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陪娃,家長焦慮不安,自己著急上火事小,對孩子“傷害”事大

文 | 凝媽

宅家陪娃,每天的心情就像過山車,焦慮正在吞噬著陪娃的家長們,你是否也位列其中?

看到家長們的吐槽,真是感同身受啊:

家長1:剛剛被兒子氣得心臟病都快犯了,一讓寫字他各種抓狂,一讓背書各種不會,關鍵還在玩,光知道發脾氣說不會,就是不知道開始學習,天天雞飛狗跳。


家長2:每天寫作業上演情深深雨濛濛的哭戲,勸一個小時,硬是不寫,我都哭了。


家長3:網課第一天,老母親已經崩潰,手抄課本、作業本、早讀資料,還要每樣打卡,還要改作業,還要燒菜,精力嚴重透支,連生氣的力氣都沒有了。


宅家陪娃,家長焦慮不安,自己著急上火事小,對孩子“傷害”事大

我家孩子倒是自主性比較強,但就是磨蹭拖拉,我乾著急使不上勁,說了一遍又一遍,孩子依然是一副閒庭信步的樣子。一週中有好幾天都會因為孩子的事苦惱,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

學習是孩子的事情,家長為什麼會生氣、著急、抱怨?就是因為進入了焦慮的怪圈。但是,焦慮不是一種正常的生活狀態,不僅影響自己的生活,還會對孩子造成難以逆轉的傷害,所以要認識焦慮,學會緩解焦慮情緒。

這些問題會讓家長感到焦慮

日本情緒管理專家安藤俊介說:在我們的身體中,如果“大象(感性)”一直壓制著“馴象師(理性)”的話,我們就會淪為情感的奴隸,被情感操控。當身處這樣的狀態時,雖然你明白自己不想生氣、不想發火,但在面對身邊其他的人和事時,仍舊不受控制,於是焦慮就成了日常狀態。

確實如此,家長也不想焦慮,但是在面對一系列讓自己不爽的問題時,又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變得焦慮。宅家帶娃這段時間,下面三個問題尤為突出。

宅家陪娃,家長焦慮不安,自己著急上火事小,對孩子“傷害”事大

對孩子充滿期待

家長的期待和孩子的行為不對等,是引起家長焦慮的首要原因。家長對孩子有期待,孩子不執行,家長能不焦慮嗎!

現在很多學校制定了比較嚴格的學習時間計劃表,家長自然期待孩子能夠嚴格按計劃執行,就像上學一樣不要鬆懈 。但是孩子卻還是我行我素,對於有時間自由度的作業,還是拖拉磨蹭,不到最後一刻不學習。

在家學習這段時間,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彎道超車機會,因為沒有任何課外活動,時間相對充裕。對一些弱勢學科可以趁機彌補一下,上學後不致於壓縮週末時間補習。但是孩子卻不這麼想,孩子只要一天不在學校,就以為沒有正式開學,還是玩的心態。自認為能主動上網課,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已經非常努力,再學其他的就是佔用自己娛樂的時間。

家長心急如焚,孩子閒庭信步,家長孩子不同頻,難免會引發家長焦慮。

和別人家孩子的比較

在學校學習並不瞭解其他孩子的情況,現在卻一目瞭然,忍不住和別人家孩子比較。我們會比較兩個方面,一個是作業完成時間一個是作業質量。

從時間上來說,很多孩子在老師發出提交作業的通知後不久就提交了作業,有的孩子則要拖到深夜甚至第二天,當你發現自家孩子落後的時候,最怕的就是老師Ding,內心是煎熬的。

從質量上來說,每當看到優秀作業就知道自家孩子有多差勁。人家的孩子寫得字又漂亮又工整、乾淨整潔,準確率很高或者改錯很仔細,知識點記錄很全面。自家孩子的字讓老師看的費勁,一次次被打回訂正,內心又平添一份焦慮。

