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如果我們沒有醫用塑料製品……

  近期,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連續下降,大大撫慰了全國人民的心,在此最想感激的是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向無私無畏的“白衣戰士”致敬。或許有心的塑料行業人士會發現,疫情期間需求量巨大的醫用防護服、N95口罩、醫用護目鏡等防護物資都屬於塑料製品,且多為一次性塑料製品。

疫情期:如果我們沒有醫用塑料製品……

  可見,塑料製品在此次抗疫大戰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用於醫療用途的纖維和樹脂包括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以及尼龍、聚對苯二甲酸乙酯(PET)、聚碳酸酯(PC)、丙烯腈(ABS)、聚醚醚酮(PEEK)和聚氨酯(PU)等。

  塑料在此次醫療防疫用品中體現出哪些價值?下文將一一解答。

  醫用口罩:從口罩用料上來看,聚丙烯高熔指無紡布專用料成為最佳選擇,生產熔體質量流動速率在33-41g/min的聚丙烯產品,達到衛材聚丙烯無紡布標準。

  在醫療衛生方面,聚丙烯無紡布專用料生產的無紡布可用於一次性手術衣、被單、口罩、蓋布、液體吸收墊等,無紡布口罩是由專業用於醫療衛生的纖維無紡布內兩層,中間增加一層過濾防菌達99.999%的以上過濾溶噴布經超聲波焊接而成,無紡布口罩的鼻樑處採用環保型全塑條,不含任何金屬,配帶透氣,舒適,可有效阻擋。

  一次性防護服:一般都是非織造布材料。用於製作醫用防護服的非織造布種類主要有水刺法非織造布、紡粘法非織造、閃蒸法非織造布、SMS複合材料等。

  根據製造方法不同,主要原料有高密度聚乙烯、滌綸、錦綸、丙綸、粘膠、脫脂棉纖維或漿粕以及其它功能性纖維等。其作用是隔離病菌、有害超細粉塵、酸鹼性溶液、電磁輻射等,保證人員的安全和保持環境清潔。

  護目鏡:護目鏡的材料多為聚碳酸酯、醋酸纖維等材料。醫用護目鏡可以防止病毒進入眼睛,減少醫務人員感染的機會。


醫療行業:塑料用途神通廣大

  要說塑料在醫療行業中的貢獻,首先從塑料在醫療行業中的應用說起。

  塑料在醫療領域應用受龐 自20世紀30年代人們首次使用合成高分子材料——賽璐璐膜作為透析膜製成的人工腎應用於臨床獲得成功以來,高分子材料正在逐步替代傳統無機材料如金屬(或合金)、玻璃、陶瓷、磷灰石等用於製備醫療用品。 塑料以其優良的性質、可靠的性能、方便的成型工藝在醫療領域獲得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使塑料材料製備醫療用品極具發展前景。

  單就醫學而言,塑料用途的多樣性是不可思議的。用於藥物輸送的假體、工程組織和微針貼片都在使用聚合物。20世紀塑料尤其在一次性產品上的應用廣泛,這歸因於塑料既便宜又輕便。

  注射器:長期以來,醫護人員都認可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便利性,如乳膠手套、靜脈(IV)袋和透析管,並且不需要對用過的設備進行消毒,可以節省診療時間。一次性注射器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成為焦點,因為它可以大大降低通過注射針頭傳播血液感染的風險。

  靜脈注射(IV)袋和管道:塑料的發展導致其它一次性用品同樣在醫院無處不在,如靜脈注射(IV)袋和管道。如通過補液治療脫水患者、輸血,以及儘快糾正電解質紊亂等。流體和藥物靜脈注射到血液中是迄今為止向人體提供治療的最快方法。靜脈輸液袋和管道在醫院病人護理中的應用顯著,它們佔醫院廢物的20-25%。

  聚合物:聚合物也被用於開發治療患者的創新材料和方法。可吸收縫合線由聚合物製成,可根據患者的需要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生物降解。在整形外科領域,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被用作全髖關節置換骨水泥。因為聚合物支架可以被設計成生物降解並可以具有多種不同的結構,聚合物廣泛應用於組織工程。

  在過去一個世紀裡,塑料給醫療行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化學理事會稱:“一次性塑料製品是最清潔、最有效的方式”,可以提高醫院的健康衛生條件。


一面是“防護必需”一面是“白色汙染”

  由於塑料具有的耐用、防護性強等特質,給了我們很大的安全感。試想,如果在這次疫情中沒有這些醫用塑料防護用品(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我們面臨的又會是怎樣一種局面呢?

  然而,塑料在醫療及公共衛生領域的廣泛應用與價值不可忽視,但需要以合理使用及回收為前提,以免給環境造成汙染。多年來,因塑料帶來的“白色汙染”問題嚴峻,全球都在實行“禁/限塑令”,大力研發推廣可替代材料。

  2020年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公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主要目標包括:到2020年底,我國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其中包括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製造塑料製品。到2025年,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 ,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重點城市塑料垃圾填埋最大幅降低,使塑料汙染得到有效控制。

  《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中還提到,加大技術研發和應用力度,提升產品性能,降低應用成本。完善可降解塑料相關標準,保障降解產物安全可按。

  結語:結合此次疫情一次性塑料製品在其中的表現,一方面我們需要它,一方面又“懼怕”它。如何平衡塑料與人類間的關係,需要對其合理利用及回收,將一次性塑料製品對環境的汙染降到最低,當然也少不了加大可降解塑料或可替代材質的研發力度,真正發揮“禁/限塑令”的積極意義。


部分資料參考:人民網、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中塑在線、搜狐

本文由塑料機械網(www.86pla.com)原創發佈,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