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滇西南的臨滄,瀕臨瀾滄江而得名,有著燦爛無比的民族文化和神奇的古代文明。臨滄是昆明通往緬甸仰光的陸上捷徑,因此又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西南絲茶古道”。臨滄是中國佤文化的薈萃之地,是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世界種茶的原生地之一。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世界最大的茶園在中國,中國最大的茶園在雲南,雲南最大的茶園在臨滄。臨滄,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雲霧較多,溼度偏重,具有“高山雲霧產好茶”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全國大葉種茶的發源地。當很多人都還在為賣茶而擺個造型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深入茶地,與茶對話,品鑑古樹純料。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滄源地處偏遠,直到解放前還一直處於原始社會,解放後一舉過渡到了現代社會,但也留下了極多原始社會的印記,讓它依舊保持著神秘的原始風貌。滄源與緬甸有著漫長的國境線,就在這邊境沿線,存在著讓人驚歎和意想不到的民俗遺存。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來到滄源,獨具魅力的佤族人文風情和優美的亞熱帶自然風光在這裡交相輝映,欣賞和品味著佤族人民動感的歌舞,喝一杯甜美的佤家水酒、嘗一口醇香的佤族雞肉爛飯,將使你在佤山流連忘返。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滄源—中國最大的佤族聚居區、世界佤文化的薈萃之地

香竹箐—地球上最大的古茶樹 茶祖

魯史古鎮—雲南西部茶馬古道第一鎮

古墨 最後一個世外桃源 中國最美村鎮

鳳慶—探訪滇紅之鄉

安石村—中國滇紅第一村

班老—境內的異域風情 最後一批迴歸的鄉鎮

翁丁—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 雲南最美的地方之一

司崗裡—佤族關於宇宙萬物和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

滄源崖畫—佤族先民們留給後人的指路標

天坑群-天外來客的腳印 雲南第一坑

董棕樹—恐龍的同時代物種,珍稀的植物活化石

冰島—品鑑雲南最貴的山頭茶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行程安排:

昆明

早到的朋友可以到翠湖看海鷗,去翠湖邊的陸軍講武堂轉轉,民族文化村深度感受少數民族風情,南屏步行街(金馬碧雞坊)逛逛,那附近有很多美食,或者去雲南博物館走走看看都是不錯的選擇。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翠湖

  翠湖位於螺峰山下,五華山西麓,雲南大學正門對面。翠湖水光瀲灩,綠樹成蔭,樓現波心,環境優美,是昆明城內的一顆綠寶石,享有"城中之玉"的美稱。成千上萬只北方飛來的紅嘴鷗在此越冬,嬉鬧戲水,爭搶食餌,給翠湖增添了無限的情趣,成為春城一大景觀。


D1: 昆明—小灣

  早飯後離開昆明,駛進滇西高原與滇西橫斷山脈相交地帶,經彌渡、南澗,傍晚到小灣,沿途欣賞百里長湖景觀:瀾滄江、黑惠江似兩條青龍,滾滾而來,千百年來使沿江兩岸形成“絕壁奇峰千仞山,谷底深幽水澄藍,珍禽異獸林中走,萬傾良田一江邊”的自然景觀。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小灣電站 瀾滄江百里長湖

  號稱亞洲最高水壩的小灣電站大壩,壩高210米,從高度上來講超過了三峽大壩。隨著瀾滄江小灣電站建成,高峽百里長湖將展示出奇峰絕壁風光和秀水綠島景色。雄偉的電站、波光粼粼的水面、兩岸的自然景色形成一體。早觀滄江晨霧,夜觀滄江明珠,白天可觀電站美景和城鎮田園新貌。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小灣鎮

  小灣鎮位於瀾滄江南岸,生態環境良好,景色優美,堪稱藏在深山的一個生態驛站。位居瀾滄江中游的小灣鎮,又是世界茶樹發源中心地帶之一,境內至今還保存著不少野生型、進化型、栽培型古茶樹,具有觀光和科學考察價值。小灣鎮的特色美食有瀾滄江生態煮魚、各色涼拌野菜等。

