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大法官張釋之:言者無罪,天下無冤

漢朝大法官(廷尉)張釋之趕上了個好時代:言者無罪。

這哥們本來挺鬱悶的。

他家裡有礦,當年花了5000兩黃金在長安給他買了個官:御林軍騎兵團團長(騎郎)。

5000兩黃金啥概念?漢朝一箇中產家庭50年的收入。

按照新華網關於現代中產家庭年收入的標準換算,張釋之買官花了500萬~2500萬元。

漢朝大法官張釋之:言者無罪,天下無冤

土豪吧?

但是,張釋之這官當得超級不開心。

一是收入太低。年薪44.4兩黃金(比三百石),還不到中產的一半。這收入水平,就算張釋之不吃不喝,也要工作113年才能回本兒。沒辦法。一來,公務員是為老百姓服務的,講奉獻不講待遇;二來,國家就是因為沒錢才公開賣官的,怎麼可能給你高薪?

二是進步太慢。工作了10年,皇帝都換了4個(漢惠帝、少帝、後少帝、文帝),張釋之原地踏步,還是個騎兵團團長。

英雄無用武之地,但英雄家的錢快折騰光了。指望他那點工資,想在京城買房、買車、孩子上學、老人看病,攢到唐朝都不夠!所以,只能啃老了(久宦減仲之產,不遂),而且一啃就是10年。

張釋之一咬牙,逃離北上廣,回老家(今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當富二代吧。

(南陽張釋之為騎郎,十年不得調,欲免歸。)

就在他準備裸辭的時候,機會來了。

漢朝大法官張釋之:言者無罪,天下無冤

張釋之畫像

漢文帝登基後,出臺了兩項重要政策:

1. 求才。

(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

2. 言者無罪。

詔曰: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來諫者也。今法有誹謗、妖言之罪,是使眾臣不敢盡情而上無由聞過失也,將何以來遠方之賢良!其除之!

古代明君治理天下,專門設置了意見箱,鼓勵幹部群眾提意見、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但今天,我們的法律中,還有誹謗罪和妖言罪。這使得幹部群眾不敢暢所欲言,導致朕聽不到不同意見、發現不了自身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文景之治就是個白日夢。即日起,廢除誹謗罪和妖言罪!

因為漢文帝求才,張釋之被上司推薦,出任秘書局局長(謁者僕射yè)。

因為言者無罪,張釋之開始徹底綻放。

在漢文帝身邊工作,張釋之各種提意見。只要他認為不對的,不分場合,不管對象,不顧輕重,張嘴就懟。

有一次,漢文帝想破格提拔一位口才好的官員,張釋之直接投了反對票:您千萬要慎重,否則全國官員都會誇誇其談,用會議落實會議,用講話落實講話了。

(今陛下以嗇夫口辨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而靡,爭為口辯而無其實。)

又一次,漢文帝的倆兒子(太子劉啟、梁王劉武)搞特權,張釋之一點面子也不給,直接扣下,然後公開彈劾。逼得漢文帝出來承認錯誤:是朕教子無方啊(謝教兒子不謹)。

漢文帝雖然很尷尬,但非常欣賞張釋之,火箭式提拔。很快,張釋之就當上了正部級的大法官(廷尉)。

漢朝大法官張釋之:言者無罪,天下無冤

張釋之很對得起漢文帝發的工資(大法官年薪288兩黃金),只要不合法,別說漢文帝,漢文帝的老子他都不給面子。

有一次,漢文帝外出視察,路上,被一個老百姓驚了車駕,差點釀成交通事故(乘輿馬驚)。漢文帝大怒,當場把這人抓起來,交張釋之嚴辦。

張釋之很快就給出了處理意見:違反交通管制相關規定,予以罰款(犯蹕 bì,當罰金)。

漢文帝更怒了:他直接驚了給朕拉車的馬,幸虧當事馬是個老司機,如果換了其他馬,我就傷筋動骨了!你竟然判了個罰款?!

張釋之回覆道:法律,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法律。按照現行法律,就該這麼判。如果判重了,老百姓就不相信法律了。他驚駕時,您直接把他殺了也就殺了。既然您要走司法程序,我就必須依法審理,否則天下就亂了。請您三思。

(法者,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且方其時,上使使誅之則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傾,天下用法皆為之輕重,民安所錯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然後,兩人大眼瞪小眼,半天沒吭聲。然後,漢文帝說:算你判得對。

(上良久曰:廷尉當是也。)

牛叉吧?還有更牛叉的。

有一次,有人因為盜竊劉邦紀念堂(高廟)裡的玉杯被捕。漢文帝暴怒,下令張釋之嚴懲。

張釋之很快就給出了處理意見:按照大漢律法,偷盜宗廟服御器物者,當街斬首(棄市)。

漢文帝暴怒10萬+,恨不得先當街斬了張釋之。

這孫子大逆不道,竟敢偷我父親的祭祀物品!我讓你處理,是要讓他滿門抄斬!你TMD給我背什麼法律條文,扯什麼淡!

(人無道,乃盜先帝器!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

張釋之磕頭謝罪,說:依法判決,只能這樣。何況,即便罪名一樣,也要視情節輕重量刑。今天,如果他因為偷盜您父親的祭祀物品而被滿門抄斬,萬一,臣說的是萬一,萬一哪天有人盜了您父親的墓,該怎樣從重判罰?

(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順為差。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一,假令愚民取長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安靜,死一樣的安靜。

過了半天,漢文帝說:這事我做不了主,必須和我媽商量一下。

然後,到後宮向母親薄太后做了詳細彙報。

然後,批示:同意。

(久之,文帝與太后言之,乃許廷尉當。)

在漢文帝一手打造的言者無罪時代裡,張釋之秉公執法,為國為民。

史書對張釋之大法官的評價有五個字:天下無冤民。

張釋之,了不起。漢文帝,更了不起。


漢朝大法官張釋之:言者無罪,天下無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