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如果真的有穩定賺錢能力,為什麼要幫別人賺錢?

朱秀媚


基金經理並不是有穩賺錢的能力,只是他們對投資和理財比較專業,相對於普通投資者,他們無論在專業技能、信息量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作為普通投資者大部分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對上市公司的瞭解也不深入,對財務報表的解讀也不專業,不能全面判斷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及在本行業的準確定位,對公司的未來發展沒有較準確的判斷,所以專業的事最好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士去幹。基金經理憑藉專業能力往往也能取得比普通投資者更好的投資成績。


哨子傳媒


我們一直都將基金經理能力放在基金分析的維度中,而事實上,我們並不認為基金的盈利可以單由基金經理的個人能力決定,也因此,基金經理只有在基金公司中才會最大限度地“幫別人賺錢”。

我們都知道,單隻個股如果買入資金比較多的時候,股價往往是上漲的。公募基金公司作為一個投資整體,不僅擁有龐大的資金量,其評級系統也是非常統一的。因此,儘管公募基金公司旗下有數十隻甚至上百隻各種各樣的基金產品,但其選股策略往往相對固定,除了少數行業精英可以參與選股算法的研發和討論外,多數基金經理能決定的往往只是在比例和買賣時機層面的“微操”。

因此,在脫離基金公司強大的投研能力和天量資金支持後,多數基金經理只能依靠行業經驗和個人判斷進行投資,那麼勝負之分就很難預料了。


7分鐘理財


1.自我實現的需要

基金經理如果用自有資金去炒股,資金規模有限,能影響股價的能力不同,沒有合適的平臺,他的能力和價值也無法最大價值地提現。在這樣一個分工社會,獨食難肥,如果不參與社會分工,很難展現出自己最核心的能力。

比如,傳統的商業,為什麼廠家要把最賺錢的生意給別人做呢,為什麼總代理不直接賣貨?為什麼消費者不去廠家直接購買?就是類似的道理。

2.資產管理的規模效應&個人精力

想要達到『自我實現的需要』,在社會中團隊的力量也特別重要,但想要持續而穩定的回報很難,隨著管理淨值的增加,管理的難度會不斷提升的,所以需要不斷引進新人,要固定的費用來負擔成本和支出,個人精力是有限的,在基金公司組個team,是一種方式。

投資決策是一個人的事,但研究的過程是一群人的事。一個健康的投資組合,無法避免的要達到分散化,這時候,需要深入研究基本面,要各種跑上市公司,實地調研等等,哪怕他有三頭六臂也無法搞定。


基金決策寶


1、資產管理有明顯的規模效應和深度的專業分工。

2、資產管理公司可以利用一個完備的機構平臺做很多個人投資者無法做的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