D2: 小灣—古墨—魯史古鎮

  早上去香竹箐,參觀祭拜號稱茶祖的地球上最大的古茶樹,來鳳慶,一定要去看看這株古茶樹,它是鳳慶茶之源的最好證明。然後驅車魯史古鎮,魯史至今仍保留有一段青石故道;三米多寬,由東向西把古鎮一分為二。徐霞客在1693年來到魯史時,就感嘆於魯史的繁華。600多年來,不知有多少馬幫來來往往,由北到南運進絲綢、運進百貨、運進中原文化,又從南到北運出茶葉、運出藥材、運出山風野俗。歷史上魯史乃是鳳慶通往巍山、下關、昆明直至中原的重要交通樞紐和驛站。鳳慶縣城和魯史鎮都坐落在茶馬古道向東南亞延伸的要衝上,是蜚聲中外的“茶葉之鄉”。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香竹箐 茶王之祖

  香竹箐有一株樹齡3200多年被譽為“茶王之祖”的古茶樹,歷經風霜雨雪,依然枝繁葉茂,蒼勁蓊鬱,蔚為奇觀,引來省內外乃至韓國、日本、美國等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前來參觀、考察、“尋根訪祖”。美國茶葉協會會長奧斯丁在實地考察後感嘆:“這株古茶樹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已發現的最粗最古老的茶樹,對研究人類茶文化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古墨村

  古墨以其保存較為完好的古磨坊群、清澈靈秀的情人河、獨具特色的石板房民居、綠色宜居的生態環境、純樸濃郁的民風民俗獲評“中國傳統村落”“2013中國避暑小鎮”“牽手2014中國最美村鎮”。只是由於交通還不方便,所以至今依然沒有太多旅客前去玩賞。

  古墨因多有文墨之人而得名,清朝年間考取進士的有7人,現仍存有進士牌匾。古墨得益於茶馬古道歷史文化的傳承,自古以來儒家文化就比較濃厚,古墨人慣用“文房四寶”,吟詩作對之風流傳至今,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年長的年少的,揮筆就能寫出一幅切合主題、充滿生活氣息的優美對聯,進到農家,題詞壁畫也隨處可見。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魯史古鎮

  魯史古鎮,是古時滇南通往蒙化(今巍山縣)、下關、昆明,北上麗江、西藏,直達印度,南進順寧(今鳳慶)、鎮康,再西出緬甸的重要驛站,距今已近700年曆史。古鎮地處茶馬要道,曾一度成為滇西茶馬古道的咽喉重鎮,被譽為“茶馬古道第一鎮”。

  建築主要以仿效北方四合院和江浙風格的三合院為主,一樓一底三格三廈屋面,泥瓦封火牆。四合院有花園,三合院有花臺,並繪有壁畫、詩句、對聯,求其家宅方圓,藏風聚氣,暖和興旺。同時,民居建築模式受到大理白族文化的影響,也兼具南詔風格的建築群落。當地尋常人家門楣處都會貼上統一的對聯:“含笑看人生,平心嘗世味”。


D3: 魯史古鎮—鳳慶

  鳳慶是滇西南文化重鎮,設府置縣600多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鳳慶縣又為雲南滇紅茶的故鄉,到鳳慶來一次茶鄉之旅:體驗鳳山公園的綠色翠湧,在古文廟裡敬拜孔子,到滇紅博物館看看茶文化的歷史遺蹟,探訪滇紅第一村,品味純天然的中國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鳳慶文廟

  鳳慶文由鳴鳳閣、崇勝殿、大成殿、欞星門、龍門等組成,佈局合理,技藝精湛,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水平及歷史研究價值,是鳳慶曆史文化發展的見證,也是雲南第二大孔廟。鳳慶文廟因鳳慶古今人才輩出而名揚天下,已成為學子文人前往必拜之地。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安石村:中國滇紅第一村

  安石村素有“中國滇紅第一村”之譽,漫山遍野的茶樹,層層疊疊,在山坡上畫出極富美感的綠色紋理。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的安石成了全縣第一個茶葉專業村,成為“紅茶之都”的一顆亮麗明珠。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滇紅”的由來

  “滇紅”故事的誕生離不開湖南衡陽人馮紹裘。

  1938年10月,馮紹裘從昆明出發,乘汽車沿滇緬公路顛簸了三天,又用一雙腳走了10天,來到鳳慶,那裡出產的大葉茶芽壯葉肥,白毫濃密,非常適合製作精品紅茶。馮紹裘採下鮮葉精心製成紅茶250多克,送到香港茶市,引來茶界一片叫好。最初,馮紹裘擬將這種紅茶定名為“雲紅”,後改為“滇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D4: 鳳慶—雲縣—耿馬