如果孩子又拖拉又寫不好,和人家又快又好的比起來,差距懸殊,焦慮在所難免。每次跟孩子提到這些事情,孩子會說作業多,寫太著急,但是同樣的時間,如此大的差距,確實很難解釋。

宅家陪娃,家長焦慮不安,自己著急上火事小,對孩子“傷害”事大


▷外界帶來的刺激和壓力

一個家庭一般只有一個人宅家帶娃,另一個已經復工,帶娃的多數是媽媽,壓力會集中到媽媽一個人身上。爸爸雖然不帶娃,但是也能看到孩子的作業情況和老師的評價。如果孩子的表現不好,爸爸可能會著急,忍不住“質問”媽媽。媽媽本來就已經為孩子的事著急上火,爸爸這一插手,更會增加媽媽的心理負擔。本來可以自我調整,爸爸煽風點火,出一通注意,會讓媽媽亂了陣腳。

除了爸爸,還有很多關心孩子的朋友或者培訓班的老師,也會時不時關心下孩子的情況。家長這時想到的只有孩子讓自己焦慮的地方,一番傾訴之後,得到的不是適合孩子的解決辦法,很可能是強化焦慮的信息,比如“這樣下去不行啊,再不管就來不及了”,家長的焦慮情緒也會升級。

焦慮不只是家長自己的事,還會對孩子造成危害

很多家長認為,焦慮是自己的事情,不會影響孩子。但是隻要有焦慮,在對待孩子的方式上就會有差別,或多或少都會對孩子造成影響。

美國夏威夷大學心理系教授埃萊妮•哈特菲爾德及她的同事研究發現:包括喜怒哀樂在內的所有情緒,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從一個人身上“感染”給另一個人,這種感染力速度之快甚至超過一眨眼的功夫,而當事人也許並未察覺到這種情緒的蔓延。


宅家陪娃,家長焦慮不安,自己著急上火事小,對孩子“傷害”事大

1)情緒波動

家長的焦慮時往往情緒不好,會不自覺地轉嫁到孩子身上,對孩子態度不好,要求嚴格,吹毛求疵。家長情緒好的時候,可能又會縱容孩子,怎麼看怎麼順眼,即使孩子犯同樣的錯誤,也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家長情緒波動,孩子也會情緒波動。因為家長反覆無常,沒有嚴格執行統一標準,孩子就不會聽家長的

比如,同樣是早上起床,如果家長不焦慮情緒好,孩子起床稍微晚一些,家長也不會催促,而是想“孩子長身體呢?多睡兒吧!”如果家長情緒不好,就會認為孩子耽誤一分鐘就是浪費時間,起晚了影響健康、影響學習,不停地催促,導致孩子不滿。

2)影響自我評價

家長在焦慮時常常不能進行理性分析,憑主觀感覺評價孩子,而且往往是負面評價。嫌孩子寫做作業慢、寫得不好、質量太差等等。孩子經常接受負面的評價,對自己的評價也會降低,逐漸缺乏自信,認為“我不行,我不能,我很笨”,在做一些事情時會畏手畏腳。

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就解釋了這一現象“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對此我有深切感受,知道自己的字不是特別漂亮,但是寫字也沒有發怵過,自從被老闆說寫字像小學生以後,在人前就不敢寫字了。

宅家陪娃,家長焦慮不安,自己著急上火事小,對孩子“傷害”事大

3)大腦受損

對孩子負面的評價不僅會影響自我評價,甚至會對大腦產生不可逆的傷害。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研究發現,言語暴力最容易影響的大腦的3個區域:胼胝體、海馬迴前額葉。

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海馬迴主要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前額葉主要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所以,孩子在記憶、語言、情緒、思考方面都會受到不良影響。負面評價不僅僅讓孩子在心理上感到“笨”,大腦也會變“笨”。

