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意大利: 消失吧,黑夜! 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致意大利: 消失吧,黑夜! 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中國抗疫照 ——意大利共和日報在社交網上的封面

截止到3月17日上午,意大利累計確診人數已達27980人。從2月份開始,意大利就是除中國外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在意大利向歐盟求助無果之後,逐漸好轉的中國向意大利伸出了援手,也是第一個向意大利伸出救援的國家……

致意大利: 消失吧,黑夜! 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中國抗疫專家組赴意大利 支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3月10日意大利向中國發出緊急求助。3月13日,我國立馬就派出9人專家攜帶醫療物資和設備飛抵羅馬。從決定援助到立刻出發再到抵達疫區,跨越9600公里,攜帶了31噸的醫療物資,我們用了不到3天時間。

當晚18時許意大利羅馬A線地鐵站Re di Roma附近的小區響起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並有人大聲高喊 “Grazie Cina!”(感謝中國)周圍居民紛紛鼓掌致謝中國。


中國第一時間“捨命”援救意大利,為的是哪般?


1970年11月,意大利頂著巨大的國際壓力和中國經過一年的談判之後,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

1988年,意大利成為了歐洲第一個無償援助中國,並且建立了好幾個醫療急救中心的國家;

2003年,中國爆發非典型肺炎疫情,意大利頂著壓力,繼續向中國的醫療和經濟等伸出支援之手;

2008年5月,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在中國外交部向國際發出求救信號後的第三天,意大利帶著救援物資和技術人員抵達四川,隨後又派出17人的救援隊抵達成都。當時的它是首批向中國提供救災援助的國家之一。

致意大利: 消失吧,黑夜! 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2008.5.12

致意大利: 消失吧,黑夜! 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2020.3.13

“得人恩果千年記”——這是中國由來已久並口口相傳的教育理念。從小家到大家,這個理念也一直被中國用實際行動傳承著。所以此次疫情,意大利向中國告急,中國也定當鼎力相助!


你好!意大利

Ciao Italia!

致意大利: 消失吧,黑夜! 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意大利是一個歐洲國家,三面環海,北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亞接壤。

論國土面積,比雲南省小8萬平方公里,但卻包圍著兩個微型國家—聖馬力諾和梵蒂岡;

談經濟,意大利雖不在世界前五名內,卻是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的創始會員國之一;

議藝術文化,意大利卻可以一直處於世界領導地位。意大利是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十三世紀末的意大利更是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發源地。意大利的版圖酷似一隻靴子,踏著時空一步步走到今天,時間帶給他的不僅是滄桑,更多的是徜徉歷史近乎穿越時空的快感。喝一杯別有風味的意大利咖啡,微醉怡情,淡淡的藝術氣息瀰漫在廣場上,就可以讓人醉倒在時空之中,不可自拔。

致意大利: 消失吧,黑夜! 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致意大利: 消失吧,黑夜! 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龐貝古城、比薩斜塔、文藝復興的發祥地--佛羅倫薩、風光旖旎的水城威尼斯、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古羅馬競技場……意大利的名片不僅僅只有這些。

突發的疫情造就了一大批的“中華小當家”,也讓”人人皆藝術家“的意大利式隔離迅速在網上串紅。畢竟對於這個愛熱鬧的民族來說,在家隔離也是阻擋不了其“藝術細菌”的發揮,不然豈不是辜負了“世界藝術擔當“之名。

陽臺變舞臺,藝術永不落幕

致意大利: 消失吧,黑夜! 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致意大利: 消失吧,黑夜! 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致意大利: 消失吧,黑夜! 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致意大利: 消失吧,黑夜! 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而愛熱鬧的意大利,年年舉辦的音樂比賽和節日也是數不勝數…...

比如說...

致意大利: 消失吧,黑夜! 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意大利巡迴國際青少年音樂節

致意大利: 消失吧,黑夜! 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意大利裡米尼國際舞蹈音樂節

致意大利: 消失吧,黑夜! 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意大利蒙特卡蒂尼國際民俗藝術節

諸如此類的,無論是合唱、樂器還是舞蹈的節日活動,意大利總能根據你的喜好或者擅長的拿出來跟你說 “Come on, my friend"。

“來吧,我的朋友” —— 希望我們的“川軍”能助你們儘快戰勝疫情;

“來吧,我的朋友” —— 希望我們能儘早再會,繼續“切磋”我們各自的文化。


加油! 意大利

Forza, Itali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