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陪娃,家长焦虑不安,自己着急上火事小,对孩子“伤害”事大

文 | 凝妈

宅家陪娃,每天的心情就像过山车,焦虑正在吞噬着陪娃的家长们,你是否也位列其中?

看到家长们的吐槽,真是感同身受啊:

家长1:刚刚被儿子气得心脏病都快犯了,一让写字他各种抓狂,一让背书各种不会,关键还在玩,光知道发脾气说不会,就是不知道开始学习,天天鸡飞狗跳。


家长2:每天写作业上演情深深雨蒙蒙的哭戏,劝一个小时,硬是不写,我都哭了。


家长3:网课第一天,老母亲已经崩溃,手抄课本、作业本、早读资料,还要每样打卡,还要改作业,还要烧菜,精力严重透支,连生气的力气都没有了。


宅家陪娃,家长焦虑不安,自己着急上火事小,对孩子“伤害”事大

我家孩子倒是自主性比较强,但就是磨蹭拖拉,我干着急使不上劲,说了一遍又一遍,孩子依然是一副闲庭信步的样子。一周中有好几天都会因为孩子的事苦恼,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学习是孩子的事情,家长为什么会生气、着急、抱怨?就是因为进入了焦虑的怪圈。但是,焦虑不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状态,不仅影响自己的生活,还会对孩子造成难以逆转的伤害,所以要认识焦虑,学会缓解焦虑情绪。

这些问题会让家长感到焦虑

日本情绪管理专家安藤俊介说:在我们的身体中,如果“大象(感性)”一直压制着“驯象师(理性)”的话,我们就会沦为情感的奴隶,被情感操控。当身处这样的状态时,虽然你明白自己不想生气、不想发火,但在面对身边其他的人和事时,仍旧不受控制,于是焦虑就成了日常状态。

确实如此,家长也不想焦虑,但是在面对一系列让自己不爽的问题时,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得焦虑。宅家带娃这段时间,下面三个问题尤为突出。

宅家陪娃,家长焦虑不安,自己着急上火事小,对孩子“伤害”事大

对孩子充满期待

家长的期待和孩子的行为不对等,是引起家长焦虑的首要原因。家长对孩子有期待,孩子不执行,家长能不焦虑吗!

现在很多学校制定了比较严格的学习时间计划表,家长自然期待孩子能够严格按计划执行,就像上学一样不要松懈 。但是孩子却还是我行我素,对于有时间自由度的作业,还是拖拉磨蹭,不到最后一刻不学习。

在家学习这段时间,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弯道超车机会,因为没有任何课外活动,时间相对充裕。对一些弱势学科可以趁机弥补一下,上学后不致于压缩周末时间补习。但是孩子却不这么想,孩子只要一天不在学校,就以为没有正式开学,还是玩的心态。自认为能主动上网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已经非常努力,再学其他的就是占用自己娱乐的时间。

家长心急如焚,孩子闲庭信步,家长孩子不同频,难免会引发家长焦虑。

和别人家孩子的比较

在学校学习并不了解其他孩子的情况,现在却一目了然,忍不住和别人家孩子比较。我们会比较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业完成时间一个是作业质量。

从时间上来说,很多孩子在老师发出提交作业的通知后不久就提交了作业,有的孩子则要拖到深夜甚至第二天,当你发现自家孩子落后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老师Ding,内心是煎熬的。

从质量上来说,每当看到优秀作业就知道自家孩子有多差劲。人家的孩子写得字又漂亮又工整、干净整洁,准确率很高或者改错很仔细,知识点记录很全面。自家孩子的字让老师看的费劲,一次次被打回订正,内心又平添一份焦虑。

如果孩子又拖拉又写不好,和人家又快又好的比起来,差距悬殊,焦虑在所难免。每次跟孩子提到这些事情,孩子会说作业多,写太着急,但是同样的时间,如此大的差距,确实很难解释。

宅家陪娃,家长焦虑不安,自己着急上火事小,对孩子“伤害”事大


▷外界带来的刺激和压力

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一个人宅家带娃,另一个已经复工,带娃的多数是妈妈,压力会集中到妈妈一个人身上。爸爸虽然不带娃,但是也能看到孩子的作业情况和老师的评价。如果孩子的表现不好,爸爸可能会着急,忍不住“质问”妈妈。妈妈本来就已经为孩子的事着急上火,爸爸这一插手,更会增加妈妈的心理负担。本来可以自我调整,爸爸煽风点火,出一通注意,会让妈妈乱了阵脚。

除了爸爸,还有很多关心孩子的朋友或者培训班的老师,也会时不时关心下孩子的情况。家长这时想到的只有孩子让自己焦虑的地方,一番倾诉之后,得到的不是适合孩子的解决办法,很可能是强化焦虑的信息,比如“这样下去不行啊,再不管就来不及了”,家长的焦虑情绪也会升级。

焦虑不只是家长自己的事,还会对孩子造成危害

很多家长认为,焦虑是自己的事情,不会影响孩子。但是只要有焦虑,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就会有差别,或多或少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美国夏威夷大学心理系教授埃莱妮•哈特菲尔德及她的同事研究发现:包括喜怒哀乐在内的所有情绪,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一个人身上“感染”给另一个人,这种感染力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一眨眼的功夫,而当事人也许并未察觉到这种情绪的蔓延。


宅家陪娃,家长焦虑不安,自己着急上火事小,对孩子“伤害”事大

1)情绪波动

家长的焦虑时往往情绪不好,会不自觉地转嫁到孩子身上,对孩子态度不好,要求严格,吹毛求疵。家长情绪好的时候,可能又会纵容孩子,怎么看怎么顺眼,即使孩子犯同样的错误,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家长情绪波动,孩子也会情绪波动。因为家长反复无常,没有严格执行统一标准,孩子就不会听家长的