  離開鳳慶遊覽石洞寺,至雲縣,再沿南汀河至耿馬。來到耿馬,你不能不去一個地方,那就是耿馬總佛寺。當你走進耿馬老街坡口,迎面便見到一棵蒼勁挺拔、四季蔥翠的大榕樹。樹蔭掩映下的古老廟宇便是總佛寺。總佛寺是兩百年來耿馬傣族佛教活動的中心,也是境內外佛教信徒朝拜的聖地。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石洞寺

  石洞寺境幽景奇,素為遊人不絕之地,早被譽為“順寧十景”之一。為村婦梅氏創建於清乾隆後期(1794年前後)。寺內建築有大殿、兩廂、拱橋、蓮池、雙閣等,另有九蕊十八瓣茶花一株,合抱有餘,定名蒲門茶,與寺齊名並存。李輝祖提一聯:“石樓聳翠微,宛如天台,好向山中尋草藥;洞庭探玄妙,若逢呂子,願從笛裡聽梅花。”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耿馬總佛寺

  佛寺座西向東,由大佛殿、戒堂、僧舍、藏經閣、白塔、門亭等組成,雕樑畫棟,門亭恢弘。每逢宗教節日,如潑水節、關門節、誦大經、開門節和其他重大宗教活動,傣族人民都以總佛寺為活動地點。耿馬總佛寺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盛譽,緬甸僧侶曾多次前來朝拜;緬甸滾弄那第佛寺大長老曾派弟子二人,前來向主殿大佛貼金;海外華人僑胞、港澳臺同胞回鄉探親訪友,修墳祭祖,也都要到總佛寺供齋滴水、誦經做賧、敬供臘條香花等。


D5:耿馬—南傘—孟定

  早飯後出發到南傘體驗中緬一條街,整條街修建在國界線兩側,沿著街道走就能到緬甸,國門就在街中央。游完南傘到孟定,孟定壩子是傣族聚居地,具有濃郁的傣族風韻,怒江水系的南汀河穿越壩子,傣家竹樓、傣女沐浴、潑水歡歌,傣家傣韻,讓人對這裡留連忘返。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南傘口岸

  南傘,傣語音譯漢字地名,意為送公主的地方,漢、傣雜居。南傘鎮西鄰緬甸果敢,明清時即有邊民互市活動,今為中緬邊民互市口岸,設有海關,商業繁榮,為雲南重要互市口岸,鎮郊3公里處置有中、緬兩國界樁。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孟定壩

  孟定壩的山好水好,滋潤著層層泛青的雙季稻梯田,散發著國泰民安的田園氣息。現在的孟定壩,已經發展成為國家一級口岸,有“黃金口岸”的美稱。孟定壩群峰疊翠,樹木鬱鬱蔥蔥,各種熱帶藤蔓植物遮天蔽日地生長在公路兩旁,山上的鳥兒在自由的歡唱,時不時的傳來野生動物的叫聲,山腳下是極具現代氣息的商業開發區,街道修整得又平又直,山上鳥鳴獸嘯,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洞景佛寺

  洞景佛寺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南傳佛教山林派著名佛寺,寺稱一寺一塔。“洞景”在傣語中是“鎖骨”的意思,因珍藏有佛祖釋迦牟尼佛“鎖骨舍利”而得名。舍利子的給洞景佛寺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影響整個東南亞,形成了一個佛祖救世濟世,普渡眾生的佛教聖地。

  佛寺庭院四周環境優美,花香醉人,出佛寺,沿臺階而上,到佛寺右面的山崗平臺上,就可以見到臨滄境內最大的佛塔—洞景白塔。


D6:孟定—芒黑—翁丁

  今天進入世界佤鄉-秘境滄源。

  順邊境公路南立線進入滄源,今天要去的是最後一批迴歸祖國的鄉鎮,位處中緬邊境的班老芒黑村,觀賞當地佤族特色。入阿佤山,一路佤山雲海,梯田相伴,真正的秘境。一座白塔高高矗立在班老鄉的山頂,猶如錯覺自己置身於緬甸。在山頂眺望,即可看到中緬分界的山頭。

