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停車難!青島智慧停車打出“存量優化+智能改造”組合拳

待到疫情散去之時,我們一起去景區轉轉可好?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往往是骨感的。在熱門的景區,想要找一個方便的停車位,簡直太難了!

出行問題事關千家萬戶,能否解決好停車難問題,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基於此,青島市智慧停車項目建設從重點景區入手,對城區現有停車資源“存量優化”加“智能改造”,對全市停車資源進行整體盤活和綜合治理。

據介紹,青島智慧停車項目主要實現智能停車一體化平臺與公眾停車出行APP、城市停車誘導信息發佈、路外停車場與路內泊位數據的接入以及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數據對接,通過實現全方位的動、靜態交通智能化,旨在將青島市的智能交通打造成全國智慧城市應用典範。

一眼望盡全城停車熱點區域

吉德林法則告訴我們,發現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想要解決停車難的問題,就首先要找到供需矛盾最為突出的地方在哪裡。

青島智能停車一體化平臺,就能通過大數據自動分析找出停車的熱點區域。

海信智慧停車軟件工程師馬飛介紹說:“我們為青島開發的這款智能停車一體化平臺,通過接入253個停車場、10萬多個泊位等全市路內外停車場數據,建立了統一的大數據庫。在這數據庫裡,我們的系統能夠實時地、自動地分析找出停車熱點區域,並在GIS地圖中直觀展示出來。”

緩解停車難!青島智慧停車打出“存量優化+智能改造”組合拳

圖 | 停車熱點區域分析

例如,在節假日時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看到五四廣場、李滄商圈等多個區域的停車場利用率處於超負荷狀態,那麼我們就可以提前發佈誘導信息,提醒車主避開停車高峰區域。

大學路同樣是青島的一個停車熱點區域,因周圍輻射小魚山、信號山、棧橋、海軍博物館等景區,市民前來觀賞遊玩時往往因找不到停車位而苦惱。在青島市住建局及國信集團的支持下,海信協助華通集團華睿停車公司將大學路4號建成了無人值守停車場。停車場內鋪設草坪,保留原古銀杏樹,環境優美,是周邊規模最大的停車場之一,可提供207個共享車位。停車場現採用智能化管理模式,相關信息通過“宜行青島”APP查詢、停車、繳費,十分便利。私家車、旅遊巴士等均可停放。

緩解停車難!青島智慧停車打出“存量優化+智能改造”組合拳

圖 | 大學路4號無人值守停車場

海信智能停車一體化平臺還可以對停車場、車位的規劃建設給出科學的數據分析,並能對這些建議增加的虛擬車位進行模擬仿真演示,以便城市管理者能夠直觀、科學地預判車位增加後的效果。

“共享停車”緩解車位緊缺

在停車供需矛盾突出之時,除了新建停車場,如何最大效率地利用好現有的停車資源,是城市管理者所要解決的又一個難題。

在青島,許多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商超停車場在夜間或是週末往往有車位空閒。據此,海信在“宜行青島”APP中開發了“共享車位”服務,即將全市車位的狀態及空閒時間段共享到互聯網上,以相對優惠的價格提供給周邊居民車主租用,從而實現錯峰停車,緩解周邊居民的停車難題。

據瞭解,“宜行青島”APP中目前已開放了9個共享停車場,其中雲南路街道辦事處共享停車場是青島市首個對外開放的政府機構停車場,在32個車位中開放了其中20個作為共享停車位,周邊居民可在夜間和節假日空閒時段租用。

緩解停車難!青島智慧停車打出“存量優化+智能改造”組合拳

圖 | 雲南路街道辦事處共享停車場

解決停車問題等於緩堵

堵車這件事有千萬種“姿勢”,其中有兩種與“停車”息息相關。

由於許多停車場收費口的支付效率較低,停車場出入口往往成為擁堵的瓶頸。針對這種情況,智能停車一體化平臺將崗亭收費系統進行了智能化升級,當車輛在經過收費崗亭時可自動對該車輛扣繳相關停車費用,實現車輛3秒鐘不停車快速離場,從而提高車輛出場效率。

無感支付功能曾在青島上合峰會期間發揮巨大作用。據介紹,青島火車站西廣場停車場作為主要停車場所,進出場車流量大,人員複雜,經常導致路口擁堵。2018年停車運營管理團隊與峰會安保部門協同,通過“宜行青島”APP中的無感支付功能,幫助進出場車輛快速繳費離場,提高車場中轉效率,在上合峰會期間順利完成了西廣場的停車保障工作。

緩解停車難!青島智慧停車打出“存量優化+智能改造”組合拳

圖 | 火車站西廣場無感支付停車場出入

除了無感支付,智能停車一體化平臺還能與停車場、交警執法間數據進行協同,可上傳數據至交警平臺進行“雲”處罰,從而抑制路側、人行道隨意停車亂象,讓更多有停車需求的車輛進入路外停車場,緩解道路擁堵問題。

馬飛介紹道:“海信智能停車一體化平臺不僅可以規範停車管理,還能夠即時發現逃費車輛,對其逃費行為進行追繳。目前我們可以實現對8大類13小類逃費等事件的自動檢測、定位取證,形成閉環管理, 提高事件發現及處置效率,保護社會資產投資效益。”

近日,青島市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停車設施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將更快地推動全市停車場的智能化管理。青島的智能停車一體化平臺經過了前期市場的檢驗,已獲得了市民及運營管理者的認可。用大數據為城市居民提供停車、出行便利,為城市管理提供科學有效的決策依據,是這個平臺的核心價值,也是今後進一步優化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