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郯城縣“會飛”的表演藝術家李春生:柳琴戲能翻筋斗第一人


山東郯城縣“會飛”的表演藝術家李春生:柳琴戲能翻筋斗第一人

李春生,原名李懷亮,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花園鄉張哨村人,著名柳琴戲表演藝術家,主攻文武、鬚生、武丑,曾任山東省臨沂地區柳琴劇團業務團長,他文武兼擅,為“柳琴戲能翻筋斗第一人”,被譽為會“飛”的柳琴戲表演藝術家。

山東郯城縣“會飛”的表演藝術家李春生:柳琴戲能翻筋斗第一人

李春生在柳琴戲《鍘美案》中飾包拯

年輕時的李春生因生活所困,12歲拜柳琴戲藝人李忠智為師,後隨師父投奔江蘇宿遷縣著名拉魂腔藝人尹作春。尹作春,出生柳琴戲世家,父親尹成譚成立“尹家班”,常年的演出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藝術造詣極高。得到尹作春的傳授後,李春生博眾家之長,唱腔、演出招式等更上一層樓,出演了《穆柯寨》、《點兵》、《秦香蓮》等曲目。

山東郯城縣“會飛”的表演藝術家李春生:柳琴戲能翻筋斗第一人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李春生和妻子尹桂霞加入新沂柳琴戲團。不久,江蘇、山東、河南、安徽四省的優秀演員彙集在徐州,舉行藝術擂臺賽。在所有演出中,唯獨李春生會武戲,能夠身著大靠從三張疊桌上騰空翻下,震撼了所有現場觀眾,他們紛紛議論,李春生不但能文能武,而且做工洗練,唱腔優美,尤其會“飛”。第二天,徐州市工會、民團等組織贈送了300多面寫有“藝術超群”、“南北英勇武生”的錦旗,掛滿了整個舞臺幕布。從此,李春生脫穎而出,成為蘇魯皖豫四省柳琴戲演員中的佼佼者。

1953年,他和妻子尹桂霞一起加入臨沂地區柳琴劇團。主要代表劇目有《秦香蓮》、《沂河兩岸》、《十五貫》等。灌製過《打幹棒》、《絲鸞記》等唱片。他一生刻苦鑽研柳琴戲的表演藝術,博採眾長、不斷改革創新,深受觀眾喜愛。

1954年,在山東省第一屆戲曲匯演中,李春生憑藉主演的《打幹棒》獲得演員一等獎。1956年,李春生作為山東省柳琴戲的唯一代表,到北京參加文化部舉辦的第一屆“戲曲演員講習會”(史稱“群英會”)。

通過學習和觀摩,他開闊了眼界,決心改革柳琴戲:如在手、眼、身、法、步等方面,學習吸取別的劇種長處,表演中注意刻畫人物,根據劇情的變化和人物感情設計唱腔等。他吸收融合了評劇、京劇、淮海戲、豫劇等唱腔中的某些特點,大大豐富了柳琴戲唱腔和表現能力。加之梅蘭芳、周信芳等大師的教誨,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得到了柳琴界同仁和廣大觀眾的認可和讚許。曾有“南有厲仁清,北有李春生”之美譽。

回到臨沂後,他將自己所學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學生,對柳琴戲進行了改革。由他主演的《秦英徵西》、《三請樊梨花》、《劉貴臣算卦》等成為業界樣板戲。

據李春生兒子回憶,當年由父親主演的《十五貫》演出時,每人限購兩張票,很多親朋好友到他們家求票,但是即使身為主演也沒有多餘的戲票,他們只能全家人凌晨去劇院排隊買,因為天一亮票就賣空了。當時演出的臨沂劇院位於現在的蘭山醫院東邊,共有1070個座位,方圓二三十里的群眾即使走著來也要一睹大師風采。《十五貫》在臨沂連續演出2個月,場場爆滿。

1979年,由於操勞過度,李春生因病去世。在去世前一個月,他仍然堅持參與《一張藥單》的演出。患病後期,在上下車都需要別人攙扶的情況下,為了劇團發展,他仍多次去省劇團尋找優秀劇本。李春生一生刻苦鑽研柳琴戲的表演藝術,博採眾長、改革創新,對柳琴戲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