  傍晚前進入翁丁,在山巒環抱、翠蔭四繞、白霧依稀之中,翁丁古寨躍然可見。茅屋叢立、錯落有致、小徑通幽、竹樓靜聳。千百年的歲月流逝,翁丁古寨猶如亙古不變的標記,在這片藍天、白雲、高山、溪流之間訴說著佤族人民傳誦千年的司崗裡神話,讓遠來的客人,體悟到真正的原生態。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班老芒黑 境內的異域風情

  滄源最具佤族村寨和民風民俗神聖之地是班老鄉更深處更偏僻的芒黑,這個村寨完全未經開發,雖然村寨裡有些現代材質建造的房屋,但村寨中民風更為淳樸,也是體會滄源原生態的絕佳地點。寨中就有座簡易的小緬寺,小緬寺建築材料就地取材,竹篾編的牆孔中透過的條條光線,讓火塘中升起翻騰的煙霧具化了,有種恍若時間慢流的感覺。

  茅草屋簷、瓷罐茶壺、古老的煤油燈 走進芒黑村寨你就能感受到一股濃烈的原生態自然風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滄源翁丁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

  翁丁,佤語意為雲霧繚繞的地方,是全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村,是現今中國保留得較為完整的原生態民族文化村落,在大山深處的原始部落裡的阿瓦人生活在這裡。因為歷史和自然等原因,很多獨具特色的佤民族原始宗教、生產生活習俗等文化傳統和建築風格被很好地保留下來,是研究佤族歷史文化的自然博物館,也是遊覽觀光民風民情的大觀園。


D7:翁丁-滄源

  早起欣賞翁丁村晨景,東日晨曦緩緩升起,玲瓏村寨炊煙冉起,群山環抱、雲霧繚繞的山麓上構成山、村迷茫一片。上午在村子裡瀏覽,慢慢體會這裡不一樣的風情。

  驕陽下的翁丁佤寨一點都不顯得嬌氣,古樸的寨門倚靠著厚實的大榕樹,讓人確信它是經得起滄桑的,懸掛於寨門、牛頭樁,以及每根門柱的祭祀牛頭彷彿真是守護著這個神秘民族繁衍生息的神聖之物。

  佤族茅草屋不染一絲現世的俗氣,以純正原始的姿態存在著,以經得起歷史淬鍊的杆欄式竹木結構供養佤族人民生息。整個原始村落環抱在森林之中,有如林牆。質樸的佤族人民將萬物視為有靈之物,奉以崇高的信仰,大到一棵參天巨木,小到一粒沙塵,都有魂靈。

  下午遊覽勐冷天池到滄源。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勐冷天池

  勐冷天池屬於剛剛準備開發的國家森林公園範圍內,進入森林道路後,就被道路兩旁參天的大樹給吸引了,車子在森林公路蜿蜒半個小時來到勐冷天池,湖泊面積很大,有不少港汊,湖泊的盡頭是一座大水壩,附近森林植被沒有遭受過任何砍伐和破壞,非常自然原始,看不到森林四周邊際,這裡是一片綠色淨土。


D8 滄源-永和-廣允緬寺

  一早出發,前往山頂看雲海,在山上合適的位置停車觀景。雲海翻滾、奔湧,上演變幻莫測的雲山霧海景觀。永和口岸就在觀看雲海的山頭後面,距緬甸佤邦紹帕區3公里,是西南地區通往東南亞的一個重要通道。

  回縣城後,我們去拜訪下一座非常漂亮的古寺-廣允緬寺。你會被這裡精美考究的裝潢所吸引,保留了小乘佛教寺院的基本形式,遊蕩於此,你會發現,寺裡只有一個僧人,遺世而獨立。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佤山雲海

  滄源地區的森林覆蓋率非常高,加之地形因素影響,冬春季常會在壩子、谷底上空形成逆溫層,低海拔河谷的暖氣與高海拔沿山下滑的冷空氣相遇,讓逆溫層以下形成了厚厚的雲海。早晨的陽光照耀出溫暖祥和的無際雲靄,可以看到雲海在你腳下翻騰,村鎮、道路和山峰在雲霧中若隱若現。當雲海中,開始浮現出滄源縣城的時候,真有種海市蜃樓的感覺。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廣允佛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西南地區有重要影響的寺院,為中國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三大古建築之一。寺院佔地面積兩千多平米,保存有完好的大殿等建築,佛寺集建築、雕刻、繪畫、佛教藝術為一體,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留存於邊疆、實屬罕見,它是邊疆各族人民文化交流的有力物證。