比如,同样是早上起床,如果家长不焦虑情绪好,孩子起床稍微晚一些,家长也不会催促,而是想“孩子长身体呢?多睡儿吧!”如果家长情绪不好,就会认为孩子耽误一分钟就是浪费时间,起晚了影响健康、影响学习,不停地催促,导致孩子不满。

2)影响自我评价

家长在焦虑时常常不能进行理性分析,凭主观感觉评价孩子,而且往往是负面评价。嫌孩子写做作业慢、写得不好、质量太差等等。孩子经常接受负面的评价,对自己的评价也会降低,逐渐缺乏自信,认为“我不行,我不能,我很笨”,在做一些事情时会畏手畏脚。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解释了这一现象“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对此我有深切感受,知道自己的字不是特别漂亮,但是写字也没有发怵过,自从被老板说写字像小学生以后,在人前就不敢写字了。

宅家陪娃,家长焦虑不安,自己着急上火事小,对孩子“伤害”事大

3)大脑受损

对孩子负面的评价不仅会影响自我评价,甚至会对大脑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研究发现,言语暴力最容易影响的大脑的3个区域:胼胝体、海马回前额叶。

胼胝体主要负责两个大脑半球间传递动机、感觉和认知信息的区域,海马回主要负责管理情绪的大脑区域),前额叶主要负责思考和决策的大脑区域。所以,孩子在记忆、语言、情绪、思考方面都会受到不良影响。负面评价不仅仅让孩子在心理上感到“笨”,大脑也会变“笨”。

4)缺乏安全感

孩子情绪不稳定、总是自我否定、大脑受到损伤以后,再做事情必然会频频出错,这样的结果会让家长更加焦虑,对孩子的批评声音更多,孩子会变得更差,形成恶性循环。

一次次的错误、一次次的批评,会让孩子缺乏自信,在与人交往时出现障碍,喜欢封闭自己,极度缺乏安全感。安全感是人格完整发展的第一要素,安全感不足,会让孩子在各个方面感到不适应,影响孩子心理发展。

宅家陪娃,家长焦虑不安,自己着急上火事小,对孩子“伤害”事大

克服焦虑情绪需要付出一定努力

既然我们的焦虑可能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影响,我们就要想办法去克服焦虑情绪。

《不焦虑》中提到:控制你情绪的主人是你自己,而非你的情感。只要稍微花些心思,了解其中的原理,就能够简地让理性回到原本的主动地位。

❤对孩子合理期待

对孩子期待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漫无目的的期待,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期待不要过多:我们并没有总结一下对孩子的期待有多少,只是悄悄地储存在脑海中,随时会蹦出来一个,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对孩子的期待过多。我们可以逐条列出对孩子的期待,真的会出现一个长长的清单,我们自己都未必全部能做到,何必去要求孩子做到呢!应该删繁就简,只留下当前必须的期待,其他的放到以后再期待,压力就会减轻很多。

期待不要过高:有时候我们的期待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期待过高,孩子不能达到,我们自然会焦虑。不妨把期待降低,让孩子稍微使使劲就能够到,孩子容易达到我们的期待。可以把大目标分解成小小目标,先完成小目标,再完成大目标,一步步实现,孩子压力小,我们也不焦虑。

要和孩子沟通:对孩子的期待不能隐藏在自己的心里,要和孩子进行沟通,告诉孩子我们内心的想法,让孩子自己有个心理预期,而且愿意去实现目标,这样我们的期待才不会落空。

宅家陪娃,家长焦虑不安,自己着急上火事小,对孩子“伤害”事大

❤运动或劳动

《零压人生》中提到,规律运动能够提高我们应对压力的能力。

有这样的体会,每次感觉特别焦虑的时候,外出走一走或者做一下家务,让自己的身体活动起来,情绪就会得到很好的缓解。

周末儿子有一个考试,大多数孩子在早上考试,儿子却想在下午考,看着30多个孩子都已经提交试卷,内心非常着急,可是儿子不慌不忙,继续玩。我一上午就处于坐立不安的状态,大脑完全没有思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知道运动可以缓解焦虑,但是现在没有办法外出运动,于是我选择做家务活动身体。扫地、拖地、整理包装箱,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心情真的缓和下来,焦虑感消失,对儿子的态度变得温和,下午儿子的作业质量很高。

❤不断提高自己

因为孩子而焦虑,常常是因为我们不理解孩子,不懂得如何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寻找学习的机会,提升自己,让自己拥有更多、更新的育儿理念。

以前不太了解孩子为什么会乱扔东西、房间里总是乱糟糟的、想和父母对着干等,自从看了《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孩子:挑战》、《优质父母教养指南》、《养育男孩》之后,我才逐渐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了一些和孩子相处和沟通的方法,在面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时,就变得不再像以前一样焦虑。

现在学习的资源非常多,有各种纸质书、电子书、听书平台、视频课等等,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遇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书或者合适的课程,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不焦虑。

宅家陪娃,家长焦虑不安,自己着急上火事小,对孩子“伤害”事大

结语

《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生活是一场马拉松,所有不舒适的姿势都坚持不了太久——犹如靠迁就和透支换来的感情,都跑不完全程。

人都会有焦虑,但是不能被焦虑左右。光焦虑没有用,焦虑不会养出好孩子。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及时缓解焦虑,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让自己开心,让孩子安心。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