4)缺乏安全感

孩子情緒不穩定、總是自我否定、大腦受到損傷以後,再做事情必然會頻頻出錯,這樣的結果會讓家長更加焦慮,對孩子的批評聲音更多,孩子會變得更差,形成惡性循環。

一次次的錯誤、一次次的批評,會讓孩子缺乏自信,在與人交往時出現障礙,喜歡封閉自己,極度缺乏安全感。安全感是人格完整發展的第一要素,安全感不足,會讓孩子在各個方面感到不適應,影響孩子心理發展。

宅家陪娃,家長焦慮不安,自己著急上火事小,對孩子“傷害”事大

克服焦慮情緒需要付出一定努力

既然我們的焦慮可能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影響,我們就要想辦法去克服焦慮情緒。

《不焦慮》中提到:控制你情緒的主人是你自己,而非你的情感。只要稍微花些心思,瞭解其中的原理,就能夠簡地讓理性回到原本的主動地位。

❤對孩子合理期待

對孩子期待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漫無目的的期待,要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

期待不要過多:我們並沒有總結一下對孩子的期待有多少,只是悄悄地儲存在腦海中,隨時會蹦出來一個,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對孩子的期待過多。我們可以逐條列出對孩子的期待,真的會出現一個長長的清單,我們自己都未必全部能做到,何必去要求孩子做到呢!應該刪繁就簡,只留下當前必須的期待,其他的放到以後再期待,壓力就會減輕很多。

期待不要過高:有時候我們的期待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期待過高,孩子不能達到,我們自然會焦慮。不妨把期待降低,讓孩子稍微使使勁就能夠到,孩子容易達到我們的期待。可以把大目標分解成小小目標,先完成小目標,再完成大目標,一步步實現,孩子壓力小,我們也不焦慮。

要和孩子溝通:對孩子的期待不能隱藏在自己的心裡,要和孩子進行溝通,告訴孩子我們內心的想法,讓孩子自己有個心理預期,而且願意去實現目標,這樣我們的期待才不會落空。

宅家陪娃,家長焦慮不安,自己著急上火事小,對孩子“傷害”事大

❤運動或勞動

《零壓人生》中提到,規律運動能夠提高我們應對壓力的能力。

有這樣的體會,每次感覺特別焦慮的時候,外出走一走或者做一下家務,讓自己的身體活動起來,情緒就會得到很好的緩解。

週末兒子有一個考試,大多數孩子在早上考試,兒子卻想在下午考,看著30多個孩子都已經提交試卷,內心非常著急,可是兒子不慌不忙,繼續玩。我一上午就處於坐立不安的狀態,大腦完全沒有思路,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知道運動可以緩解焦慮,但是現在沒有辦法外出運動,於是我選擇做家務活動身體。掃地、拖地、整理包裝箱,忙活了一個多小時,心情真的緩和下來,焦慮感消失,對兒子的態度變得溫和,下午兒子的作業質量很高。

❤不斷提高自己

因為孩子而焦慮,常常是因為我們不理解孩子,不懂得如何處理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溝通,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尋找學習的機會,提升自己,讓自己擁有更多、更新的育兒理念。

以前不太瞭解孩子為什麼會亂扔東西、房間裡總是亂糟糟的、想和父母對著幹等,自從看了《兒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孩子:挑戰》、《優質父母教養指南》、《養育男孩》之後,我才逐漸瞭解了孩子的心理特點,掌握了一些和孩子相處和溝通的方法,在面對孩子出現的一些問題時,就變得不再像以前一樣焦慮。

現在學習的資源非常多,有各種紙質書、電子書、聽書平臺、視頻課等等,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己遇到的問題,選擇合適的書或者合適的課程,充實自己、提高自己,讓自己變得不焦慮。

宅家陪娃,家長焦慮不安,自己著急上火事小,對孩子“傷害”事大

結語

《不焦慮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生活是一場馬拉松,所有不舒適的姿勢都堅持不了太久——猶如靠遷就和透支換來的感情,都跑不完全程。

人都會有焦慮,但是不能被焦慮左右。光焦慮沒有用,焦慮不會養出好孩子。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及時緩解焦慮,構建良好的家庭氛圍,讓自己開心,讓孩子安心。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