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農村怪象,你混得好別人眼紅,你混得不好別人瞧不起你。認同嗎?怎麼看?

中培集團鄭sir


簡單點說,這就是“嫌人窮,怨人富”。這種現象不止農村有,城市也有。“嫌人窮”是指在貧窮時,人們看不起你,對你保持距離。而“怨人富”更多的是嫉妒,犯紅眼病,我得不到,你也別想得到。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

一是攀比心理導致“怨人富”。國人普遍喜歡攀比,對陌生有錢人,因為與自己不相干,沒有交集或者距離太遠,充滿了羨慕與敬佩。而與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鄰居、同事、朋友就容易攀比,覺得自己不能比別人過得差,或者不想在別人的優秀下襯托自己的不如意。會想,為什麼一起長大的人,別人賺到了錢,自己卻沒有賺到。不去分析自身原因,把怨氣撒在別人頭上,我得不到的東西,別人也不能得到,“畏己貧,憂人富”以及“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這個理。

二是人性的本能導致“嫌人窮”。人會趨利避害的,都會選擇舒服的方式生活,在你窮困時,怕你伸手向他借錢,因為不可預知的事太多,把錢借給你,擔心你還不起,影響到他自己的生活,故會嫌棄你,這就是“救急不救窮”。其次,怕為你提供幫助,付出精力和時間,得不到回報,為追求性價比,故會遠離你,這就是“各人自管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再者,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人總是相似的。你窮困,總有道理,有因才有果,沒有人為你的失敗負責,只有人為你的成功喝彩,故會摒棄你,這就是“成功了,屁話總是道理,失敗了道理都是屁話”。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感覺這種現象農村突出

一是生活方式不一樣。農村和城市的生活方式不同,農村是敞開式的,人與人之間更容易知悉對方的情況。比如,誰家有個婚喪嫁娶,婆媳不和等情況,口耳相傳的速度快,你貧窮或者富有,知道的人比較多。而城市,更多的人是來自於不同的地方,互不知道情況,交流的問題大都停留在表面,甚至老死不相往來。比如,居住在同一個小區,同一幢樓房多年的鄰居,見面時禮貌性地問候一下,甚至話都不說一句,就各自關門回家,你貧窮或富有,知道的人就少。所以,在量上,農村超過城市,會感覺到農村“嫌人窮,怨人富”的現象多。

二是生活節奏不一樣。農村生活節奏比起城市慢了許多,四季分明,農忙時就忙,農閒時就閒,自己能支配時間,閒暇的時候較多,有了討論誰窮誰富的時間。而在城市,為了生活,拼命工作,每天不斷地穿梭在城市中,難有時間討論誰窮誰富。所以,感覺到農村“嫌人窮,怨人富”的現象多。

三是理解程度不一樣。由於城鎮化速度加快,城市擴張,佔用了大部分農田,農村就業門路相對城市,窄了許多,接受過教育的年輕人選擇外出的多,留下的大都是老人及孩童。留下的老人由於受當時的侷限,受教育的程度不高,說話直來直去,更願意把他們的想法表露出來。而城市中生活的人,經歷的事比較多,更加世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願意輕易表露自己的想法。所以,感覺到農村“嫌人窮,怨人富”的現象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