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手机大佬齐聚小米,这事儿得从乔布斯说起

如果乔布斯还在,并且开通了社交账号,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景。

数位手机大佬齐聚小米,这事儿得从乔布斯说起

2020年第一天,原联想高管常程加入小米,一时间引发海量讨论。还没几天,小辣椒手机高管加盟小米。如果算上之前的金立高管,努比亚高管,小米嫣然成了不同品牌高管的聚集地。

人员调动本来正常,为什么如此受人关注

每个行业都是一个圈子,能干的人其实并不多,大家私底下也基本相互清楚,各家企业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也因为个人的选择不同,人才相互流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手机行业按理说也应该如此,但为什么这次手机大佬们加入小米就如此受外界关注呢?这事儿还是要从乔布斯说起。

提到乔布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发明家,企业家,更被看成是手机行业的颠覆者,智能手机的创造者。虽然各种各样的称号很多,但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标签和创新相关,而创新背后本来就有攻击的意味,是新东西对旧东西的冲击,进攻。

回顾乔布斯参与的一些重量级发布会还有关键的采访,其对行业的评判,对竞品的评判内容并不在少数。以最为著名的iPhone发布为例,对竞品的吐槽就占据了不少篇幅。

乔布斯进攻性的特质对其产品的推广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可惜的是,在移动互联网大范围普及之前,乔布斯走了。如果他老人家依然健在,真不敢想象会在社交媒体上掀起多"腥风血雨",引来多少围观人士。

虽然乔老爷子不在,但这种效果的好处世人皆知,目前经常看到各家手机公司的高管活跃在社交网络之上,你来我往,不亦乐乎,引得群众搬着小凳子,吃着瓜子,看的津津乐道。而当各家主将呼唤转移,极大的冲击了观众心中已经形成的固有印象,热闹更大,疑惑更多,猜想不断,一时间议论纷纷,海量讨论,甚至会影响几乎每个品牌粉丝的心理情感纽带。

总之,如果说乔布斯成功演绎了科技企业之间相互激烈互动的先河,那么现在国内的一些智能手机厂商则很好的继承了这种习俗,并且做的更加细致,更加精彩和热闹。同时,受到乔老爷子的影响,这种激烈互动也已经是符合大众预期的形式。

互动是有了,但有些东西却发生了变化

目前给手机厂商之间的激烈互动已经成为常态,但仔细看,相关的争执和乔布斯所呈现的还是有一些不同。

乔布斯的攻击特质更多出现在产品周期更换结尾和开始,当MP3大范围兴起的时候,苹果做了一个ipod;当智能手机快要兴起的时候,苹果做了一个iPhone。对比现在,各家的互动更多体现在性价比,对某个技术的应用,但现在已经是智能手机的成熟期,能够给品牌和产品带来创新特质的东西并不多。

乔布斯在的时候,互联网还没有像如今这样普及,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还没有像如今这样近。如今品牌传递的渠道被压缩了,企业高管直接面向消费者更加利于营销推广,毕竟人格化的特质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也更利于消费者去理解。但是,现在手机市场的格局也和之前不一样,人格化的特质也有不足的地方。

手机品牌的去人格化

当一个品牌和一个人格仅仅绑在一起,前期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随着市场份额扩大,企业需要的是更多用户,更多市场份额,人格化的特质反而会成为发展的阻力,因为既然是人格化,就不得不牵扯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多个品牌的高管进入小米,宣传攻势势必更加巨大,但也会冲淡小米品牌之前所关联的一些特质。这里认为这是好事情,毕竟在手机行业的后半段,大家的比拼更为综合,更加需要的是一个强大的印象,少一些人格化中的缺陷也未尝不是利好。

对比着看下现在的苹果,多年下来,其实乔布斯的个人特质已经比较淡了,苹果现在更为突出的是乔布斯的理念,而整体印象也更加开放,成为一个相对不那么具体,更加印象化的品牌,少了很多乔布斯时代的棱角。

后智能手机时代,国内手机市场将何去何从

小米接连引入其他手机企业高管,背后的目的非常显而易见,吸收人才,众所周知,企业之间的比拼最终是人才之间的比拼。小米接连迎来数位大将,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已经可期,但如何管理也受到外界的猜测。

华为任正非最近提出了“人才不是华为核心竞争力,对人才管理能力才是 ”。华为如此,小米依然如此。根据业内的相关说法,管理离不开理念,离不开企业文化。纵观目前国内手机厂商,如果从文化和理念角度来看,已经出现三国杀的局面,分别是华为系,OV系,小米系。

三家的竞争最终势必关联到不同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文化具有多元性,但也有主流的说法,哪家会占据主流,留给时间来验证吧。当然,也和咱们大众对各种文化的接纳,大众文化的改变相关,这就是另外一个更大的话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