D9:臨滄-崖畫谷-滄源

  今天遊覽崖畫谷。這裡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區,有著承載佤族歷史的崖畫和“雲南第一天坑”的天坑群。這裡,還能看到林立崖壁上的遠古痕跡-古崖畫。迄今已有3500年的歷史,記錄了佤族遠古先民狩獵,戰爭,舞蹈等各種活動,簡單的線條,陳舊的顏料卻將人物動物的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獨具風格。隨著日照和天氣的變化,崖畫還會變幻色彩,“一日三變,早紅午淡晚變紫”,神秘莫測。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司崗裡崖畫谷生態旅遊區

  司崗裡獨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美麗壯觀、巧奪天工、渾然天成,這裡有享譽世界的滄源崖畫、有云南最大的天坑和溶洞群,有連片的侏羅紀時期植物群林:桫欏林和董棕林,有壯美的千米天然彩壁國畫長廊。清新別緻的佤寨村落散佈山間,多彩的佤族風情輝映其中,讓美麗的峽谷風光格外迷人。

  司崗裡是佤族人民創作的許多關於解釋宇宙萬物和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中最流行的一個。源於悠遠、神秘的司崗裡傳說,是佤族的創世詩史,其含義為葫蘆、山洞或孕育器的意思,所以滄源古時又稱為“葫蘆王地”,是佤族的創世史詩司崗裡傳說誕生的地方。


D10: 滄源—勐庫

  上午繼續遊覽巖畫谷,在滄源群山之中,尚有許多沒有開發過的原始森林,我們繼續探訪滄源的自然生態美景,下午到勐庫。臨滄最出名的山頭當數勐庫十八寨,坊間有言:勐庫十八寨,寨寨出好茶,而冰島茶卻是集勐庫茶區優秀品質於一身的極品好茶。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勐庫十八寨

  勐庫鎮是雙江第二大鎮,邦馬山與馬鞍山對峙,南勐河流經兩山之間。勐庫人習慣以南勐河為界,將南勐河東邊的稱為東半山,南勐河西邊的稱為西半山。勐庫鎮轄16個行政村,16個行政村由於茶葉的產量名氣不一,又細緻地劃分為18個名寨,也就是勐庫茶愛好者俗稱的“勐庫十八寨”。

  西半山(十個寨子):冰島、壩卡、懂過、大戶賽、公弄、邦改、丙山、護東、大雪山、小戶賽。

  東半山(八個寨子):忙蚌、壩糯、那焦、幫讀、那賽、東來、忙那、城子。


D11:勐庫—臨滄

  今天去探訪雲南最貴山頭茶—冰島。放眼望去,山地上種植著,一片接一片的生態茶園,叫人應接不暇。山美,水美,茶更美;一喝,再喝,還想喝。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冰島老寨的味道,普洱茶江湖中最為正派的冰島茶的味道了。

  冰島茶古樹尊容如何?到冰島老寨的古茶園瞅一瞅,看一看,這是諸多普洱茶客一輩子的夢想。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冰島村

  冰島村子不大,高居於群山之中,是當地的拉祜族貧困山區。這裡的民族群眾生活較壩子清苦,生活用具很簡單,村民的主要收入靠茶葉。

  冰島村的茶園一看就知道過去時有規劃種的。裡面的茶樹大多有700、800年的樹齡,年輕一點的也有200、300年。冰島是今臨滄市最早種植茶樹的地方,勐庫大葉茶種就是從這裡向外傳播的。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清峰戶外活動回顧(六)自駕七彩雲南行攝之旅

冰島茶

  冰島茶特點是回甘效果持久、甜味較其他茶種濃厚、細膩。冰島古茶園是雲南大葉種茶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雲南大葉種之正宗”,它是典型的勐庫大葉喬木樹,長大葉、墨綠色,葉質肥厚柔軟、茶香濃郁,非常獨特,它是勐庫茶的極品、也是雲南普洱茶的極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