出現恐慌,不是因為有了下跌的理由,而是因為之前盲目樂觀,把泡泡吹大了。

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市,也沒有一直上行的經濟,經濟和金融都是圍繞著支點做週期鐘擺運動,理解經濟世界的大邏輯,才能看清事物波動的本質。別人在波動中恐慌,我在波動中尋找機會,等待時機借力鐘擺,下一個股神可能就是你。

我是股票強哥,為你解讀金融大格局,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點贊評論轉發。你的支持,就是我做那種的動力,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